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师魂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dieche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义强:大山里的“老园丁”
  他,38年如一日地坚守在高寒山区,面对地理条件偏远,校舍破烂、没有教学设施、饮用田水、学生上学难、山村重男轻女思想严重等系列问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重重困难。
  他,深化山区教学改革,巩固了所在村小4个班次,一百多学生入学,这在当今的大山深处是绝无仅有的,被称为大山里的“老园丁”。
  他,就是黄义强,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桂兴小学高级教师,“四川省第九届优秀乡村教师‘怡和烛光奖’”“广安市教书育人楷模”“2013年广安市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的获得者。


  38年前,黄义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高中,却响应党的号召,放弃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回乡当了民办教师。从此,他与三尺讲台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业绩突出,他考取成为一名公办教师,38年来一直辗转在边远的山区任教。
  黄义强工作的第一站是距广安区桂兴镇二十多公里的大山深处——响水村小。这里山高路远,偏远贫瘠,唯一的校舍就是农家迁居后遗留的破土瓦房——没有黑板,没有桌凳,没有厕所。面对这一穷二白所谓的学校,他含酸流泪,坚信一定会在这偏僻的大山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他用锅烟灰刷木板当黑板,发动学生自己从家里搬桌凳,在石头巷里搭个草棚作厕所。
  由于山里孩子上学不方便,学生年龄悬殊,桌凳也参差不齐,他适时变通、灵活解决。在教学中,他手把手教孩子,循循善诱、言传身教,用智慧的火花点燃每个幼小的心灵,照亮深山里贫瘠的天空。俗话说:“几分付出,几分收获”,由于他勤恳踏实的工作,家长非常满意,当年就被评为“吃苦耐劳”教师标兵。这份荣誉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三尺讲台的特别荣耀。
  几十年来,他先后辗转谢家古庙、响水村小、方山村小、大店村小等地,这些地方都是他无怨无悔的家。特别是刚任教的谢家古庙,地势险峻,环抱在崇山峻岭之中,四周荒无人烟,尤其是夜晚,狂风怒号、野兽怪叫,他几乎每晚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
  一个夏天的晚上,寝室内沙沙作响,他从睡梦中惊醒,越听越觉得不对劲,惊恐慌乱中,好不容易摸着火柴点亮了油灯,忽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条大蟒蛇躺在办公桌上,并且向床边缓慢移动,他被吓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心里不停地祈求奇迹的到来。正当他失魂落魄之时,蟒蛇箭一般地冲向床底下的书堆里,只听得老鼠凄凉的惨叫声,与此同时,他纵身一跃,一头撞在了对面的墙壁上,额头上顿时起了个大血包。虽然是有惊无险,但那触目惊心的一幕却永远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
  尽管山村生活如此惊险,但他还是没有放弃“这个家”。谢家古庙严重缺水,他只好常常用田里的水洗衣做饭、洗脸洗脚,冬天还要化冰为水。为了让大家用上健康水,他冒着生命危险爬进靠近学校不远处的“大漩眼”——二十多米高的悬崖上的一个石窟——为师生取水。石窟里只能容下一只水桶,一天只能滴2至3桶水,取水靠攀爬峭壁上的小树只身来回,遇上雨雪天气,随时可能出现意外,即使这样,取的这点水也只能解决大家的生活用水。有一次下崖去取水,意外滑倒,幸好随手抓住了一棵小树,才幸免于难。他也因此打过退堂鼓,但看见学生渴求知识的眼神,他又心软了,咬咬牙下定决心:再苦再辛酸也要撑下去。
  多年来,他把家长当亲人,把学生视子女,狠抓学生入学,特别是在重男轻女的时代背景下,更圆了许多女童的求学梦,尽管是高寒山区,学生入学率也达到了100%。他为了解决死角边远地带学生的疾苦和防止学生流失,常常跋山涉水、走村串户、登门拜访,把温暖带给辍学儿童。让学生和自己一起生活,长期坚持给学生热饭,冬天帮冻僵的学生取暖解冻,接送困难学生等,家长乐在心里,赞在口里:“黄老师既是娃儿们知识的导师,又是照顾他们生活的长辈,遇到这样的好老师,真是我们的福气!”
  他更注重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校园栽满了花草树木,似公园一般。房顶破烂漏雨,他会马上盖好;课桌破烂,他会及时修好……一年又一年,他不知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为学校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节约了不少资金。
  他还与驻前锋部队共建文明校,军人来大店村小支教,与军人们互动,让军人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生,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提高了学生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部队支教这一新生事物,受到政府和教育局等部门的关注,广安电视台于2013年10月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在大山里引起强烈反响。
  由于育人质量好,这所偏远村小深受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该校现有一个学前班、三个普教班共四个班级,一百余名学生。这是黄义强和其他老师一道奉献坚守的结果。在黄老师的精心培育和引导下,一批批山里娃从这里出发,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一批批学子相继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他们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建设祖国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黄义强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大家都在说中国梦,我的中国梦就是要让我们山里的娃儿们也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而我将一如既往为此努力工作!
