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应用题教学初探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st1988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63-01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最后一类应用题,也是小学阶段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很好地帮助学生很快地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有力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笔者有如下认识。
  
  一、理解、掌握是基础
  
  在教学中,切实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为解答分数应用题打下基础。如果没弄清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就无法弄清条件之间的关系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无法选择正确的算法。
  
  二、弄清“实”、“虚”是前提
  
  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一定要学生弄清楚应用题中所出现的分数是“实指”还是“虚指”,这是分数应用题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所谓“实”是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量的多少是实实在在的确切量。如:1/2米,1/4吨,3/5小时这些分数所代表的量是一个具体的量。
  所谓“虚”是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量是一个不确定的量,是一个比较量,必须与一个标准量发生关系,才能确定这个分数所表示的量的多少。如:甲是乙的1/3;乙比甲多3/4;男生比女生多做3/5。这里的“1/3”、“3/4”、“3/5”所表示的量是虚指,到底是多少?必须与标准量比较进行计算,才能确定是它代表多少。
  在教学中要强化训练,让学生弄清这个分数的具体意义才能在解分数应用题时不出偏差。
  
  三、寻找单位“1”是关键
  
  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让学生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应用题中,哪个量为标准,是单位“1”。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多举实例,让学生明白,把哪个数量作标准,就把这个数量看作单位“1”,也就是说谁的几分之几,就把谁看作单位“1”。例如:
  (1)甲的1/3相当于乙。这个“1/3”是甲的“1/3”应把甲看作单位“1”。
  (2)五月份比六月份超过“1/4”。这个“1/4”是五月份比六月份超过的“1/4”,应把六月份看作单位“1”,等等。
  
  四、找出关系是重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分数应用题常见的等量关系,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能迅速、准确地找出数量关系来。例如:
  (1)甲是乙的3/4,数量关系:乙×3/4=甲,甲÷3/4=乙
  (2)乙比甲多1/5,数量关系:甲+甲×1/5=乙
  
  五、判断单位“1”是难点
  
  单位“1”,是已知,还是求知的判断,是解答方法选择的关键,是教学中的难点,必须让学生充分分析,理解应用题的基础上正确判断,选择正确的方法进行解答。
  在教学中,首先判断谁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还是求知;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还是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然后根据单位“1”已知、未知来选择正确的方法,经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用方程解)。
  
  六、掌握方法是目的
  
  教学之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效率,使之终身受益。分数应用题的教法,便是帮助学生能正确分析,解答应用题,提高解答能力。
  在教学中,除使用画线段、放幻灯外,还可使用“手势教学分析法”和“分数数量关系演示器”,具体做法是:
  “手势教学分析法”就是充分利用人的双手,帮助学生分析分数应用题数量关系,找出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具体、形象、直观、易学、易记、易理解、易掌握,便于帮助学生分析应用题,提高解答能力。
  如:①甲是乙的1/3,用两掌心相对一定距离,表示单位“1”乙的量,甲就是这段掌距的3份之中的1份,如果甲已知求乙,用除法或方程。乙已知求甲,用乘法,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②甲比乙多1/3,用一手掌抬起,掌心向下,离地面一定距离(让学生看清为准)表示标准量(也就是单位“1”乙的量),多“1/3”用另一手掌心同样向下,放在标准量上方1/3处,表示甲比乙多的1/3,如果乙已知,甲就是乙+1/3乙,这两手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如果甲乙知求乙,可用方程式或算术方法解答,因为手势已明白二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很快地进行解答。
  ③甲比乙少1/3,方法同上,只是一手掌要放在标准量下方1/3处,即可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分数数量关系演示器”是利用两根大小长短相同的木条,并把它们平均划成若干相同等份,重叠在一起,制成能左右拉动的(可竖起上下拉动)“分数数量关系演示器”,这演示器可表示分数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谁比谁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这可帮助学生分析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七、培养能力是归属
  
  在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手,要鼓励学生针对某一道题。是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有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只有一题多解,才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达到教学之目的,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总之,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做到抓好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强化训练,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就不再是难事了。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60-01     怎样的课堂才算得上是有效的?从新课程的角度出发,首先应该调整课程结构,使儿童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在课程中获得有效保障;其次,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
数学练习课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类型之一,是一种有目的 、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使学生掌握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基础知识,实现“双基”目标;促进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逐步进入了一个重要的阶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保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61-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给学生留一点儿发展的空间。    一、留一点儿朗读的空间 
对于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因此,如果可以成功的培养出学生对地理的兴趣,那对地理教学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有许多种,比如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