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探究?探究就是探寻、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过程.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 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教学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涵义: 1.探究性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表现为师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共同探究中求知, 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变到主动状态.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和途径. 2.探究性教学是以知识的体验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的过程化的学习.在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 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问题,综合分析或做出评价, 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1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选择
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教材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始终,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如:教学内容中,凡能够进行学生操作或参与的尽量改变为科学探究;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涵盖了传统教材的学生实验,部分演示实验,有教育价值、容易上手的小实验等;物理课本含有探究活动的栏目:探究、实验、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通过这些探究从而达到以下目的的内容:
(1)探询构成科学原理的基本事实.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事实并进行归纳,就可以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得科学原理,或获得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欧姆定律、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
(2)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打破科学实验的神秘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学生增强对科学的感悟和体验.例如,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由三原色构成、把酒精滴入塑料袋加热形成气体感悟汽化现象、把碘晶体加热形成蒸汽获得升华的感性认识、手压易拉罐空瓶到水中获得对浮力的基本认识等.
2探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只搞结果式探究.探究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日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于探究那是前人的积累,我们通过“探究”活动来对它进行承接就可以.
(2)避免探究步骤教条化、探究内容格式化.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虽有七个环节,但我们不必拘泥于格式化的步骤,有些探究可以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环节就可以了;有些问题只要有“大胆的猜想”即可,不必实验;有些问题只要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即可,既不用“猜”也不用“论”.对于探究的内容,教材上虽有所安排,但并不是一定要探究,它只是探究活动的一种导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开展探究活动,切勿盲目地去执行.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这是探究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了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意识,教材设置栏目:我还想知道,其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理解科学、能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和感悟,对于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意义.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表达出来.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提问,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至于问题恰当与否并不是最重要,教师也无需每问必答.教师要让学生放飞思想,大胆提问.
(4)不能把科学探究与实验等同起来,实施新课程以前的实验多以测量、验证为主,探索性实验较少,并且强调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会运用、更不容易忘记.着眼点仍然侧重知识,与课程标准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不一致.有些学生实验中,学生对为什么这么做并不明白,学生没有经历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的过程,完全是按教师讲的写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盲目操作.这不是在进行在科学探究.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科学探究不只是方法手段,也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实践精神,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更要真正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何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有效,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探究学习的灵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究性教学就不是空中楼阁,会体现它的实质.
1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内容的选择
科学探究是一种精神,教材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贯穿始终,教师应尽量给学生提供进行科学探究的机会,如:教学内容中,凡能够进行学生操作或参与的尽量改变为科学探究;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涵盖了传统教材的学生实验,部分演示实验,有教育价值、容易上手的小实验等;物理课本含有探究活动的栏目:探究、实验、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通过这些探究从而达到以下目的的内容:
(1)探询构成科学原理的基本事实.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获得事实并进行归纳,就可以向科学家那样,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获得科学原理,或获得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例如,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欧姆定律、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等.
(2)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打破科学实验的神秘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使学生增强对科学的感悟和体验.例如,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机的画面由三原色构成、把酒精滴入塑料袋加热形成气体感悟汽化现象、把碘晶体加热形成蒸汽获得升华的感性认识、手压易拉罐空瓶到水中获得对浮力的基本认识等.
2探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能只搞结果式探究.探究式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日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至于探究那是前人的积累,我们通过“探究”活动来对它进行承接就可以.
(2)避免探究步骤教条化、探究内容格式化.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虽有七个环节,但我们不必拘泥于格式化的步骤,有些探究可以只有其中一个或两个环节就可以了;有些问题只要有“大胆的猜想”即可,不必实验;有些问题只要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即可,既不用“猜”也不用“论”.对于探究的内容,教材上虽有所安排,但并不是一定要探究,它只是探究活动的一种导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条件去开展探究活动,切勿盲目地去执行.
(3)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这是探究精神的重要表现.为了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的意识,教材设置栏目:我还想知道,其中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有助于理解科学、能经历过程获得体验和感悟,对于知识结构构建、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有意义.目的是让学生乐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把问题表达出来.教师应积极引导和鼓励提问,并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至于问题恰当与否并不是最重要,教师也无需每问必答.教师要让学生放飞思想,大胆提问.
(4)不能把科学探究与实验等同起来,实施新课程以前的实验多以测量、验证为主,探索性实验较少,并且强调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更会运用、更不容易忘记.着眼点仍然侧重知识,与课程标准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不一致.有些学生实验中,学生对为什么这么做并不明白,学生没有经历猜想假设、设计实验的过程,完全是按教师讲的写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盲目操作.这不是在进行在科学探究.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和科学内容并列的,科学探究不只是方法手段,也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新课程强调科学探究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实践精神,因此,我们在进行探究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动手,更要真正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如何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更加有效,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探究学习的灵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探究性教学就不是空中楼阁,会体现它的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