  杨民生:扎根山区圆梦教育
  他,从矿山会计变身乡村教师,选择清贫无怨无悔,只为因失学而加入矿工行列的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
  他,35年来以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扎根于华蓥山区的天池镇,年过五旬仍不落后。以甘为“孺子牛”的精神,用他有限的教育时间、有限的教育精力,无限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让自己的梦更圆,让孩子们的梦更远。
  他,就是杨民生, 先后荣获县级以上奖励80余次的四川省华蓥市天池小学教导处主任。

  1973年,杨民生初中毕业,通过招考进入了东风煤矿,担任煤矿的会计,当时50多元的高薪也确实让很多人羡慕。但他始终觉得缺少点什么,特别是看到因失学而被迫加入矿工行列的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心里始终不是滋味,一个当教师的梦想在心中不断生长。
  1978年,杨民生获悉国家招考民办教师,在重庆出差的他连夜返回参加了考试,并以优异成绩被录取,被安排在天池打锣湾村小任教,当上了一名民办教师。当他辞去东风煤矿会计职务时,煤矿领导、同事都反复劝说,当民办教师一月仅有10元左右的工资,而且又在村小任教,条件差,不要去;更多的同事直接说这是犯傻,当“臭老九”有什么好的。但他毅然辞去会计工作,带上简单的行装,走上了三尺讲台。
  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35年来,杨民生一直坚守在华蓥天池山区,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所教的学生,有的当领导了,有的成企业家了。很多学生想给老师改变一下工作、生活环境,他都谢绝了。每到过春节,杨民生的学生来看望他时,他总是说:“你们今天的成绩,就是我最大的骄傲;请你们别忘了天池老家,要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多出力哟;我会一直在天池教下去,直到退休。”
  教书是奉献,教书是快乐。35年来,杨民生一直坚持“朝气蓬勃的学生比什么都重要”这个信念,扎根于天池山区,持之以恒地早到校、晚离校,从未请过病事假,从未耽误学生一节课。靠着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他战胜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孩子生病住院,杨民生白天坚持上课,晚上到医院护理孩子;妻子面神经瘫痪,他就利用星期天陪妻子到医院看病,从没有因为照顾生病的妻子而落下一节课……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杨民生坚持用耐心、爱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他每天早上坚持带给学生一个“见面礼”(小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开设早间欣赏栏目,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提高学生欣赏水平;组织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认真推行班级民主管理,每两周学生向老师提一次意见建议,班务工作人人承担一项。
  在工作中,杨民生坚持统筹兼顾、因材施教,既面向全体学生,又面向个别学生。学生什么时候生病,他就什么时候给予特别关照;哪个学生有困难,他就主动帮助。班上学生小王截肢了一条腿,他坚持三年风雨无阻地护送他上学、回家,多次为他修拐杖。田顺龙同学因母亲精神失常,产生自卑心理,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差,杨民生在教育他的三年中,一直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杨老师,要是没有您孜孜不倦的教诲,我这一辈子肯定荒废了,绝对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这是曾经被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认定为“废物”的高勇的肺腑之言。现在已经成长为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实业家的高勇,2009年过年期间,专程回家看望杨民生。从教35年来,许多像高勇这样在别人眼中很顽劣的学生在杨民生的教育引导下,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从教35年来,杨民生创新了很多的育人新方法,尤其是“牵手法”“活动法”“自我批评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化解矛盾纠纷,效果良好。所谓“牵手法”,就是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后,让学生牵着手玩,通过一定时间,学生之间怨气就消失了;所谓“活动法”,就是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后,让学生共同参与同一项活动,在活动中沟通思想,化解矛盾;所谓“自我批评法”就是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后,让学生主动查找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以达到互相谅解的目的。这些独特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育人效果,深受老师、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扬。
  在教育工作中,杨民生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近10年来,主持课题研究15个,其中《视听阅读欣赏》《课堂教学创新案例研究》荣获四川省优秀成果奖,11个课题分别获广安市一、二、三等奖。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他非常注重收获过程,发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1990年,由于华光国防厂的搬迁,学校一大批骨干教师调走,学校教师青黄不接。为了学校的发展,杨民生主动承担起教材教法的辅导,自编辅导提纲、复习提纲、测试题,历时三年,把人教版教材辅导完,培训教师达2000余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天池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常规教研中,他坚持笔耕不辍,收集点滴案例,认真撰写教研文章,先后在市级及以上发表或获奖80余篇,其中国家级9篇。
