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运动记忆是学好体育动作的基础和条件,运动学习的过程就是运动记忆的过程,提高运动记忆水平可以加快运动学习并提高学习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其特殊性及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记忆策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动记忆的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记忆 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记忆的特殊性
运动记忆的对象不是静态的人或物的直观形象,而是各种运动的动作形象,它不仅有感知觉、思维的参与,还常伴随有情绪。由过去的运动或操作动作所形成的动作表象是运动记忆的前提。如果没有运动表象,就没有运动记忆。
(一)运动记忆与动作技能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各种记忆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学生脑中既有对动作概念解释的逻辑记忆,又有教师示范动作的形象记忆,还有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记忆,并常常伴随着某种情绪体验的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建立在这种基于不可分离的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之上,包含了识记、保持(或遗忘)、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二)运动记忆的遗忘与体育教学
运动记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动作遗忘量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存在着差异,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逻辑记忆的遗忘量,并且在开始阶段遗忘进程相比语词逻辑记忆的遗忘要明显的缓慢。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运用各种记忆方法去克服学生的运动记忆遗忘现象。
二、体育教学中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记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记忆力的因素不仅有情境因素,还包括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分为:位置效应,材料的可理解性和意义;个体因素包括先前经验,动机,情绪,神经化学物质。
(一)情境因素对运动记忆的影响
情境因素指的是在人们的知觉过程中与被知觉者直接关联因素的总和。课堂教学的情境因素是外部环境对个体内在心理倾向的一种有效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记忆的情境因素有以下几项内容:1.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清晰的学习方向。2.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结构以及设计教学动作数量的多少。3.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4.新授动作的语言化再加工程度。5.教学双方的位置关系。
(二)个体因素对运动记忆的影响
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记忆的个体因素有以下几项内容:1.自身学习动机。2.学习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变化。3.学生的运动兴趣。4.运动能力、生理状态的个体差异。5.多种感觉识记动作能力。个体因素往往易受外界影响,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也有短时间的情绪波动,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同时可能会出现厌恶体育课,讨厌教师,而使体育学习不能正常进行。
三、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记忆策略
学生对动作记忆和遗忘的多少直接影响技能掌握的快慢,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运动记忆策略克服动作的遗忘,加强记忆,提高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
(一)合理利用遗忘规律,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复习动作要及时并合理分配时间,教师应安排课外训练作业,学习的内容要强调同一天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两次课之间采用分散复习的方法,可以避免机体疲劳,巩固记忆效果明显。
(二)明确记忆的目的性,提高学习兴趣
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有选择的,将特别感兴趣的动作先记住。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时主动积极,会努力去克服困难,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运动记忆的掌握与发展,同是否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兴趣密切相关。所以,有明确具体的目的是提高记忆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学生表象训练
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自身练习等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回忆整个动作,根据表象,对动作进行模仿,这一过程在运动技能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表象训练有利于加深动作记忆,提高技術定型的效率。
(四)集中学生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增强学生运动记忆的重要条件和有效措施,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运用注意规律,适时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力,向学生讲明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向主动注意上来。
(五)对动作进一步理解
理解是运动记忆的基础,对于“教”与“学”两方面来说,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抓中重、难点;学生对不明白的部分要主动提出,进行再学习。若对技术动作不理解,即便模仿的再熟练,对于技术动作来说使用过程中的效率低下,不出成绩。
(六)注意运动疲劳
运动记忆是人脑的活动,但依靠身体的运动来完成的,身体疲劳是降低运动记忆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疲劳时记忆力下降,效率降低。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要注意适可而止,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学生体质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练习内容要全面,提高身体的抗疲劳性,提高运动记忆能力。
四、结语
运动记忆和动作的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体育教学中应了解运动记忆的特殊性,把握其中的规律,运用合理的记忆策略,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记忆能力。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培育基金(2014QN153)。
参考文献:
[1] 杨华东,张莉斌.体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3] 张永泰.浅析运动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关系[J].体育时空.2015(8):162.
[4] 邵伟德,闫平,李启迪.“记忆与经验”如何成为运动技能学习与展示者的障碍[J].体育与科学.2014(3):20-24.
