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黄菌袋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结肠炎的防治作用

来源 :蚕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wu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将人工栽培桑黄后的废弃物菌袋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控,研究桑黄菌袋提取物(SHM)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 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SS组的小鼠体质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结肠长度极显著变短(P<0.01),结肠组织增厚水肿,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泛素结合酶13(Ubc13)、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亚家族成员3(NLRP3)和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基因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血浆中IL-1β和MPO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形态得到恢复,但给予125 mg/(kg·d) SHM的小鼠上述指标变化不显著(P>0.05);与DSS组相比,给予375 mg/(kg·d) SHM的小鼠结肠中IL-1β、IL-6和NLRP3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表明,SHM在一定剂量下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TLR-4通路下游蛋白IL-1β和IL-6的基因表达,以及调控NLRP3的表达以降低IL-1β蛋白的活化来实现的.
其他文献
本文对张八岭隆起南段肥东-巢湖地区的一些侵入岩进行了LA-ICP-MS法单颗粒锆石U-Pb定年,为进一步研究岩石的成因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数据。
西昆仑发育两条醒目的中-酸性深成岩带,即加里东期北岩带和海西晚期-印支晚期南岩带。大同岩体是北岩带中一个面积约1978平方公里的巨大岩基,以石英二长岩为主体,岩石组合类型为
会议
昆虫的性比关系到种群的繁殖与数量维持,而昆虫性信息素能被同种异性个体接受并产生与生殖相关的行为和生理反应.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是桑树的重要害虫,对其种群
吉南-辽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华北克拉通的东北部,北部为兴蒙造山带,东南接朝鲜半岛,郯庐断裂呈北东向经过本区的西北部。区内发育太古代-古元古代的表壳岩和TTG岩系以及
会议
抗病毒类药物齐多夫啶(zidovudine,AZT)可通过Wnt5a信号通路诱导小鼠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炎症因子的表达.研究桑叶有效成分槲皮素(
近段时间以来,生活日用品涨价成了各方关注的焦点,也成了政府干预物价最为卖力的着力点之一。在政府、企业巨头与消费大众关于涨价的多方博弈中,各方都不约而同地在围着一个
门德列夫是十九世纪末俄国的一位最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终於没有当选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俄国给其科学家的最高荣誉。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可以介绍一点其中的内幕情形
采用杂交以及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中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9、限3和日系斑纹限性家蚕品种限7、限镇,并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限9·限3×限7·限镇,命名为粤蚕9号.新品种杂交组
对桑果渣的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并调查桑果渣用产朊假丝酵母菌厌氧发酵期间活菌数、pH以及总糖、可滴定酸、多酚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显示,桑果渣中含有蛋白质、粗
柴北缘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比较频繁,根据花岗岩岩石学研究及其锆石的SHRIMP U-Pb定年结果,并结合区内地质特征,可将区内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5期:(1)早中奥陶世(460-475M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