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教书育人之魂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ig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黄金棍子出好人”的古训已被时代所淘汰。“时间加汗水”培养出的人才已不适应新新时代的要求。新时期的教育是“爱”的教育。著名作家冰心说过:“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爱是一切德性的基石,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指出:“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爱是班主任工作的法宝,“爱”是教书育人之魂。笔者在二十余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有如下深刻体会。
  一、是“爱”融洽了师生关系
  班主任要管理班级,首先是爱心的投入,有敬业精神,让爱始于每一天,让爱充实每一天,让爱延伸于新一天,重要的是把爱献给学生,协调好与学生的关系,只有关心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对待学生,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建立起平等、互动、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心中的秘密、困惑、理想和愿望才能向老师敞开,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契机,使教师用心灵塑造心灵成为可能。在我二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总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相处,从不以“师”自居讲台,课上是交学朋友,课下是交心朋友,课下我与孩子们说笑,玩耍,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揣摩他们的心理,伸出手来帮他们一把,特别是现在的留守儿童,他们不缺吃,不缺穿,缺少的是关爱,.缺失的是心灵的沟通,老师就应该以慈母般情怀去关爱他们,天凉了,我提醒他们加衣服,生病了,我带他们看医生……我所做的点点滴滴,使孩子们倍受感动,他们觉得老师可亲,学校可爱。于是我们之间没有了距离,我们无所不谈,而孩子们对班集体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也让我吃惊。所以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感情的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也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
  二、是“爱”开启了学生心灵的窗户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教师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关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打开学习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那么,我们又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呢?首先,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老师的爱心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师爱超载了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包含了崇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爱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儿童渴望能在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其次教师要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爱那些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爱有缺陷的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对待“差生”我们应该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一个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这种爱的感染作用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创造良好的情景,启迪学生的心灵,唤醒学生的理智,使教书育人和学习知识都变得生动活泼,可转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敬和热爱,沟通师生之间的了解,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使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和依恋感,近而学生就会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对教师的尊重,接受教师的教育上,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从而产生最佳的学习效率。
  三、是“爱”激活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
  哲学家麦克克里德说过: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不问问题。培养问题也是一种创新学习。然而,小学生“无问题”的现象却困扰着我们。就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总担心、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得不到老师的肯定和同学的赞同,甚至招人嘲笑。所以往往出现有“问”而不提,有“疑”而不问的现象。那么,如何排除学生的这种心理障碍,激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呢?那就是爱,只有用爱。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力求迎合学生的心态和需求。充分尊重和爱护学生,而不是横叫指责。这样学生就能鼓足勇气质疑问难,愿意质疑问难。同时让他们知道“质疑”是求解的前提,是进步的阶梯。从而积极地去“质疑”。并随时捕捉学生智慧的 “火花”与“灵感”,从而推动“质疑问难”的,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此方是长进。”
  四、是“爱”打开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产生认识冲突,促使其积极思考,在不断思考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实现创新。因此,我说:是“爱”激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是“质疑问难”打开了学生创新的思维,是“爱”打开了学生创新的思维。
  如学习《峨眉道上》,学生提出:作者看见路旁休息的铺路人,为什么不仔细写铺路人的表情,喘粗气、汗流满面的样子,如果这样写不是更能让我们体会到铺路人的辛苦吗?第七自然段句与句之间联系一点不紧密,应该这样修正……通过这样以学生质疑解疑为切入口,捕捉住学生一闪而逝的智慧火花,甚至是灵感,及时予以肯定,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潜能,实现语文教学优化,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目的。
  多年来,正是用我真诚的爱,无私的爱,达到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效果,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喜悦。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力,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其他文献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生源参差不齐,有本规划区的(包括留守儿童)、乡下来城就读者和外来人员,学生素质差异大,课堂教学组织难、教学效果不显著。在教学上,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下”,中等生难以提高的情况越来越多。随着年段提高,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多,一上课“头脑”就发热,自暴自弃,伴随如此“后进生”队伍也越来越庞大。
一、教材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1(必修)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3版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3节 硫的转化;  第2课时 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二、设计思路  指导思想:从自然走进化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设计理念:转化观在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相互转化中的体现。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和认识硫单质之后,进一步运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采集和存储技术的进步,人们获得数据的能力急剧提高,并且已经拥有的大量数据还在不断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然而,这也给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带来了严峻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对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各领域都在不断进行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也不例外.在电子信息工
21世纪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全球化、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日益成为一个国家,民族,乃至地区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广东凭借国家政策优势、灵活的市场运行机制
【关键词】 问题意识 高校课堂 情境 体验 多角度 质疑 学法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一节高效思品课堂的不竭动力。问题意识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无论是进行知识能力训练还是创新意识培养,都离不开设问这一教学艺术。教师能否熟练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许多心理学家认为,问题性也是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
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是企业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迎接市场挑战、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与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企业技
《公务员包养情人撤职或开除》《公务员包养情人可被开除》《公务员超生包二奶可被开除》……翻开4月30日全国各大都市报,这样的超大标题比比皆是。4月29日,我国《行政机关公
谈起这个题目,有些家长会不以为然,甚至会抱怨当代教育的缺失、或感慨现在的孩子太娇惯。他们常常引经据典,如古人在“凿壁偷光”、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皲裂而不知。”等等艰苦条件下如何“悬梁刺股”、“闻鸡起舞”而发奋成才。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这种精神在某种条件是可以提倡的,但没有必要去效仿和学习。  今天学习的目的已不是唯博取功名利禄,不是“书中自有
随着竞争的加剧,很多行业开始从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价格和服务的双重竞争。由于偶然因素或事件,企业经常面临市场需求高度不确定的经营环境。面对需求不确定,企业往往表现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