摘 要 运动记忆是学好体育动作的基础和条件,运动学习的过程就是运动记忆的过程,提高运动记忆水平可以加快运动学习并提高学习质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了解其特殊性及影响因素,针对性的提出记忆策略,有效的提高学生运动记忆的能力。
关键词 体育教学 运动记忆 策略
一、体育教学中运动记忆的特殊性
运动记忆的对象不是静态的人或物的直观形象,而是各种运动的动作形象,它不仅有感知觉、思维的参与,还常伴随有情绪。由过去的运动或操作动作所形成的动作表象是运动记忆的前提。如果没有运动表象,就没有运动记忆。
(一)运动记忆与动作技能的形成
在体育教学中,各种记忆往往是混合在一起的,学生脑中既有对动作概念解释的逻辑记忆,又有教师示范动作的形象记忆,还有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动作记忆,并常常伴随着某种情绪体验的情绪记忆。运动记忆建立在这种基于不可分离的形象记忆、语词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之上,包含了识记、保持(或遗忘)、再认和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二)运动记忆的遗忘与体育教学
运动记忆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动作遗忘量根据学习能力的不同存在着差异,动作记忆的遗忘量远远少于语词逻辑记忆的遗忘量,并且在开始阶段遗忘进程相比语词逻辑记忆的遗忘要明显的缓慢。所以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运用各种记忆方法去克服学生的运动记忆遗忘现象。
二、体育教学中影响运动记忆的因素
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运动记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记忆力的因素不仅有情境因素,还包括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分为:位置效应,材料的可理解性和意义;个体因素包括先前经验,动机,情绪,神经化学物质。
(一)情境因素对运动记忆的影响
情境因素指的是在人们的知觉过程中与被知觉者直接关联因素的总和。课堂教学的情境因素是外部环境对个体内在心理倾向的一种有效的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记忆的情境因素有以下几项内容:1.明确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清晰的学习方向。2.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结构以及设计教学动作数量的多少。3.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4.新授动作的语言化再加工程度。5.教学双方的位置关系。
(二)个体因素对运动记忆的影响
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记忆的个体因素有以下几项内容:1.自身学习动机。2.学习过程中情绪状态的变化。3.学生的运动兴趣。4.运动能力、生理状态的个体差异。5.多种感觉识记动作能力。个体因素往往易受外界影响,有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也有短时间的情绪波动,不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同时可能会出现厌恶体育课,讨厌教师,而使体育学习不能正常进行。
三、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记忆策略
学生对动作记忆和遗忘的多少直接影响技能掌握的快慢,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合理的运动记忆策略克服动作的遗忘,加强记忆,提高掌握技术动作的能力。
(一)合理利用遗忘规律,及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复习动作要及时并合理分配时间,教师应安排课外训练作业,学习的内容要强调同一天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两次课之间采用分散复习的方法,可以避免机体疲劳,巩固记忆效果明显。
(二)明确记忆的目的性,提高学习兴趣
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有选择的,将特别感兴趣的动作先记住。对于感兴趣的内容,学习时主动积极,会努力去克服困难,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运动记忆的掌握与发展,同是否有明确的记忆目的和兴趣密切相关。所以,有明确具体的目的是提高记忆的重要条件。
(三)加强学生表象训练
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自身练习等过程,学生在头脑中回忆整个动作,根据表象,对动作进行模仿,这一过程在运动技能的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表象训练有利于加深动作记忆,提高技術定型的效率。
(四)集中学生注意力
集中注意力是增强学生运动记忆的重要条件和有效措施,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运用注意规律,适时组织和保持学生注意力,向学生讲明每个动作的目的和要求,指出完成动作的关键和难点,把学生从被动注意引导向主动注意上来。
(五)对动作进一步理解
理解是运动记忆的基础,对于“教”与“学”两方面来说,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抓中重、难点;学生对不明白的部分要主动提出,进行再学习。若对技术动作不理解,即便模仿的再熟练,对于技术动作来说使用过程中的效率低下,不出成绩。
(六)注意运动疲劳
运动记忆是人脑的活动,但依靠身体的运动来完成的,身体疲劳是降低运动记忆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疲劳时记忆力下降,效率降低。学习技术动作过程中要注意适可而止,根据动作的特点和学生体质科学合理安排运动量。练习内容要全面,提高身体的抗疲劳性,提高运动记忆能力。
四、结语
运动记忆和动作的遗忘是有一定规律的,体育教学中应了解运动记忆的特殊性,把握其中的规律,运用合理的记忆策略,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动记忆能力。
基金项目:新乡医学院培育基金(2014QN153)。
参考文献:
[1] 杨华东,张莉斌.体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2] 王小明.学习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3] 张永泰.浅析运动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关系[J].体育时空.2015(8):162.
[4] 邵伟德,闫平,李启迪.“记忆与经验”如何成为运动技能学习与展示者的障碍[J].体育与科学.2014(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