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良师”之德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drop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学生被爱包围的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叶德元,身兼“数职”的创新标兵金牛区财贸职中教师王辉,甘以一生俯首教育的崇庆中学教师杨建忠,用生命诠释教育的天府新区华阳中学教师张晓容……在2014年全国、四川省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榜上,成都市教育系统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模范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释着现代人民教师师德的深刻内涵。
  这是自四川省成都市加强师德建设以来又一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年来,成都市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教师流动、出口机制,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通过各种形式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以德立教,争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成都蔚然成风。
  制度护航,让师德建设有章可循


  目前,成都市有各级各类学校3000余所,在校学生271万余人,中小学教职工15万余人,如此庞大的教师队伍,决定了管理的难度。教育系统有没有败坏师德师风的现象?败坏师德师风的现象有哪些?为了有效地控制乱象苗头,成都市教育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学校、家庭调研,细细研析之后,发现了个别教师存在着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尊重学生的人格,讽刺、挖苦、体罚学生等违反师德的行为,极少数教师的师德失范行为给教师队伍带来了较为恶劣的负面影响。
  “为师者,必须闻道守道。绝不能让社会上出现的不良现象侵染校园。”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说。因此,成都市教育局发出了《关于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去年8月,《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出台,规范了成都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明确奖惩规定及处理申诉程序,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准则》明确规定,一是爱生如子成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唯一标准。二是教师须加强个人修养,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不得私自在校外有偿兼课兼职。三是年度师德考核结果将作为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将建立教师职业信用系统,并对教师师德进行定期测评,将测评结果和信用评级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职业道德失范者实行“一票否决”。四是学校作为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教师行为失当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所在学校及主要负责人将承担相应责任。
  据成都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郭越中介绍,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及各区(市)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成都教育实现了从“学有所教”向“学有良教”的转变。这些师德建设及相关制度的出台,有效解决了成都市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素养需要进一步提升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强化成都师德建设,今年1月,成都市以市政府的名义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引导广大教师着力养成“爱生如子、爱岗敬业、廉洁奉献”的职业操守,着力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强调要自觉遵守《成都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的首要内容,并严格规定落实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
  教师变“学校人”为“系统人”,在交流中受到精神感染
  “有的教师轮岗交流属于‘人走关系不走’,少数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并没有真正把心思放在轮岗校,对轮岗校也没有归属感。一些职称已经到中高级的老师,也不愿意报名参加轮岗交流。” 郭越中说,在以前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弊端,导致了少部分教师师德缺失,教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不强。为此,成都打破原有“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教师队伍僵滞和自足状态,从“大成都”的全局着眼,在保证教师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动态均衡调节,以增强教师队伍活力、挖掘教师个人潜能、保证教育教学效益,按照“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稳步推进”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县管校用”实施力度。
  早在2012年,成都市委编办、人社局、教育局便联合发文,在成都市全面推行“县管校用”,进一步强调坚持义务教育教师“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
  “县管校用”模式有效地推进了教师师德建设,教师们在流动教学中互相学习教学技能,同时一部分老师也被另一部分老师的育人精神感染。”不少校长在交流中这样认为。
  吕信伟说:“教师‘县管校用’,改变了教师过去‘学校人’的状况,成为‘系统人’的教师可以在县域内合理调配。成都市各区(市)县进一步加大了‘县管校用’实施力度。”