  近8年来,杨民生虽然年满50,但他坚持每个学期上示范课,每年创设一个作文品牌课。2011年作文品牌课《两分钟有多久》在全广安市教师培训中上课, 2012年作文品牌课《用猪八戒头像激活学生习作欲望》、 2013年作文品牌课《懒洋洋改错记》均受到许多学校老师的高度赞扬。他主研的《游记四步学法》影响全国教育界,主研的《与年轻教师同台上课艺术》《听课当堂面对学生点评艺术》让很多专家耳目一新,来电来人咨询。
  杨民生经常说:“教书深感快乐,育人收获幸福。”这位扎根华蓥山区教育的“孺子牛”,就是要用他有限的教育时间、有限的教育精力,无限地奉献给山区的孩子们,奉献给他钟爱的教育事业,让自己的梦更圆,让孩子们的梦更远。
  滕建军:甘做山村老黄牛
  他,一片痴心,坚守村小几十年,清灯黄卷伴无眠,哺育桃李遍天下,三尺讲台,任教一方,智慧一方;教学一班,优秀一班。面对成绩,只是淡淡一笑,“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
  他,就是滕建军,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天宝四村校点语文教师,在山区教育教学的最前线,默默书写着“乐在山村育桃李,甘做教坛老黄牛”的传奇。


  1974年3月,开学在即,教师严重不足,岳池县天宝小学村小基本无法开课,经村上推荐,将初中毕业的滕建军 “请”去上课。从此,他走上了“教书之路”,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一直坚守在天宝四村小学。
  四村小学坐落在素有岳池“小西藏”之称的天宝寨上,山势险要、道路崎岖。恶劣的自然条件丝毫没有影响他用知识去改变山村孩子命运的决心,学生的喜爱、家长的支持、社会的赞许,更让他爱上了这方水土,爱上了天宝的学生,爱上了山区教育事业。   1974年,滕建军初到四村小学上课,说是村小,实则什么都没有,靠租农民房子上课。在他的倡议下,乡亲们出工出力,于1975年建成了“新学校”——两间土墙茅草屋,石桌子石凳子,四村小学就此落成。土墙茅草学校经不起长久的风吹雨打,几年过后就成了“天上下雨屋顶漏、风吹四壁穿堂过”。在滕老师的四处奔走下,1978年在原址上改造成了石木结构教室,这也是学校的第一次改建,校舍有了“大改观”,告别了土墙茅草屋、石桌石凳子,迎来了青瓦木房、木桌木凳子,伴随乡村学子度过无数春夏秋冬。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政府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四村小学获得发展大好机遇,政府将原办公场所用于四村小学校园。四村小学校进行了搬迁,改教室、平操场、买桌椅……他整整忙了一个暑假,整个人瘦了一大圈。村民打趣地说,他身材越来越好了。本来就瘦的他,更显得“苗条”。新学期,同学们在新教室上课,欢呼雀跃,无比高兴。新的四村小学比起以往而言,条件大为改观,校舍“相当的好”。虽然没有“多媒体”“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但在他眼里,这已经是一所“好学校”了,愿意在这里挥洒青春和热血。
  滕建军是一名教学好手、业务能手,也是一位关爱学生、爱生如子的好老师。汪崇福是他教过众多学生中的一个,父亲严重残废,母亲离家出走,家庭一贫如洗,父子相依为命,八岁的孩子挑起生活重担。他长期坚持在放学后为他家挑水,处理日常家务,为他缴纳学杂费,送去衣服和日常生活用品……一次汪崇福同学生病,放学后他为他们父子俩煮饭、洗衣、补习功课,起身回家时已经是深夜。由于下着雨,山路湿滑,加上天黑,一不小心摔到二十多米深的岩坎下,当场晕厥,苏醒时全身被雨水湿透,多处擦伤,疼痛难忍。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山沟里寂静可怕,又向谁呼救呢?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自己摸爬着回家。在他的长期帮助、资助下,汪崇福同学发奋读书,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石油工程师。
  他还资助过学生滕明、江刚、王红……数不胜数,好多连名字都记不住了,他也不曾去记过。他坚信帮助别人,快乐自己;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每个人都有梦想,滕建军的梦想就是任教一方,智慧一方;教学一班,优秀一班。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认真批改作业,从不放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小环节。为了备好课,制好检测题,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黎明,真可谓是清灯黄卷伴无眠。有了付出就有收获,翻开他的成绩册,无一不是全校同年级前茅,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面对成绩,他只是淡淡一笑,他常说:“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
  “勤奋出成绩,粉笔写青春。”滕建军的努力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的好成绩,声名远播。不管是寒风凛冽的冬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开教室门,打扫办公室,烧开水,组织学生打扫校园,总是忙个不停。
  如今,花甲之年的滕老师,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印痕,白发满头,过度的劳累让他患上了肺气肿、冠心病、肺心病等多种疾病,虽然身体已不如年轻时健壮,但为教育作奉献的满腔热血依然沸腾,他依然战斗在山区教育教学的最前线,默默书写着“乐在山村育桃李,甘做教坛老黄牛”的传奇。
其他文献
