浅析翻译理论在《呼啸山庄》中的具体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p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翻译要求译者尽可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但由于译文有其特定的目的语受众,又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适当迎合目的语的一些特点。《呼啸山庄》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奇特的小说”,它是英国著名诗人、小说家艾米丽·勃朗特短暂文学生涯中唯一的一部小说。这一部在英国文坛上焕发异彩的天才之作历来受到翻译家们的青睐。从《呼啸山庄》两个中译本中选取几
  个句子为例,探讨了关于文学作品翻译中语境和意义传达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直译与意译呼啸山庄语言差异汉英翻译
  对于深受十八世纪英国“哥特式小说”和十九世纪初期浪漫主义诗歌影响的神秘主义者和诗人般的作家EmilyBronte的不朽名着WutheringHeights,国内有很多译本。其中其中,翻译大家杨苡和方平的译本风格各异,给人完全不同的情感冲击。杨苡的译文则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手法,紧扣原文,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著的形式和风格,从而使译文显得忠实通顺,但相对来说不够灵活;而方平主要采取意译的手法,抓住了原作的精神,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笔下生花,从目的语中信手拈来,使得译文流畅通顺,文章跌荡起伏,极具文采和艺术感。两位翻译家不仅在大的翻译原则上有所分歧,而且在某些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上也有不同。但无论如何,他们的译文凝聚了丰富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是十分值得我们探讨和挖掘的珍贵资料。下面让我们来具体地分析。
  首先,杨苡较为注重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也就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对应原文的表层结构上面。而方平的翻译更加符合情景思维和逻辑思维。
  Mr.HeathcliffandIaresuchasuitablepairtodividethedesolation
  betweenus.
  杨苡译文:希克厉先生和我正是分享这荒凉景色的如此合适的一对。
  方平译文:希克厉先生跟我俩,正好是相称的一对,平分这一片凄凉景
  色。
  评论:这两种译文,可以明显地看出直译与意译两大特色。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杨苡的翻译很忠于原文,却少了灵活,多了死板,一口气读起来不太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而方平的翻译更灵活,用词
  也很确切。
  ‘Wuthering’beingasignificantprovincialadjective,descriptiveof
  theatmospherictumulttowhichitsstationisexposedinstormyweather.Pure,bracingventilationtheymusthaveupthere,atalltimes,indeed:onemayguessthepowerofthenorthwind,blowingovertheedge,bytheexcessiveslantofafew,stuntedfirsattheendofthehouse;andbyarangeofgauntthornsallstretchingtheirlimbsoneway,asifcravingalmsofthesun.
  杨苡译文:“呼啸”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内地形容词,形容这地方在风暴的天气里所受的气压骚动。的确,他们这儿一定是随时都流通着振奋精神的纯洁空气。从房屋那头有几棵矮小的枞树过度倾斜,还有那一排瘦削的荆棘都向着一个方向伸展枝条,仿佛在向太阳乞讨温暖,就可以猜想到北风吹过
  的威力了。
  方平译文:“呼啸”在当地是个有特殊意义的词儿,形容在大自然逞威的日子里,这座山庄所承受的风啸雨吼。可不是,住在这儿,一年到头,清新凉爽的气流该是不愁的了吧。只消看一看宅子尽头的那几株萎靡不振、倾斜地厉害的枞树,那一排瘦削的只向一边倒的荆棘(他们好像伸出手来,企求阳光的布施),也许你就能捉摸出从山边沿刮来的那股北风的猛劲儿了。
  评论:这一段很明显是方平的翻译较好。方平翻译的更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语句的调整和用词的准确都比杨苡的好些。其中,asignificantprovincialadjective中的形容词provincial译成状语“在当地”,比杨苡的“内地形容词”更符合语言习惯,灵活流畅。同时,方平加译了一些语气词,如“可不是”、“不愁了吧”等,有一种在向他人诉说的感觉。他习惯添词
  增句、调整语句顺序,更生动地描绘景象,从而营造了一种在昏暗的乌云、气流下,荒凉的平原上山庄的压抑氛围,增添了神秘恐怖之感。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两民族思维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包括由此产生的语言感情色彩和语言心理习惯上的视角差异,特别是英语存在着包括从词汇变化层面,到单个简单句的主谓人称、单复数、时态上,以及复杂句子的各个成分的纵横聚合选择上,都是不同的。这是造成英汉或汉英翻译
  障碍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再者,以小见大,从二者在某些词汇上的翻译反映出译者的不同风格。
  Hindleythrewit,hittinghimonthebreast,anddownhefell,but
  staggeredupimmediately,breathlessandwhite……
  杨苡译文:辛德雷真的扔了,打在他的脸上,他倒了下去,可他又马上踉踉跄跄地站起来,气也喘不过来,脸也白了。
  方平译文:亨德来把铁秤砣仍过去,正中他的胸口,他一头倒了下去,可是立即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面无血色,气也喘不过来。
  评论: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方平的翻译很精彩,而且朗朗上口。因为他大量使用了极具动感的词汇,且用短句表达,节奏轻快。我们还发现方平将breathlessandwhite的顺序大胆地加以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人的逻辑思维和观察习惯。我们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一般是先有视觉印象然后才是听觉、嗅觉等等。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方平的翻译更加符合情景思维和逻辑思维。   “How-howdareyou,undermyroof?”
