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jb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成了目前教育关注的焦点,这也引起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在教学中积极倡导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下面本文结合案例,对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如何进行开展探究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探究教学的意义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创新能力,尽管我国学生在国家大赛上屡有斩获,但不可否认,中国学生缺乏整体创新能力、探究意识薄弱、研究能力不强是客观的事实。在传统的基础学科教育,我们采用的是分科课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当今世界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深入,社会经济发展对综合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分科模式已经阻碍了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课程太多也造成学生的负担太重,在此背景下,小学课程应运而生。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科学教育的入门课程,主要注重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形成。充分发挥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的重要性,充分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为中学理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探究教学在小学课程的具体应用
  目前,探究教学正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老师都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理解来摸索探究教学。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同时也和一些在探究教学有成功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了学习和交流。下面就体验式探究教学模式进行一下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给从事小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一些体会和帮助。
  所谓体验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通过精心创设情感体验为中心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深刻体会与感悟,获取“意会知识”的教学方式。首先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该情境是学生所熟悉的或者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容易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或借助于文字、图画、图表、模型等实物,或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示实验等多种方式,设置疑难,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欲望,使学生尽快把注意力集中到探究对象上来。其次,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创造思维性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体验式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实地调查来发现问题,也可以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小组间进行不断的讨论和交流,大家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以及思考的成果,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最终在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分析、教师点拨,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水到渠成的得出结论。
  例如:关于摩擦力的授课中,可以按照体验探究教学进行如下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录像:推出去的冰壶在冰面上慢漫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脚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老师提问:是什么力量让它们最后都停了下来?生:是摩擦的力量。师:你们在平常生活中能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吗?学生回答出各种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老师组织小活动,让全班学生都试一试: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让学生用手在衣服上增一蹭体会手的感觉;脚在地上滑一滑,体会脚的感觉。(2)假设与猜想。师:请同学们想一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例如,摩擦力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摩擦力与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观察各组实验情况,并对一些学生进行指导。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本组实验探究报告,简要介绍自己的实验过程并分析数据记录表,得出正确结论。这个案例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通过实验探究来对互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三、探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之,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倡导探究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在探究教学的实施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影响到探究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格外注意。第一,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只有那些具有一定迷惑性和惊奇感,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可以解决难易适度的问题才值得进行探究学习,太过简单的问题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的题目使学生产生过多的挫折,容易挫伤学生探究的信心。第二,探究教学并不是教师一手包办,也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启发,教会学生查找分析资料、实地调研的技巧和方法。第三,探究教学并不是任课教师一人可以独自完成的,探究教学对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的要求较高,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支持,探究教学将难以进行下去,这就需要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帮助和支持。
  【作者单位:伊春市带岭区第一小学 黑龙江】
其他文献
自从我省安装了班班通教学这让我们农村学校着实开了眼界,也更方便更快捷的进行教学。班班通作为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有些语文教师把班班通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一堂课下来,从课题到字词句段篇到朗读到练习,甚至作业的布置,能用上班班通的通通上,把班班通当成教学的“命根”,造成了班班通使用过滥过泛的现象。这种“教学随着班班通走”的做法与传统“老师牵着学生走
班级管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要求班主任要有正确的管理思想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外,还需要班主任能够针对学生情况的复杂性和学生发展的多变性,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六勤六不”。  一、眼勤但不视而不见  1、看学生。班主任要注意观察全体学生,既要看引人注目的优等生和后进生,也要看默默无闻的中等生。看到优等生的优点,也要看到其不足,引导优等生养成不骄不躁的习惯,使其保持努力奋进的势头。看
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基本任务,教书和育人不可分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新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收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靠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教材焕发活力。"因此,教师处理教材时,应该重视教材的"二度"开发,
宋朝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而有趣高效的语言活动更离不开提问,它们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孩子,拨逗着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因而巧设课堂提问 ,为孩子创造问题情境 ,是语言活动所追求的一种艺术、一种境界。  一、巧问促思  在进行中班语言活动《大熊山》时,二次不同的提问展现出不同的情景:  第一次:当画面上出现一个小圆时,教师问:这个是什么?幼儿一致的回应:一个圆。  第二次:同样
【正】 1981年修订的初级中学《中国历史》课本,无论是在史料的选择上,或是在史实的叙述上,都有不少的改进和提高,读后可以使人感到线索明了,详略得当,把一部中国历史活生生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且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创造之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新的探索。只要学生有兴趣学,就能挖掘他们的潜在能量,那么究竟如何在美术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去负担。”变任务为礼物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高涨的情绪,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