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运动员心理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为科学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扩大心理训练的范畴,消除心理障碍,培养战术意识及开发竞技潜能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 乒乓球 心理 运动成绩
一位长期从事体育的工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运动成绩的20%来源于体能技术,80%取决于心理水平。”可见,心理因素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大量的研究表明,优秀運动员的技术水平能发挥70%以上,心理因素的影响随比赛的水平提高而增加,而心理素质并非临场突然形成,而是通过赛前准备、赛中的贯彻实施、赛后的仔细总结积累形成的。
一、乒乓球的战术分析与心理分析
当今世界乒坛,顶尖运动员之间的战略战术实力越来越接近,很多局比赛都在9:10或者8:10以后决出胜负的。国家教练员和运动员通常将双方运动员比分之和大于或者等于18时的比分称为关键分。比赛技术分析应该从整场比赛向每局比赛,进而向关键分延伸,以使技战术分析更为深化,同时,由于技术运用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比赛不同阶段,尤其是关键阶段的技战术分析应与心理分析相结合,以使技战术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出运动员的真实水平。
二、心理活动与疲劳的关系
有问卷调查表明,人际关系、日常遭遇及压力直接导致疲劳,疲劳的提前出现直接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1]。
三、乒乓球运动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乒乓球是一是技术和战术、心理完美结合的典型,运动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与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有学者做过调查,探讨乒乓球运动员的常见心理困扰,结果如下:[2]
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训练都很好,但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赛前心理准备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因,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比赛动机水平要适度,动机水平太低,就会处于赛前淡漠状态,影响运动员发挥;动机水平过高,急于求成,比赛中处理球不稳定,过分急躁,也会影响比赛发挥,从而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四、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过量负荷:运动负荷过量是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另外,长期过量负荷对运动员的生理方面也会存在负面影响,生理机能的改变直接影响运动成绩[3]。
(二)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会产生恐惧情绪,这种损伤造成的心理障碍很难消除,此外,对于女性运动员,经期的生理不适也是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竞技体育的功利化:竞技体育有别于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它是以体育竞技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4]。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功利性行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竞技体育备受舆论和媒体的关注的影响,运动员的胜负和荣辱意识比较强烈,“胜者王,败者寇”的思想观念日渐固化,这种强调竞技并演化至极的追求,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4]。
五、乒乓球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的技能训练
(一)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专业注意力训练:可在竞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消除因临近比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
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还可以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提高睡眠质量: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很重要,采用卧姿来放松,结合个人的睡卧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二)运动员比赛前焦虑情绪的调节
1.认知调节:赛前消除焦虑情绪,帮助运动员重建对竞赛情景的新的思维,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积极的自我陈述,如在赛前用“我会打得很好”“我可以控制场上局势”等积极的自我陈述以消除消极暗示的影响。
2.模拟训练:乒乓球是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抗干扰能力,比如,球场上的嘶杀声、尖叫声、表情这些都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内心。
3.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加强特长技术的训练
特长技术无论面对不同打法类型的选手,还是面对不同技术风格的对手,都能教出色的表现。因此,加强运动员特长技术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谭先明,候晓辉,聂文良,罗旋.残障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
[2] 胡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技能状况调查与分析[J].竞技体育.2013.6(2).
[3] 郝琳.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J].2011.13(01):263.
[4] 李龙.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功利性探讨[J].2008.24(01).
摘 要 运动员心理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和运动员的心理特点,为科学指导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扩大心理训练的范畴,消除心理障碍,培养战术意识及开发竞技潜能十分有必要。
关键词 乒乓球 心理 运动成绩
一位长期从事体育的工作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运动成绩的20%来源于体能技术,80%取决于心理水平。”可见,心理因素在竞技体育中的重要性。大量的研究表明,优秀運动员的技术水平能发挥70%以上,心理因素的影响随比赛的水平提高而增加,而心理素质并非临场突然形成,而是通过赛前准备、赛中的贯彻实施、赛后的仔细总结积累形成的。
一、乒乓球的战术分析与心理分析
当今世界乒坛,顶尖运动员之间的战略战术实力越来越接近,很多局比赛都在9:10或者8:10以后决出胜负的。国家教练员和运动员通常将双方运动员比分之和大于或者等于18时的比分称为关键分。比赛技术分析应该从整场比赛向每局比赛,进而向关键分延伸,以使技战术分析更为深化,同时,由于技术运用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比赛不同阶段,尤其是关键阶段的技战术分析应与心理分析相结合,以使技战术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出运动员的真实水平。
二、心理活动与疲劳的关系
有问卷调查表明,人际关系、日常遭遇及压力直接导致疲劳,疲劳的提前出现直接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1]。
三、乒乓球运动员常见的心理问题
乒乓球是一是技术和战术、心理完美结合的典型,运动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与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有学者做过调查,探讨乒乓球运动员的常见心理困扰,结果如下:[2]
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训练都很好,但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所以,赛前心理准备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因,它对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否发挥出良好的竞技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比赛动机水平要适度,动机水平太低,就会处于赛前淡漠状态,影响运动员发挥;动机水平过高,急于求成,比赛中处理球不稳定,过分急躁,也会影响比赛发挥,从而不能取得好的成绩。
四、乒乓球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原因
(一)过量负荷:运动负荷过量是运动心理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运动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经常进行超负荷训练会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另外,长期过量负荷对运动员的生理方面也会存在负面影响,生理机能的改变直接影响运动成绩[3]。
(二)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会产生恐惧情绪,这种损伤造成的心理障碍很难消除,此外,对于女性运动员,经期的生理不适也是产生运动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竞技体育的功利化:竞技体育有别于学校体育和大众体育,它是以体育竞技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4]。市场经济的出现使功利性行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竞技体育备受舆论和媒体的关注的影响,运动员的胜负和荣辱意识比较强烈,“胜者王,败者寇”的思想观念日渐固化,这种强调竞技并演化至极的追求,增加了运动员的心理压力[4]。
五、乒乓球运动员克服心理障碍的技能训练
(一)恢复体力和脑力的心理训练
1.专业注意力训练:可在竞赛前让运动员参加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消除因临近比赛而提早出现的不良情绪。
2.肌肉神经放松训练:使运动员很快进入“小睡”状态,这种特殊的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机体的能量消耗,还可以从各种杂念中摆脱出来。
3.提高睡眠质量:提高睡眠质量对恢复体力和脑力十分很重要,采用卧姿来放松,结合个人的睡卧习惯,提高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
(二)运动员比赛前焦虑情绪的调节
1.认知调节:赛前消除焦虑情绪,帮助运动员重建对竞赛情景的新的思维,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积极的自我陈述,如在赛前用“我会打得很好”“我可以控制场上局势”等积极的自我陈述以消除消极暗示的影响。
2.模拟训练:乒乓球是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具有高度的抗干扰能力,比如,球场上的嘶杀声、尖叫声、表情这些都不能影响到自己的内心。
3.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加强特长技术的训练
特长技术无论面对不同打法类型的选手,还是面对不同技术风格的对手,都能教出色的表现。因此,加强运动员特长技术的训练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谭先明,候晓辉,聂文良,罗旋.残障游泳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及相关因素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1).
[2] 胡铂.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心理技能状况调查与分析[J].竞技体育.2013.6(2).
[3] 郝琳.大学生体育运动心理障碍原因分析[J].2011.13(01):263.
[4] 李龙.竞技体育发展进程中的功利性探讨[J].2008.2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