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Ga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62-01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心理特征表现。这种认识倾向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并具有向往的心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的定向追求的心理倾向。恩格斯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它的特点可以从不同角度概括,主要是技能性和实践性、思想性和人文性、社会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特点反映了语文学科的规律。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启发学生探究“所以然”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智能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十分关注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股无形的力量,教师爱自己的学生,学生就会尊重自己的老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友好和谐关系的建立,不仅是良好学习环境形成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民主精神,教师必须具有民主的观念,民主的作风,民主的行为,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这种自然和谐的人际是教育过程顺利开展的根本条件,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其次,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学生是“人”,他们的人格需要尊重,他们的个性需要发展,它们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期望,教师只有尊重和信任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挖掘学生的潜力,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再次,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公正、客观、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的关怀和信任。最后,教师要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最大限度地要求,才能获得学生的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最大限度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使之经过个人自主努力,从而达到教师的这种最大限度地要求。
  据有关调查资料表明:中小学生爱学哪一科的标准是以喜欢哪一个老师而定的;讨厌某一学科的科任教师,那么喜欢他所教学科的学生可以说是寥寥无几。鉴于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时刻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自我知识的不断更新,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对学生从各个角度关心、爱护、帮助,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学生爱老师到爱上老师所教的学科,让学生们自主的学习。
  
  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采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独立思考,认真钻研的精神。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我情绪体验。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里的独生子女,他们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是太阳、是月亮,家中的成员都在围着他们转,所以他们有着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也有一定的能力,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惰性。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既要尊重他们的自主学习欲望,又要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同时又要改变其被动的学习局面,不能一味地进行包办代替,“填鸭式”和“注入式”教学只能使学生越学越死。在课堂上,对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可以通过思考、讨论、汇报、补充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三、科学安排教学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
  
  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一般分为课内和课外两个施教空间。在课内,主要教学内容是课文讲读,知识传授和能力训练三方面;在课外,则是各种语文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课文讲读,是语文科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实现语文科教学的重要途径。知识传授,是语文学科应有的教学内容。能力训练,是语文学科特有的教学内容,课文的讲读、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是要为能力训练服务的。
  日常教学工作中,尤其是在新授课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情况:好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得快、掌握的好;而差的学生对一些新知识接受的慢。因此,在课堂上要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使理解能力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课堂上,教师高素质的授课,会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学生对学习扬起来的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科学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物理情境环境是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
  首先,创设适宜于学习的物理情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良好心理情境的创设也是不容忽视的。
  
  四、在课堂上运用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相互作用的手段,包括教师的方法和学生的方法。
  在校期间,学生大都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尤其在授课时,要多方面设计,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标志之一看其讲授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和讲授语言艺术),较高水平的讲授能够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学的原因分析,其中有教师方面的因素,如讲授语言枯燥无味,讲授方法千篇一律,只注重自己讲,而忽视学生听。长此以往,不但使本来就视语文学习为“苦”的学生产生不了兴趣,而且也会引起“乐之者”的厌学情绪,这是一个值得引起语文教育者注意的问题。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注意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并要重视学习情况的反馈,教师正确评价,适当鼓励和表扬,注意有意识的、及时地、经常地、肯定他们的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新的要求,让学生始终在一片“光明”中,充满自信的体验中,激发起更大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6月19日《新民晚报》B31版“市井故事”栏目刊有一篇题为“亡灵的‘初恋情人’”一文,文中说:一位60来岁的老妇人去世,各方好友在某殡仪馆里为她开追悼会,在主持人宣读悼词时
近年来,福建省各级各部门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设网上行政执法平台,推进网上行政执法和电子监察,实现行政权力网上运行、网上公开和网上监督,对规范行政行为、保障群众权益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6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留一点儿发展的空间。    一、留一点儿朗读的空间 
一、高校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世纪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笔者通过调查并与我省兄弟院校的广泛交流,发现
中科院京区全体共产党员们:在全党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伟大时刻,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79周年
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因此,如果可以成功的培养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那对地理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尽
吉林省第十四届宣传人大制度好新闻评选已于7 月底结束。本届共有7家省级新闻单位以及9个市州人大推荐的69篇作品参评。经评委会认真评审,共评出获奖作品45件。其中一等奖6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63-01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类应用题,也是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很好地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力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理解、掌握是基础    在教学中,
摘 要:本文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相关理论,从空间呈现性、非现实的现实性、动态张力性三个方面,解剖式地论述了诗歌意象的特征。这对指导人们的赏析和创作实践活动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诗歌 意象 空间呈现性 非现实的现实性 动态张力性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64-01     艺术创作依赖于外部世界,这是无须多说的,“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