近日,遇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我没教过,但曾在我教书的学校就读,而今在一个自认为并不理想的二本大学学习,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这位家长说,孩子不适合读文科,念理科可能好一些。我问,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学理科呢?家长认为原因是孩子不喜欢高一时的班主任,所以没有学理科。孩子死活要离开这个班主任,如果这个班主任带文科她就学理科,如果这个班主任带理科她就学文科。这个班主任最终带的是理科,所以她读了文科。  如此执拗
期刊
让学生被爱包围的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叶德元,身兼“数职”的创新标兵金牛区财贸职中教师王辉,甘以一生俯首教育的崇庆中学教师杨建忠,用生命诠释教育的天府新区华阳中学教师张晓容……在2014年全国、四川省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榜上,成都市教育系统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模范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释着现代人民教师师德的深刻内涵。  这是自四川省成都市加强师德建设以来又一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年来,成都市
期刊
近期,我组织了一批我们县里的骨干教师写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会送教科研下基层培训活动的调研材料,明确提出了要求,围绕这一次培训活动,既可以写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培训收获,还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做的课题研究实践,说自己想说的话,但文章一定要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  有老师写好了,把稿件交过来了,读过稿件,我只能说能交卷的老师当然是好老师。但从他们交过来的稿件看,问题很大,大多数
期刊
“9月10日教师节”延续了29年,今年要改日期?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但在我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就庆祝2014年教师节发出通知,通知中提到“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从其表述得见,今年的教师节依旧是“老时间”。  消息一出来,马上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出乎意料的是,人们议论
期刊
刻板效应(Stereotypes effect)  名词解释:  所谓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定性效应,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是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交往,就对某一类人产生了一种不易改变的、笼统而简单的评价,这是我们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现象。刻板印象常常是一种偏见,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会产生刻板印象,还会根据一些不是十分真实的间接资料对未接触过的人产生刻板印象
期刊
从成都市区出发,沿着318国道向南20余公里就到了成都市新津县花桥镇。这里已经没有了城市的繁华和喧嚣,大片大片的农田,和着空气中弥散着的泥土与庄稼的清香,透出了成都平原农耕文明的底色。  最近大半年以来,这里的家长们发现孩子有些异常——每天早早地就去了学校,下午放学也不见准点回家,周末有事没事还爱往学校里钻。这让见惯了孩子一回家就守在电脑、电视机面前拉都拉不走的家长们感到不太习惯。“好事”的家长悄
期刊
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必要的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的。如何施以合适的惩戒,从而让教师的惩戒教育充满智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思考与探究:让惩戒饱含温情、充满温暖、洋溢温馨,让惩戒的教育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小惩大戒,让温情的惩戒滋润学生成长  教育惩戒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使学生因惩罚而感受痛苦和耻辱,戒除不良行为,而是为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获得更大的、更积极的发展,
期刊
胸无大志的人中,算我一个。  小学六年,都在村小。那时候,“普九”还没到那里来,要上初中,得考上才行。我在班里的成绩,只能算个中等。记得考试的前一天,老师都还在担忧地嘱咐我:“一定要细心,不然你很可能考不上哦!”后来,我居然稀里糊涂地考上了。  虽说是稀里糊涂,实则是努力百倍,目标并不是为了考上,而是为了能吃上油条,因为家在农村,离镇上太远,很少品尝豆浆、油条的滋味。邻居家有一辆摩托车,经常隔三差
期刊
表扬,是常用的教育手段,要是发现学生进步了,及时称赞也就完事了。至于效果如何,不会深入探究。管建刚老师所著的《一线表扬学》,却把看似普通的“表扬”做成了一门学问,研究出18种类型,每一种都有生动形象的例子,为我们今后的工作铺平了道路。  逆袭,出其不意  学生表现优异,得到表扬这是人之常情,要是做错了事情,批评在所难免。可管老师却打破了这一传统,推出“逆袭性”表扬,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当学生做得不好
期刊
在喧嚣的都市里,在寻常的时光里,我总想起故乡里那独具秋色的湖。  于是,在一个弥漫着轻愁的秋日,我和妻儿回到故乡,亲亲我魂牵梦萦的湖。我撑着船,妻子坐在船头,一脸的烂漫,像春天的梨花。小木船柳叶似的,悠悠地在澛汀河里轻滑。两岸有黄灿灿的稻田,以及各种披红戴绿的菜蔬。深吸一口清新、湿润的空气,心中满是水草的清气和馨香。  船儿紧贴着浅岸行驶。出了一个小狭口,我们心中豁然开朗——哦,来到村西头的湖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