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态生成中自主探究

来源 :中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山谷中的谜底》
  让学生用猜谜的形式乐读与激读,找到课文中的谜面和谜底后。师趁热打铁:谜面与谜底我们都知道了,课文也该结束了,行不行?
  生大声说:还不行!
  师微笑:哪我们还应该解决什么?把你想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生:谁发现的,怎样发现的?
  生;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生:雪松有什么本领?
  生: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
  生:……
  师:同学们个个都是小小思想家,可这么多问号,想想重点要解决哪个问题,帮它们打打五角星,看看哪个问号得五角星最多。
  (生讨论,分别打五角星。)
  师: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再去好好读读书,找合作伙伴去商量商量。
  生再次带着问题阅读。
  [反思]:
  记得一句话:离开了道德的语文是危险的,离开了情感的语文是苍白的,离开了智慧的语文是徒劳的。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也说过语文是功利的、科学的、审美的。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主动探索与思考?就要把学生看作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
  
  1.在动态生成中产生阅读期待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可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产生一种阅读期待,让学生主动地融入到文本之中。“谜面与谜底我们都已知道了,课文也该结束了,行不行?”使学生的情感被充分调动,产生一种急于阅读的愿望,当学生带着一种阅读期待走人文本,更激发起读书与思考的动力,并能把兴趣延伸到对课文内容的阅读上,把已有知识积累再迁移到文本内容中去。教育是无痕的,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把读、思的空间做足后还给学生,让学生与文本在亲密的接触中自主沉下去、潜下去。
  
  2.在动态生成中进行反思阅读
  从案例中看,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写在黑板上,此时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依靠自己的思维进行阅读反思,深入探究,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实行民主,培养学生接收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工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紧紧贴住文本而行,抓住学生思维的碰撞处,极大地增强学生探究的热情,使自主性与主导性结合起来。我们课堂追求的就是孙双金老师所说的:“小脸通红,小眼闪亮,小手直举,小口常开。”
  
  3.在动态生成中进行理性阅读
  深层次的对话应是情感的沟通和精神的共振。案例中当学生纷纷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教师再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并打五角星,为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在对话者彼此的碰撞与激发中把对话主题引向深入。通过学生上黑板写话,又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高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学生的感悟是不同的,表达出的语言自然也是不同的,突出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过程。
  (责任编辑:唐立杰)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对纯电动汽车展开大力研究,并收获十分可观的研究成果。我国对环境保护同样十分重视,并针对纯电动汽车研究事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文章通过阐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新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天真可爱的小学生非常看重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的评价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如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都不是很完美的,无论多么叫好的教材,也有其不足和瑕疵之处,比如内容的难易程度,针对性及编写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等方面都会或多或少有些欠缺。但秉承的教
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向学生普及的法律知识,八年级政治教材专门开设了法律课程。对于中学生来说,一些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太抽象,不易理解。如果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来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绝不能像过去那样,不顾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方式,采用以灌输为基本特征的接
近年来,RS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先进工程测量技术在工程领域中不断应用,为工程质量带来可靠保障的同时,其推广与应用也给工程领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只有不断研发更加先进的工程测量技术与测量设备,不断提高工程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使我国工程测量技术能够与国际相靠拢,这样才能使工程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为此,文章便对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的现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
小学语文研读教学是在国内国外研究性学习热潮下应运而生的,由浙江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率先提出,它作为一种极具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以研究探索的方式自己获取知识
由于人类对森林资源的乱砍滥伐等不合理利用,不注重林业资源的再生和生态保护,使全球森林资源遭受了极大地破坏,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应该成为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检验课程的设计是否合理,最终必须由学生的发展状况来衡量,由此可见,一切课程资源都应该为广大学生服务.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而教师素质的提高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长高素质的领导,所以发挥校长的领导作用也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