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点拨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umin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点拨是教师借助语言、手势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启迪思维、转变思路、改变方法、拓宽眼界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教师要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通過前后勾连、补充资料、要点提示、评价激励,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与文本深入对话,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让点拨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关键词:阅读教学;点拨;启迪思维;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7B-0101-03
  所谓“点拨”,“点”主要指引导、启发、指导,“拨”主要指纠正错误,得出正确结论。点拨式教学法,就是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已知的原理和知识,经过逻辑推理,把错误的想法和结论纠正过来,得出正确结论和答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点拨过程中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及智力活动的水平,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能的统一。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理解失当、无法与课文进行适当的对话衔接的情况,我们称之为“阅读教学的困境”。通常情况下,此时的学生一脸困惑,茫然地盯着老师,等待老师的帮助。这时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大概莫过于教师富有智慧的点拨。巧妙精当的点拨,可以帮助学生启迪思维,转变思路,改变方法,拓宽眼界,走出思维的困境。实际上,从孔夫子、朱熹到当代的叶圣陶,在众多的思想家与教育家的教学实践和理论著述中,都贯串着“点拨”这根主线。正是他们发人深省、富有智慧的点拨,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留下一段段千古佳话。
  然而,笔者在平时的听课活动中却发现,许多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困惑时,点拨方法过于简单,甚至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他们要么采用判断式“是不是?”“对不对?”,让学生进行对错判断,要么重复学生的答案,要么直接说出答案,要么漫无边际,点拨到最后,学生也不知所云。
  引导学生走出思维的困境,既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智慧、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点拨的精准度,点到要害,拨开疑难。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尝试着运用点拨“五法”,力求帮助学生启迪思维,重塑信心,使点拨成为阅读教学的亮点。
  一、前后勾连点拨——立根原在“课文”中
  许多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陷入困境,很大程度上是不能对课文进行整合,从全文的角度进行整体的解读,以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此时,就需要运用前后勾连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的联系点,挖掘课文的有效资源,反复品读感悟,与课文进行深度的对话。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让我们感受到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许多细节描写表现真爱。在引导学生感受“直奔图”时,学生对爸爸的“紧握”理解不够到位。为了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感悟真爱,我采用了互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前后勾连,整体感知。由第9自然段爸爸的“紧握”,到第10自然段的“睡眼朦胧”“蹑手蹑脚”,再到第11、12自然段的“布满血丝的眼睛”“边打哈欠边说”,这样前后勾连,就把爸爸对妈妈的真爱集中地串到了一起。聚焦重点,学生很快就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平淡却隽永的真爱。
  前后勾连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人类在认知事物时总是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基本规律,如果没有总体上的感知,就可能出现类似盲人摸象的笑话。认知事物如此,学习课文更是如此。学生如果对课文没有一点整体印象,怎么可能与课文进行全面对话,从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呢?前后勾连点拨,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前后文,从更大范围去思考问题,从整体上去把握全文,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补充资料点拨——横看成岭侧成峰
  我们知道,许多课文是和一定的时代背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背景资料,有些学生有所了解,更多的学生则比较生疏,甚至是知识的“盲点”。如果不对这些背景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在解读文本时就可能不知所云,有时还可能偏离文章的中心。
  在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时,一些学生对“飞来横祸”不理解,于是我及时呈现了李陵兵败、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背景资料。学生根据呈现的,再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不仅了解了那段历史,更进一步感受到司马迁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在课堂上出现了很多精彩的评议。他们对课文解读得颇为深刻,正是由于对背景资料有了充分的了解。及时呈现资料,让学生找到了一个解读文本的支点。
  但是,我们在重视对背景资料补充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生学习的对象是课文,而不是这些背景资料。也就是说,这些背景资料是为学习课文服务的,如果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感知,即使补充再多的资料,学生也不大可能深入理解课文。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在教学《秦始皇兵马俑》一课时,课堂上花了很长时间,用精美的课件补充了大量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学生被优美的画面、动听的解说所吸引,沉浸在音乐渲染的情境之中,而主要的学习对象——文本,却被师生丢在一边,语文课变成了课外资料交流课。因此,我们补充背景资料一定要适量,不能挤占学生潜心会文的时间,要引导学生真正静下心来,沉到课文中去。
  三、要点提示点拨——柳暗花明又一村
  要点就是主要内容。在学生走入阅读教学困境的时候,最需要得到教者的引导帮助,这也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一方面,学生普遍具有向师性,潜意识中充塞着对教师的依赖。另一方面,相比较而言,教师的学识渊博,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点拨。简明扼要的要点提示,可以引领学生很快地走出阅读的困境,理解得更为深刻。
  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的过程中,学生对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不理解。我及时提醒他们: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儿童“多”?从哪儿能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提示思考的方向,补充解决的条件,给学生搭建思维的阶梯,扶学生一程。由于有了这些循序渐进的有效的提示,学生探究有了方向,在自己和伙伴的努力下,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要点提示有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实质。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千差万别,有的从字面来理解,有的从内涵去把握。此时教者对相关要点的提示,可以帮助他们廓清认识,去伪存真,一下子看到问题的实质。