  截止2013年,成都已有16个区(市)县成立了教师管理服务中心,已有20957名教师被纳入“县管校用”范畴,其中青羊区、高新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大邑县等5个区(市)县的义务教育段教师(共计12666人)100%被纳入。
  “教师有了活力才能做好教育,上好课,教好学生;校长有了活力,才能管理好学校,建设好教师队伍。”郭越中说,成都还大力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并严格执行校长任期制,城区(含县城)学校校长、副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时间超过9年的,首先被交流到农村学校或相对薄弱学校任职;每年在县域内教师交流人数不低于应交流人数的15%,骨干教师交流人数不低于同级骨干教师人数的15%。
  “我们相信,实施‘县管校用’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和教师的育人活力。”吕信伟介绍说,到2020年,成都将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则,实行县管教师总量、岗位结构和教师身份,学校按岗配置、使用和考核教师,基本实现县域内教师无校籍管理。   圈层融合,打造师德共同体
  “我们需要全国师德模范教师,更需要一批专业性强、品德高尚的老师,我们也一直在为之努力。”据吕信伟介绍,近年来成都市通过教育圈层融合发展,以城乡交流为核心,在成都市范围内深入开展跨区域干部、教师交流工作,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为此,成都创造性地提出了“圈层融合”机制,大力推进干部、教师跨区域交流,中心城区每年选派到对口农村学校支教教师数量不低于结对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
  教师跨区域交流是一次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成都市通过建设区域教师发展共同体,搭建城乡教师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实行了区域对区域、学校对学校的对口帮扶合作制度。老师的无私奉献,有效提升了相对薄弱区域、相对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
  同时,成都也大力推进校长教师跨区域交流,已组织20个区(市)县结盟、学校结对发展,按照不低于结对学校专任教师总数2.5%的比例选派教师赴农村学校支教。2010—2013年,结盟区(市)县交流任职和上挂锻炼的干部共334名,教师交流1882名,1.7万名城区骨干教师和农村学校教师师徒结对。如青羊区充分发挥教育的首位带动辐射作用,不断加快青羊优质教育对外辐射的广度和力度,努力实现优质教育在圈层间的深度融合。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青羊教育从最初的“青蒲互动”,到尝试与高新区、郫县、都江堰等开展“圈层融合”;从对口支援甘孜州得荣县,到携手德阳市的中江县共谋发展,广域助推“学有良教”目标的实现,从结对帮扶到建设优质教育集团……青羊区不断建立健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青羊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了省内外的上百所小学,让上万名在校师生通过“空中连线”分享了青羊区的优质教育成果。
  此外,成都市加大农村教师补充的市级统筹力度。2007年至今,共招募成都市特岗计划教师2949人;2011年起,在接收部属院校免费师范生876名的基础上,每年培养成都市免费师范生115名,有力优化了农村学校教师年龄、学历结构。在加强教师队伍充实力度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教师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升。据悉,成都市对公办小学教师获得专科学历、初中教师获得本科学历、高中教师获得研究生学历(学位)分别奖励1800元/人、1800元/人、6000元/人。
  “常青树计划”,名优退休教师师德永驻
  “吴老师,新年好!”去年春节期间,70岁的吴忠文老师走在校园里,听到这样的问候,总会笑眯眯地点头致意。他说,听了一辈子的“老师好”,现在仍然喜欢听。吴忠文是襄阳一中退休英语教师,2011年参加了四川省成都市举行的“常青树”活动,支援山区义务教育,受到当地政府和师生的好评。
  从2010年开始,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招募名优退休教师到三圈层的学校支教。4年来,成都市已四批次招募118名退休名师,到三圈层8个区(市)县的69所学校工作。此计划有力地促进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和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带动当地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如今,“常青树计划”已成为成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知名品牌。
  常青树计划的教师“驻扎”在条件艰苦的农村学校,他们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利用休息时间义务指导住校学生学习。他们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校在职教师,在师德建设方面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据调查,98.4%的设岗学校教师认为常青树教师在事业心、责任心、关爱学生、奉献精神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率作用。据统计,2010—2013学年,常青树教师共听课5980节,教学督查270次,举行公开课520次,共举办专题讲座172场,组织跨校教研活动280余次,撰写学术论文86篇。
  “常青树教师的专业指导,大幅提升了设岗学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堂沟通技能、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程与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技能与技巧等。”被支教的一学校教导主任给予了常青树老师中肯的评价。据调查显示,在设岗学校有70.8%的教师认为常青树计划的实施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明显提升。
  “我们的这些退休老师教师发挥余热,无私奉献,为成都教师付出了真心。”吕信伟说,常青树教师还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积极参与到英语、科学、体育等学科的教学和教研工作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农村薄弱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常青树教师更是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为设岗区(市)县和学校牵线搭桥,促进了与市内专家、名师的有效互动,学监余业果老师通过积极努力,促成了崇州市政府与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良师布德泽,奉献写春秋,精神耀教坛。如今,一支技精德高、人民满意的良教之师在西部“首位城市”——成都逐渐建成,不但为助推成都品质卓越教育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而且赢得了教育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满意度。2013年度经过社会第三方测评,成都基础教育满意度在成都11个民生行业领域的测评中位居前茅,教师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
