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全国本科生能力测评的实证分析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全国性大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创业学习影响创业意愿的内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创业学习的参与度低、创业意愿偏低;创业学习对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且不同创业学习方式的影响效应大小相异;创业学习还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机会识别知识和克服新生弱势知识而对创业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因学校创业支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当学校创业支持水平越高时创业学习越能通过增长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来影响其创业意愿,反之则会削弱这种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提高大学生创业学习有效性和改善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从当下新的传媒形态竖屏电影出发,分析了其在电影观影方式与场景、制作与传播的媒介观及视觉传达特征等方面对常规影像的颠覆.同时也指明在技术、媒介的进化与耦合中竖屏电影的存在价值与行进前景.
本文将美食类短视频的发展历史分为三个时代,介绍了不同时代的代表作品及其手法特点.经过论述后本文认为向3.0时代前进的此类视频可以吸收真实电影和蒙太奇理论的优势,在摄影与剪辑环节分别进行街头采访和镜头积累重复组合,添加路人点评食物口感味道的部分,以此完成短视频的新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高地是国家之需、区域之需、时代之需,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发展和创新创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历史与空间的二维逻辑分析发现,世界一流大学高地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综合发展下的产物,是知识生产时代世界一流大学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国家的统一规划和政策支持的产物.新时代、新阶段,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高地形成和发展的经验,立足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加大“双一流”建设力度;加强国家宏观统筹,协调布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加强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发展,
新工科建设以培养高质量新工科人才为本体使命.知识生产与人才培养互通互构,基于三种知识生产模式的目的 指向、内容组织、情境方式和主体构成等逻辑链及其应用导向性、多学科性、问题实践性和多元协同性等转型特征,型构了传统工科与新工科两类人才培养范式的要素差异.高质量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推进科学范式向工程范式变迁,遵循适应和引领社会需求及工程科技应用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实现目标定位从知识整全到能力卓越、内容结构从单一学科体系到跨/多学科交融、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主线到学做贯通、参与主体从产教分离到多方协同的逻辑转向.为此,
基于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开发的“疫情时期大学生线上学习调查数据库”,对334所高校中92807名男生、121247名女生进行“在线教学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愿”调研,并运用技术接受模型(TAM)研究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外部环境对不同性别学生在线教学满意度及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及其路径.研究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在线教学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评价偏正面,但男女生在在线教学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的作用机制上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推翻了“男性在技术使用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的惯有认识,发现女生在选择在线教育的接纳度上与男
积极学习类教学法是30年来欧美国家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中创造的一类主要教学方法,主要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解决不想学、不爱学的问题.这类方法约有数十种之多,但目前文献中缺少有关介绍.系统介绍这类方法的原理、主要方法和使用要点之后,提出三点建议:高度注意方法背后的科学原理;把这类方法作为整体考虑;要结合中国大学教学实际情况.希望这些介绍和建议能帮助我国高校教师学习和使用积极学习类教学法来改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