  要点提示还有利于学生更为迅速地理清思路。他们在思考问题时,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常常一时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此时教者简明扼要的提示,可以让学生深受启发,触类旁通,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突破口。
  四、评价激励点拨——忽如一夜春风来
  在学生走入阅读教学困境的时候,教者的评价至关重要。在课堂上我们发现,许多学生问题回答不出来,不是不会,而是自信心不足,害怕犯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更要学会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哎呀,比昨天棒多了,再来一遍一定会更好!”“别紧张,慢点说。”一句句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重塑了信心。
  在学习《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过程中,一个学生对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为题不理解。教师这样启发道:“如果你能注意联系全文和板书,就一定会找到答案。老师相信你,等会儿老师再给你加星。”原来这位老师采用的是加星的方法给学生评价。“等会儿老师再给你加星”,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延后评价。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关心我的,更是相信我的。此时,他一定会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学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从后来的结果可以看出来,这位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而且回答得很完整、准确,真正起到了“评价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效果。
  当然,引领学生走出阅读教学困境的方法还有许多,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就一定能找到更多更好的点拨方法,帮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的对话,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让点拨成为阅读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学段一个鲜明的特点是每一课的生字多了,教师对怎么教学普遍感到困惑,探讨低年段生字教学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教学中可以应用以下教学策略,化“难”为易,提高效率:明析编排特点,把握意图;落实课标要求,区分教学;遵循儿童特点,创新形式,融入汉字文化,激发情感;发挥音韵优势,指导精准;及时巩固练习,强化运用。  关键词: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写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摘要:随着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推进和深化,一些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深层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主要是在上课管理规范方面,备课制度执行方面,听课评课制度方面,教学大赛评比制度上。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在改进工作中进一步强化相关教学要求,出台和细化相应管理制度,明确教学大赛常态化,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和依据。  关键词:诊断;改进;课堂教学;制度体系;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品格提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要工作。品格不等于道德,品格提升也不等于传统的德育,是人的综合素养的质量规格的提升。品格提升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熏陶、教育教学中渗透、学习活动中锻炼。品格提升受地域、校本文化和个人特质的影响,常常表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气质,需要用多元开放的思想去引导与实践。  关键词:品格提升;德育研究;学生品格  中图分类号:G416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原有专业课程设置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的必要训练,越来越不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需要。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专业课程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职业院校课程整合是完善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但是课程整合与实施又是受多方因素影响。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整合;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
摘要:在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基础设施是前提,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资源建设是核心,实现人人会用、人人肯用是关键。淮安中等专业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注重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关键词:中职;数字化校园;建设;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38-03   江苏省淮安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范畴包括职业认同感、教育理解、专业知识、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内容,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培训、教研、教学反思等。在“互联网 ”时代,教师作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反思的行动者,专业发展有更多个性化需求,通过支持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更加多元,资源的支撑更具选择性。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
最近读完了傅国涌先生的《美的相遇》,这是一次美的历程,在涓涓流淌的文字间,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别样之美。  何为“教育”?作者认为教育的重心应在“育”上,教育从来都不是只指向一个结果,而是一个生命展开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是一个遇见美、经历美的过程。  一、美在历程  在这个凡事都要讲究高效率、快节奏的时代,教育需要放缓脚步,慢下来。书中有云:“开启民智是一个过程,追求自由也是一个过程,我们要充分
摘要:在项目化学习中,概念和问题是构成项目的两个“面”,它们互为映射,互为依存,密不可分。这就意味着,项目化学习要基于概念和问题视角进行双线整体设计,通过问题设计、探究设计和评价设计来实现对概念的理解和问题的解决。项目化学习双线整体设计可以实现“做”与“学”的统一和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概念;问题;整体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
摘要:讓学校到处流淌着奶和蜜,这样的幸福感受主要来自六个方面:价值引领的方向感,追求事件的内在意义和人生的终级价值;全面发展的整全感,让师生全体、全面、全过程得到充分整全的发展;学习过程的幸福感,学习是和谐的、主动的、适合个性的、随处存在的;人际关系的愉悦感,师爱普照,美德养成,要素平衡,“幸福在他人”;专业发展的丰盈感,从“我们”走向“我”,从经师走向人师,从普通教师走向专业领袖;物态环境的生命
摘要:提升学生服装款式拓展设计能力是市场需求。以技能大赛为引领,结合中职学生客观实际,可以培养学生设计思维的敏锐感、创意感、全局感、细腻感等。实例示范有利于将这些元素融入训练中,真正提高学生的服装款式拓展设计能力。  关键词:学生服装款式拓展设计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5)01-0035-03   全国中职院校(纺织服装类)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