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植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028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中国植被志》编研与新一代中国植被图制图工作开展的契机,本文对四川省植被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近40年来四川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结合近年来的野外补充调查和文献资料,参考《中国植被》《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以及近期国内发表的植被分类系统,新拟了四川省植被制图分类系统(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三级),并对未来四川省植被研究提出几点希望:(ⅰ)四川植被分类系统总体上应与全国分类系统保持一致,个别单位上可以体现区域性的特点;(ⅱ)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四川省资料贫乏类型、区域的植被补充调查;(ⅲ)尽早启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近年来江苏植被的研究结果和实地考察,对江苏植被的研究历史、分布格局、变迁及驱动力进行了综合考证研究,以期为江苏1:50万植被图的编研绘制和植被保护工作提供支撑.江苏植被图编研工作始于1964年,最后成图于2001年.江苏植被包含栽培植被、人工林植被、天然林植被、草本沼泽、草甸、稀灌草丛等.农作物栽培植被分布在江苏境内绝大多数平坦区域,主要为玉米、小麦、水稻.天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低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植被研究历史、植被类型组成和分布规律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自然植被研究情况,并参考"《中国植被志》编研"拟定的分类系统,拟定了新的湖北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湖北植被研究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标本采集和森林资源勘察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全面调查和植被区划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和自然保护区调查阶段(21世纪初到2015年).湖北的自然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