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何以引来声讨与诉苦?

来源 :中国西部·教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uo2009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10日教师节”延续了29年,今年要改日期?2013年9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布的《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拟规定,“每年9月28日为教师节”。但在我国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在其官网上就庆祝2014年教师节发出通知,通知中提到“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30个教师节”。从其表述得见,今年的教师节依旧是“老时间”。
  消息一出来,马上又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但出乎意料的是,人们议论的焦点并不是教师节定在哪一天更好,而是教师节到底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和意义。从人们的讨论中不难看出,大众普遍对教师节比较冷漠,这基本反映出了人们对这一节日的态度。而教师们对这一议题的反应却非常强烈,这一消息,再一次触碰到了广大教师的心灵,引来了他们的声讨与诉苦。
  当初设立教师节,主旨是唤起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然而,从1985年设立教师节到现在,教师节似乎并没有完成这样的使命。人们对教师节的态度,就很能说明问题。问题出在哪里?
  社会风气左右了人们的精神走向,教师中的一些个别现象被人为放大。人们之所以觉得应该取消教师节,主要是认为多了这个教师节,无非是教师又多了一个收礼的借口,学生或家长又多了一重负担;而教师群体尤其是农村或小城镇的教师们,对这样的指责,普遍叫苦、喊冤,认为收礼并非普遍行为,教师平日工作辛苦也就罢了,清贫如洗且不被尊重、不被理解,是最令人寒心的。
  实事求是地说,教师也是社会一员,不可能不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借节收礼”之类的风气,也未必全是教师自身造成的,家长以此向教师示好的,也并不少见,真正主动索礼的教师不会很多。所谓“教师节无非是教师又多了一个收礼借口”之说,是把个别现象放大的结果,其实教师的整体形象,还没有不堪到这个地步。问题的另一方面还来自全社会的尊师重教氛围不够浓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确实比期待的差很远,本该以政府为主导的“重教”,依然很欠缺,教师的诉苦,很大程度上还是缘于教育投入的不足或投入结构的不合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很多是一些体制性的问题。而当前最突出的,恐怕还是教育的“经费拮据”与“负债奢侈”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一些政府“以行政思路办教育”的陈旧观念。打造重点大学动辄多少亿,而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基础教育却长期“营养不良”(源于上海教育新闻网)。而这些策略,势必会影响教师的待遇。同样为人师表,待遇上的天壤之别,必然使教师们对来自教师节的议论持不同态度。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大众的声讨与教师的诉苦之下,真正重要的,是决定教师节设立或改期的人士,能够从民意中读出教育及教师问题的痛点所在,让教师节既成为弘扬尊师重教之风的节点,又成为改变现实的起点。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界可谓是如雷贯耳,享有极高的声望。在教育类的案例或论文中,引用他的言论占了相当一部分。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在离世近40年后的今天还能够引领着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呢?身为教师的我对苏霍姆林斯基产生了巨大的问号。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我购买了闫学老师所著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一书,从班主任的角度窥探这位教育家的伟大之处。  从整本书来看,提炼了苏霍姆林斯基在班主
期刊
我有幸拜读了南京师大附中吴菲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被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所深深折服。正如古人所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真正的任务和目的是唤醒,是传递爱,而不是驯养。  教室里,一位二十出头的男教师手里拿着一根木棍,敲着黑板上的生字“云”字,毫无表情地问着:“‘云’可以组什么词呀?”话音刚落,孩子们齐刷刷地喊着——“白云”。  “还可以组什么词呀?”教室里骤然寂静无声,一双双无邪的眼
期刊
我再次把你想象成一个  在星光下露出灿烂笑容的人  孜孜不倦地,用心与颗颗童心  一起数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  面对微风,说出内心无限的畅想  太多的敏感,薄如蝉翼  爱春雨,爱泥土里一切有生命的色彩  偶然与收获提前相遇,让一粒粒果实  热情歌唱,迸发出的力量,高过理想  对所谓教育的崇高意义,铭刻在心  我知道你是快乐的,让你会心一笑  也可以排解藏匿于生活深处的忧郁  让人生的江河,表现出更大
期刊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备受人们关注,而关于教师的话题也再次成为我们热议的焦点。  为什么有些教师桃李满天下却教不好自己的子女?也许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有问题,因为影响教育的因素太多,教得好不好往往不能归“功”于特定的某个人,与孩子有关的人和事,都会对孩子的认知或心理造成影响。  有教师认为,教师子女教育“灯下黑”的重要原因在于教师父母、教师子女、社会偏见三种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为他人做了嫁衣”又不“
期刊
我父亲曾是教师,我现在也是教师,很多人羡慕,“你们当老师的多好,可以自己教孩子。”然而,在我见过的形形色色的老师中,发现教师教育子女失败的例子俯拾即是。我初中的班主任汪老师,桃李满天下,自己的两个女儿都是他亲自教育,其中一位是我的同学。汪老师上课时经常提问,要女儿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就严厉呵斥,似乎在显示自己的不徇私情。但教育的结果并不成功,这两个孩子成绩并不好,尤其是她们父亲所教的那门课竟出奇地
期刊
老师,请保重自己……  莫让虚无的“光环”蒙蔽你,更不要相信你就是上帝,灵魂的救赎要依靠自己,你也救不了没有信仰的教育空虚。量力而行,不要企望以一己之力能够净化污浊的空气。小小的你,三尺讲台,方圆百米,你最多是一个安贫乐道、辛苦养家糊口的平凡子弟,不需苛求自己,恪尽职守,于心无愧,已经足矣!你用心教你的学生好好学习,从未昧心让孩子的错误漫溢,你没有心存私欲损人利己,你没有得过且过误人子弟。在茫茫的
期刊
在学校举行的“艺术周”活动中,德育处和校团委联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次“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我从班级同学交上来的二十幅作品中精选了八幅,让文艺委员张贴在了后墙上的“文艺园地”栏内。一天中午课间操后,文艺委员气喘吁吁地来到办公室告诉我:“班主任,咱班后墙上的美术作品不知被谁给污染和弄破啦,您去看看吧。”我快速来到教室,发现作品被溅上了墨水,其中三幅还被划破,我脑袋都大了。经调查,是本
期刊
近日,遇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我没教过,但曾在我教书的学校就读,而今在一个自认为并不理想的二本大学学习,遗憾之情溢于言表。这位家长说,孩子不适合读文科,念理科可能好一些。我问,为什么当时就没有学理科呢?家长认为原因是孩子不喜欢高一时的班主任,所以没有学理科。孩子死活要离开这个班主任,如果这个班主任带文科她就学理科,如果这个班主任带理科她就学文科。这个班主任最终带的是理科,所以她读了文科。  如此执拗
期刊
让学生被爱包围的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教师叶德元,身兼“数职”的创新标兵金牛区财贸职中教师王辉,甘以一生俯首教育的崇庆中学教师杨建忠,用生命诠释教育的天府新区华阳中学教师张晓容……在2014年全国、四川省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光荣榜上,成都市教育系统中涌现出一大批师德模范教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践释着现代人民教师师德的深刻内涵。  这是自四川省成都市加强师德建设以来又一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近年来,成都市
期刊
近期,我组织了一批我们县里的骨干教师写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省教育厅和省教育学会送教科研下基层培训活动的调研材料,明确提出了要求,围绕这一次培训活动,既可以写心得体会,也可以写培训收获,还可以结合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做的课题研究实践,说自己想说的话,但文章一定要能体现出自己的思想。  有老师写好了,把稿件交过来了,读过稿件,我只能说能交卷的老师当然是好老师。但从他们交过来的稿件看,问题很大,大多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