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针刺治疗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之气,调气是针刺治疗起作用的关键。呼吸对人体之气的调节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医学、气功古籍及现代文献中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针刺治疗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调节人体之气,调气是针刺治疗起作用的关键。呼吸对人体之气的调节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医学、气功古籍及现代文献中有关呼吸与调气及呼吸在针刺中的运用的整理、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初步阐述呼吸与调气的关系,以及呼吸调气在针刺中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对针灸医生在临床上运用针刺与呼吸的结合来治疗疾病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方法:收集一定的文献资料,主要是收集与呼吸和调气及针刺结合呼吸的相关文献,采用收集整理法、比类分析法,归纳法,对古代呼吸吐纳功法与调气的关系、医学典籍中呼吸与调气的关系进行收集、筛选、整理,并初步呼吸在针刺中的应用情况。成果:1.初步归纳了古人呼吸吐纳功通过呼吸来调气的三种方式:注重吸气可以起到补虚的效果,注重呼气可以祛除身上的邪气病气,注重调息可以起到调节心神的作用。2.通过学习有关呼吸的相关的医学文献,初步认识了呼吸具有一定的调气作用,并对其调气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归纳:(1)呼吸运动可以调和营卫之气;(2)呼吸运动对脏腑之气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3)呼吸运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心肾交通,(4)呼吸运动对气机升降过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5)呼吸运动促进元气的生长及元气在身体内部的运行及分布;(6)呼吸可以调和阴阳之气。3.初步归纳了呼吸在针刺中的应用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点:(1)在针刺补泻手法中的应用,包括呼吸补泻法、其他复式手法,迎随法、以及营卫补泻法等中的应用;(2)呼吸在通经接气法中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3)呼吸在针刺运气法中起到促进气机运行的作用;(4)呼吸在针刺候气法中起到促进得气的作用。4.呼吸不止可以运用到针刺操作过程中,还可以运用于针刺在留针的过程中。5.阐述了呼吸在针刺调神中的应用:呼吸能够在针刺调神中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帮助患者把心神安定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医生的针刺治疗上,也就是起到聚神的作用,这样可以使得医生针刺快速得到针感,从而提高治疗效果。结论:一、结论(一)呼吸具有调气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呼吸具有吸收天地之气来补充人体先天元气,呼出脏腑之浊气而祛除邪气,即具有一定的补虚泻实的作用。2.呼吸活动与营卫之气在经脉中的运行有密切关系,呼吸作为一种有节律的生理活动,能够调节营卫之气在经脉中有节律的运行。3.呼吸生理活动与五脏之气都有联系。呼气而出与心肺二脏相关、吸气而入与肝肾相关,脾居其中起斡旋气机的作用。呼吸具有调节脏腑之气的作用,尤其是具有促进心气下降、肾水上升,心肾交通的作用。4.呼吸具有调节气机升降出入的作用。5.呼吸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益元气的作用,并能够促进元气在脏腑及经脉中流布而发挥生理作用。6.呼吸能够调节阴阳之气。(二)呼吸调气在针刺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呼吸调气可运用于针刺补泻手法中,如呼吸补泻法,营卫补泻法,迎随补泻法等。2.呼吸调气可运用于烧山火、透天凉、进火补、进水泻等手法中。3.呼吸调气亦可运用于其他如通经接气法、运气法、赤凤迎源手法、候气法中。4.呼吸具有调节营卫之气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此理是临床针刺留针时间长短的决定因素之一。5.呼吸通过调气而调神,故呼吸调气可运用于针刺调神中。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
目的: 以中国针灸历史发展为背景,探讨和研究针剌徐疾法理论的根源及其发展脉络,尽量全面的探讨针剌徐疾法的根源及其发展脉络,认识徐疾法的涵义、徐疾法的操作方法及针刺中
初三历史复习课堂一直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许多人认为复习课上,老师讲解难以把握中心,学生自学又难以掌握内容。其实在复习中,老师以提示归纳为辅导手段,学生以自学总结为妙,分清主次,掌握顺序,这样复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一、分期讲解 初中历史课本上所讲的内容,都是时期的,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外交、民族战争等各方面的内容也各有特色,每个特定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特定的历史事件。分清历史时
新闻是各级电视台的立台之本,是节目的重中之重。如果说八十年代我国的电视新闻是播音员一统天下的话,那么八十年代后诞生的主持人就注定要各领风骚。特别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在
【摘要】新课改后,在新课改的文件中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教学创新方面。教学的创新一方面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应新课改的要求,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新课标下的初中历史创新教育,希望能为各位教师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 【关键词】思维能力创新意识思维品质 1995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让历史课堂绽放活力,呈现精彩,是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教师应从多角度寻找解决办法,改进课堂教学,在高考的背景下,在教纲考纲前提下,营造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 【关键词】主导主体积极性 提起高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目标,很多学生会答:把历史知识掌握牢固,能够熟练应用,高考考出好分数。很多老师也认为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高考取得好成绩。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对历史课
我国近代地理学家竺可桢曾说过:“凡教学地理,必须自己知至未知,自儿童日常所惯于见闻之物,而推至于未睹未闻,自个人所受环境之影响,而推广及于社会全体,是故教学地理,开始必自本土地理着手。”这意味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地地理资源,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这一点是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推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经过数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开始时,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高度重视。2004年7月我们开始使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通过对新教材的培训与教学实践,捉使教师逐渐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以实拖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教学目标,依据我校的地理教学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