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一直是全球热点问题,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经济和减少二次污染而被广泛关注.印度梨形孢是一种能够与植物共生的真菌,它能够通过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方式来提高宿主植物的生长和耐胁迫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印度梨形孢-植物体共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以及重金属胁迫下共生体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性生理指标、防御基因表达和对重金属富集等响应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文章对深入了
【机 构】
:
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80;黑龙江省寒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80;黑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哈尔滨150080;黑龙江省寒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一直是全球热点问题,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经济和减少二次污染而被广泛关注.印度梨形孢是一种能够与植物共生的真菌,它能够通过与植物建立共生关系的方式来提高宿主植物的生长和耐胁迫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印度梨形孢-植物体共生关系的建立过程,以及重金属胁迫下共生体的生长、光合作用、抗性生理指标、防御基因表达和对重金属富集等响应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展望.文章对深入了解利用印度梨形孢与植物共生体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了理论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植被研究历史、植被类型组成和分布规律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自然植被研究情况,并参考"《中国植被志》编研"拟定的分类系统,拟定了新的湖北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湖北植被研究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标本采集和森林资源勘察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全面调查和植被区划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和自然保护区调查阶段(21世纪初到2015年).湖北的自然植被
借《中国植被志》编研与新一代中国植被图制图工作开展的契机,本文对四川省植被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近40年来四川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结合近年来的野外补充调查和文献资料,参考《中国植被》《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以及近期国内发表的植被分类系统,新拟了四川省植被制图分类系统(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三级),并对未来四川省植被研究提出几点希望:(ⅰ)四川植被分类系统总体上应与全国分类系统保持一致,个别单位
本文根据江西植被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了以下问题:(ⅰ)建议将两类混交优势树种重要值之差小于或等于这两类优势树种重要值平均值50%的植被类型确定为混交林.(ⅱ)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群系名称应采用单一优势树种原则处理并命名,如"南方红豆杉针阔混交林".(ⅲ)仅当竹林以及针叶林的郁闭度0.1以下,才能将其归类为灌丛而不是疏林.(ⅳ)根据以上植被名称处理原则,结合本团队近10年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会失去其时代性.部分歌曲在一定背景下写出后再选入小学音乐课本,但由于现阶段音乐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音乐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
生态适应是物种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解析物种的生态适应分子机制可以为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景观基因组学从基因组水平来研究物种的遗传变异与景观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明确量化环境变化引起的遗传变异在基因组水平的响应,为生态适应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比经典的种群遗传学方法更进一步.本文首先总结了生态适应研究的系列方法,尤其侧重介绍了基因型-环境互作关系(genotype-environmen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