其他文献
今年4月,乡村教师吴再柱的力作《乡村教师突围》新鲜出炉了。在此之前,吴老师曾就书稿事宜,和我有过沟通,因此我应该算得上是此书的第一读者。享有此“殊荣”的我,对该书似乎更有发言权,也应该有更多的话可说。  我早在2010年《致柱子老师》的博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柱子老师,是很早就认识的。只不过都是远远地,仰视他:我是选手,他是评委,审视着我;他是楷模,我是微尘,指引着我。偶进他的博客,他的勤耕
期刊
几年前就疯狂迷上了激情四射的窦桂梅老师,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观看她的讲课视频,下载她的演讲资料,品读她撰写的书籍,就像歌星、影星的众多粉丝一样为之痴迷,我成了名副其实的“梅粉”。这个假期我又认真拜读了她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这本书从母语、学生、读书、教材、研究课、素养、修炼这七个方面加以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可谓是如雷贯耳,享有极高的声望。在教育类的案例或论文中,引用他的言论占了相当一部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离世近40年后的今天还能够引领着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呢?身为教师的我对苏霍姆林斯基产生了巨大的问号。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我购买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从班主任的角度窥探这位教育家的伟大之处。  从整本书来看,提炼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
期刊
我有幸拜读了南京师大附中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被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所深深折服。正如古人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真正的任务和目的是唤醒,是传递爱,而不是驯养。  教室里,一位二十出头的男教师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敲着黑板上的生字“云”字,毫无表情地问着:“‘云’可以组什么词呀?”话音刚落,孩子们齐刷刷地喊着——“白云”。  “还可以组什么词呀?”教室里骤然寂静无声,一双双无邪的眼
期刊
我再次把你想象成一个  在星光下露出灿烂笑容的人  孜孜不倦地,用心与颗颗童心  一起数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  面对微风,说出内心无限的畅想  太多的敏感,薄如蝉翼  爱春雨,爱泥土里一切有生命的色彩  偶然与收获提前相遇,让一粒粒果实  热情歌唱,迸发出的力量,高过理想  对所谓教育的崇高意义,铭刻在心  我知道你是快乐的,让你会心一笑  也可以排解藏匿于生活深处的忧郁  让人生的江河,表现出更大
期刊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备受人们关注,而关于教师的话题也再次成为我们热议的焦点。  为什么有些教师桃李满天下却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也许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问题,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太多,教得好不好往往不能归“功”于特定的某个人,与孩子有关的人和事,都会对孩子的认知或心理造成影响。  有教师认为,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父母、教师子女、社会偏见三种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为他人做了嫁衣”又不“
期刊
我父亲曾是教师,我现在也是教师,很多人羡慕,“你们当老师的多好,可以自己教孩子。”然而,在我见过的形形色色的老师中,发现教师教育子女失败的例子俯拾即是。我初中的班主任汪老师,桃李满天下,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他亲自教育,其中一位是我的同学。汪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问,要女儿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就严厉呵斥,似乎在显示自己的不徇私情。但教育的结果并不成功,这两个孩子成绩并不好,尤其是她们父亲所教的那门课竟出奇地
期刊
老师,请保重自己……  莫让虚无的“光环”蒙蔽你,更不要相信你就是上帝,灵魂的救赎要依靠自己,你也救不了没有信仰的教育空虚。量力而行,不要企望以一己之力能够净化污浊的空气。小小的你,三尺讲台,方圆百米,你最多是一个安贫乐道、辛苦养家糊口的平凡子弟,不需苛求自己,恪尽职守,于心无愧,已经足矣!你用心教你的学生好好学习,从未昧心让孩子的错误漫溢,你没有心存私欲损人利己,你没有得过且过误人子弟。在茫茫的
期刊
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周”活动中,德育处和校团委联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我从班级同学交上来的二十幅作品中精选了八幅,让文艺委员张贴在了后墙上的“文艺园地”栏内。一天中午课间操后,文艺委员气喘吁吁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班主任,咱班后墙上的美术作品不知被谁给污染和弄破啦,您去看看吧。”我快速来到教室,发现作品被溅上了墨水,其中三幅还被划破,我脑袋都大了。经调查,是本
期刊
近日,遇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我没教过,但曾在我教书的学校就读,而今在一个自认为并不理想的二本大学学习,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这位家长说,孩子不适合读文科,念理科可能好一些。我问,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学理科呢?家长认为原因是孩子不喜欢高一时的班主任,所以没有学理科。孩子死活要离开这个班主任,如果这个班主任带文科她就学理科,如果这个班主任带理科她就学文科。这个班主任最终带的是理科,所以她读了文科。  如此执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