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适应研究新方法:从种群遗传学到景观基因组学

来源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140731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适应是物种应对环境变化的重要方式,解析物种的生态适应分子机制可以为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景观基因组学从基因组水平来研究物种的遗传变异与景观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可明确量化环境变化引起的遗传变异在基因组水平的响应,为生态适应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比经典的种群遗传学方法更进一步.本文首先总结了生态适应研究的系列方法,尤其侧重介绍了基因型-环境互作关系(genotype-environment associations,GEAs)中涉及到的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多变量统计分析和非线性模型等方法及相应的计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因此,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要思考的问题。结合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等特点,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一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能为构建高效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结合近年来江苏植被的研究结果和实地考察,对江苏植被的研究历史、分布格局、变迁及驱动力进行了综合考证研究,以期为江苏1:50万植被图的编研绘制和植被保护工作提供支撑.江苏植被图编研工作始于1964年,最后成图于2001年.江苏植被包含栽培植被、人工林植被、天然林植被、草本沼泽、草甸、稀灌草丛等.农作物栽培植被分布在江苏境内绝大多数平坦区域,主要为玉米、小麦、水稻.天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低
本文在文献研究和野外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从植被研究历史、植被类型组成和分布规律等方面,介绍了湖北省自然植被研究情况,并参考"《中国植被志》编研"拟定的分类系统,拟定了新的湖北省自然植被分类系统.湖北植被研究历史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标本采集和森林资源勘察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全面调查和植被区划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和自然保护区调查阶段(21世纪初到2015年).湖北的自然植被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 DKD)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截至目前, DKD的致病机制尚未阐释清楚,且临床常用诊断方法的灵敏性和准确性并不十分理想,从而导致DKD确诊后治疗方案的确定比一般性肾脏疾病更为棘手.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与体现者,直接参与和调控各种生命过程.从蛋白质组学水平开展DKD研究,能够从整体、动态、互作网络等视
蛋白质折叠驱动力主要取决于结构上残基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其侧链间的作用.迷你蛋白Trp-cage结构典型且可快速折叠,是理论和实验研究蛋白质折叠的理想模型.尽管该蛋白仅由20个氨基酸组成,但其结构中残基间的相互作用甚为复杂且侧链类型多样.由于现有力场参数对其相互作用描述的精度问题,其折叠模型仍有分歧.本文以模型蛋白Trp-cage为例,首先概述了该蛋白自设计提出以来所报道的所有结构体系及其相应突变
借《中国植被志》编研与新一代中国植被图制图工作开展的契机,本文对四川省植被研究历史进行了回顾,分析了近40年来四川植被变化的影响因素,结合近年来的野外补充调查和文献资料,参考《中国植被》《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以及近期国内发表的植被分类系统,新拟了四川省植被制图分类系统(植被型组、植被型、群系三级),并对未来四川省植被研究提出几点希望:(ⅰ)四川植被分类系统总体上应与全国分类系统保持一致,个别单位
本文根据江西植被研究的相关文献,梳理了以下问题:(ⅰ)建议将两类混交优势树种重要值之差小于或等于这两类优势树种重要值平均值50%的植被类型确定为混交林.(ⅱ)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群系名称应采用单一优势树种原则处理并命名,如"南方红豆杉针阔混交林".(ⅲ)仅当竹林以及针叶林的郁闭度0.1以下,才能将其归类为灌丛而不是疏林.(ⅳ)根据以上植被名称处理原则,结合本团队近10年的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对高中数学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具体
教师以问题驱动和启发学生,进行空间立体几何中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探究,重视学生对距离的深刻理解和刻画,而不仅仅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距离是什么,在活动探究中以问题驱动和引
随着时代的发展,歌曲会失去其时代性.部分歌曲在一定背景下写出后再选入小学音乐课本,但由于现阶段音乐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音乐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难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