  杨苡译文:“怎么———你怎么敢在我的家里?”
  方译译文:“你,你怎么敢,在我的家里?”
  评论:此处两种译法的不同在于对“how”的理解。显然,杨苡采用了直译的技法,在语义传达上也没有错误。不过在笔者看来,方平的译文所产生的效果更好。首先,在句子形式上面,译文仍然保留了原来的结构,三个小句,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其次,把破折号改为逗号,也更加符合汉语口语的习惯。另外,因为汉语无论是问句还是陈述句,主语都是最先出现的,在极度愤怒、惊讶下,说话人产生一种“口吃”状态,方译把句子译为“你,你怎么敢”,重复使用“你”,符合汉语习惯,更容易被汉语读者接受。
  Letmein-letmein!
  方平译文:“放我进来———放我进来吧!”
  杨苡译文:“让我进去———让我进去吧!”
  评论:“in”在字典中的多个释义中,“inorintosomeplace,position,state,relation,”最贴近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汉语可理解为“进入到某个领域”。上述两种译文“来”和“去”的汉语意思正好相反,“来”属于“接近”的范畴,“去”则属于“远离”的范畴,虽说用词不同,对中国读者来说,仍可以互相领悟,不会影响意义的传达。
  Oh,howwearyIgrew.HowIwrithed,andyawned,andnodded,andrevived!HowIpinchedandprickedmyself,andrubbedmyeyes,andstoodup,andsatdownagain…(WutheringHeights,P18)
  方平译文:唉,我真厌倦呀!我怎样地在扭动身子、在打呵欠、在打瞌
  睡又振作起来呀!我怎样地掐自己、拧自己、揉眼皮,站起来又坐下……
  杨苡译文:啊!我是多么疲倦啊!我是怎样地翻腾,打呵欠,打盹,又
  清醒过来!我是怎样地掐自己,扎自己,揉眼睛,站起来,又坐下……
  评论:原文中作者仅使用了几个动词,就把当时又累又倦的做梦状态表述了出来。但笔者认为,如果仅仅直译上述的几个动词,很难准确传达出原文所要达到的效果。从语义结构来看,此处的“writhed”、“yawned”、“nodded”和“revived”有程度的差别,在时间上有先后;句法上用动词的过去式,把动词形容词化,更好地传达当时的状态。而“pinched”、“pricked”、“rubbed”、“stoodupandsatdown”勾画出“我”为保持清醒做的各项努
  力。这些词在句法结构上并列,也没有程度和事件先后顺序的差别,笔者认为在处理这几个动词翻译时,可以把每个词化为独立的小句来处理。
  由于两位翻译家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理论,而有了两个属于完全不同的译本。对此,我们不可能采用一刀切的翻译批评观,而只是说不同的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的翻译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有具体情况下的谁更合适的比较。在进行汉英翻译实践时,我们应充分运用翻译理论,灵活处理各种翻译技巧。正确地利用翻译理论,能使译文简明、紧凑,并严格符合翻译标准“信、达、雅”。《呼啸山庄》结构精巧,手法独特,而且在语言的运用和细节的处理上也是匠心独运。国内两大翻译大家杨苡和方平的译本,是我们学习和实践的珍贵文献,对于我们领会小说内涵,提高语言能力以及运用翻译技巧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平.《呼啸山庄》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2]杨苡.《呼啸山庄》译林出版社,1990.
  [3]郭著章、李庆生编著.《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4]EmilyBronte.WutheringHeights.
  [5]蒋骁华.符号学翻译研究——文学语言的理据及其再创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6]奈达.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境.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推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经过数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开始时,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2004年7月我们开始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通过对新教材的培训与教学实践,捉使教师逐渐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实拖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目标,依据我校的地理教学实际,
期刊
目的:针刺治疗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之气,调气是针刺治疗起作用的关键。呼吸对人体之气的调节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医学、气功古籍及现代文献中有
目的:  在全国著名整脊专家韦以宗教授提出的“椎曲论”的指导下,采用“三维牵引”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评价其在临床上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为其应用的可靠性及可行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段),合计240篇(段)。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
期刊
语法教学往往枯燥无味,但是如果教师能设计好一个巧妙的导入,就会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很快进入最佳状态,为一节高效率的语法课做好了准备,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积累,总结出一些精彩的语法教学课堂导入方法。  1.图片导入法  网络资源可以为英语教学提供丰富的图片库,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大量的相关的图片。通过对这些图片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
期刊
【摘要】《伊豆的舞女》是围绕纯真的爱恋展开的文学作品。在这部作品展现的是来自心灵深处的诗性般浅浅情愫,塑造出完美无瑕的舞女形象。川端康成用简单清新的文字讲述一段波澜不惊的爱情故事,用意识感觉勾勒出完整的小说框架,川端式重情绪的写作方式和雨的意象运用,显露出川端康成的心绪变化,彰显出日本式的物哀美感。黑龙江大学学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基金资助项目。  【关键词】雨舞女形象情绪物哀之美  《伊豆的舞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