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作文想象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而写作需要生活,写作更需要想象。生活赋予文章丰满的血肉,而想象则给文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文章得到了升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缺乏想象,就像鸟儿没有了翅膀,鱼儿离开水一样,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想象能力呢?结合教学经验,浅谈几点。
  一、引导观察,丰富想象
  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知识,丰富想象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习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各种事物,注意观察,勤于思考。首先要确定观察目标,明确的目的。其次,要教会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等;在观察时,教师可做必要的讲解,并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学生观察得全面、具体。最后,还要在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特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插上联想和想象的双翼。比如观察一棵松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可启发想象:从整体上看,这松树像什么?这松树的叶子像什么?这落满雪的松树又像什么?学生可能会说:松树就像一把绿绒大伞。松树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松树又像一位保卫祖国的勇敢战士……。松树的叶子翠绿翠绿的,像针一样。落满雪的松树就像塔一样,一层一层的……。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大胆想象,文章便能写得有血有肉,再也不愁“没米下锅”。
  二、利用教材,开拓思维,发展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练笔机会,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教会学生由此及彼,联物及类地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引导学生由相近、相关的事物开展想象
  如学习许地山的《落花生》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由朴素无华、甘于奉献的花生上进行联想:谁像花生一样,在默默无闻地位社会做贡献?学生打开思路,联想到了一个又一个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并从中体会到这些普通劳动者的平凡而伟大。
  2、填补课文空白,激发想象
  有的课文为行文需要,言简意赅,戛然而止,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处,便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凡卡》一文,结尾写到:“凡卡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文末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此时,可引导学生想象: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爷爷会带他回乡下吗?等待凡卡的又是怎样的命运呢?于是,学生心中充满了对凡卡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思绪一下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悲情故事便流诸笔尖。
  3、借助课文插图,写想象短文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想象的形象支柱。有些插图是编者根据文意有意插进去的,大都紧密配合课文的重点部分,集中地反映了课文的中心。教师若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或启发学生声情并茂地叙事,或生动形象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畅想,就能使学生的想象得以诱发。如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教师可借助插图(丑小鸭在湖边芦苇悄悄地过日子,样子很伤心。)引导学生想象:丑小鸭悄悄过日子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于是,学生开始想象,有的说:“没人照顾他”,有的说:“没人跟他玩”,还有的说:“他常常偷偷地哭,怕被人欺负”……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他们透过插图,想象着丑小鸭艰难生活的一个个场景。这时,要求学生写下短文,便是水到渠成。
  4、想象拓展,创造性复述
  学生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加以想象拓展,完成创造性的复述,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标。如学完短小的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并加上动作、表情,创造性地复述,还可以拓展学生思路,结合实际,讲讲类似寓言中的例子。这种训练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实现了从仿到创的过度。
  三、加强课外阅读,不断培养想象能力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曾说过:“阅读文艺作品,这是想象的最好学校,这是培养想象的最有力的手段。”而想象是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要想展开想象,就要认真阅读和仔细品味文章的意思,一旦领悟,想象就接踵而来。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各类书籍里,都有激发想象产生联想的地方。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在读书中丰富想象能力。
  想象,是小学生写作时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从本质上说,写作就是一种创造。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老师,我们应当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经验,博览群书,放飞想象的翅膀,绽放作文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教育是什么?简单的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著名教育学家曼思也曾说过:“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地说明了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坏习惯的难克服性。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根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
期刊
人类依附各大流域生存繁衍,运用河道灌溉、运输、发电,造就了绚丽的人类文明,在现代中国广大的乡村区域中,河道仍然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类无节制的向河道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以引导学生拥有一把神奇的金钥匙,打开语文之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是工具,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学好语文,为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呢?我认为,教学中采用师生互动学生占主导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那么,怎
期刊
对于语文的学习很大程度就是学习阅读和作文,所以阅读和作文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其实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是统一的两个方面.但是一直以来,阅读和作文被看作是分开的两个方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设计写作这一环节,是每个语文老师亟需解决的,小学生作文就是要写“自己”,就是要表达真情实感,真正做到让学生“我手写我做,我手写我听,我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深入到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来。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片段等素材进行综合处理。利用对空间与时间的多维创新,可使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直观化,形象化。  【关键词】多媒体 教学 学习  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深入到中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来。教师运用多媒体可以对文字、图像、声音以及动画,影视片段等
我本人从事二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建构互动式小学语文课堂要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师生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互动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学生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成为越来越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一名宁夏盐池县贫困山区的教师,我们积极参与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关注孩子们的受教育状况及他们的做人教育。它不仅是知识的养成,更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教师责任 学生教育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21世纪技术创新、教育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为切实的维护好国力的需求;走可持续发
本论文通过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十溴联苯醚(deca-BDE)对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长期的暴露,研究了它在环境中对青鳉的影响,同时还对防治斑点叉尾鮰细菌病的药物进行了筛选及其野外
【摘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新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中自觉运用新课标、新理念、新模式、新教法于课堂中。这就需要教师做到六个“更新”。  【关键词】语文课堂 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方法 创新意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面对课程改革呢?社会在进步发展,现代教学技术日新月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