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师生关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z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中,教师总以严谨的教学秩序为治学之标准。学生被遏制住兴奋,压抑着学习的冲动和发现。他们只被老师需要时,才一吐为快,老师不点名,不准开口,学生只能是机械地学习,对他以后的终身学习造成制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应时时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位置上,不要什么知识都自己包办,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在具体知识更新讲解时,应担当起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己说。
  记得很久以前我在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是的,教师不是学生思维的保姆,教师要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如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在现代教育中,只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才可能是有效和成功的教育。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教学知识。而应是老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现代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当然,不是说乱成一团才为妙,但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应该有他们自由表达意见的空间。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加到教学中。
  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性教学,培养他们的主体进取精神呢?当然有许多方面可以做,例如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法的变化等,但是在这些方法、手段之上,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和设问,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目的之一
  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虽然涉及众多方面,但教师的教育观如何卻是前提。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注意。是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如能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抓住学生,控制课堂,就能激活学生的灵性,进人最佳的效率状态,每当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尽管已经坐过教室。但心情难以一下子安静下来,注意力也就难以集中,也更难进人学习的情境之中,此时,教师如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创设一种游戏活动情景或问题情境,把每个学生带人学习情境中来,就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每一位具有责任心的教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探索和尝试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教师依据统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实施课堂教学,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必然地存在着目标统一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矛盾,能有效地解决矛盾,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在课堂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地学习。
  放手让学生操作、演示,切实地掌握知识。把学生带人学习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但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大家都知道,数学定义中的术语较多,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术语,这就给理解定义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些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内容,学生却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切实抓好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亲自操作、演示,经历知识获得的过程,就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兴趣盎然,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泼。
  “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论观念早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然而,这一观念在教学实践操作中尚未能得到真正落实。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通过学生在教师主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中才能得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更要加强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这样能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加强学生间的信息传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一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互助合作的技能,个性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顺应教育社会化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数学教育》
  [2]《时代学习报》讲述教育出版社.
  [3]《走在教育的路上》由福建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打工热潮的时兴,农村出现许多留守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导致学习成绩赶不上、生活习惯非常不好……这就让我们老师面临着一个新的课题——如何教育好这批孩子,让他们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个舒适的成长环境,得到与别人一样的发展机会,使他们也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对于“差生”这个词的理解也应该发生意义上的改变。在现今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同学喜欢看一些历史书籍,在平时的说话和作文练习中也常常引用历史典故,但在历史课上却无精打采,考试成绩也不甚理想。问其原因,同学回答:“历史书籍故事生动、丰满。而老师照本讲授历史课,就像抽掉了血肉,只剩骨架的骷髅,实在调不起兴趣。”如何改进历史教学,使枯燥的教学生动有趣,并使学生想学、爱学、学的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在美术教学中,作为教师常常感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难,但要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久保持下去并培养创造能力却很困难;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解决这个题,本人也做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了解,也有了一些体会,现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在教学中,一件好的美术作品,一次成功的作品展览,一次精到的示范,一个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导入,一句鼓励的话,都可以引起学生对美术教学的短暂关注和学习激情,而要使学生兴趣长久保持不是一朝
[摘要]本文针对历史课的特点,从当前的课堂现状——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入手,谈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些实践方法。  [关键词]历史课;自主性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时而板书,时而讲解,既有理论,又有实例,讲解非常精彩。而课堂效果怎么样呢?是不是跟教师的精彩讲解成正比呢,不一定!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是主角,而学生只是观众
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看,学生成绩分化十分明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中学后,会有“开始不适应——一蹶不振——放弃数学学习”这样一个过程。这对大面积提高数学学习成绩造成很大困难,给教师也带来了说汉不尽道不完的麻烦,究其原因,就学生方面分析,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二是智能上存在差异;三是学习方法上不科学。笔者认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一、掌握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是转化
初中数学总复习是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关键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学生的实际运用。   一、紧扣大纲,精心编制计划  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学生往往学了新的,忘了旧的。因此,必须依据大纲规定的内容和系统化的知识要点,精心编制复习计划。计划的编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电子线路老教材新教法,使课程新理念在课堂中得以真正落实,是职业学校特别是专业课老师值得探讨的题目。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电子线路》的兴趣。  【关键词】电子线路 教学 思考兴趣    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凸显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作为中等职校的一门专业课程,要在《电子线路》的教学设计中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就必须关注突出素质基础、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每一位教师所说的几乎每句话都将影响和感染着学生。如果每位教师的语言都富有感染力,这样既可以更好地教书育人,又可以树起自己更加完美的形象。那么教师应用怎样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呢?  首先,要循循善诱。这样很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位老师这样诱导学生学习《桂
我接手高三四班时,想法很简单:尽自己的能力把事情做好,不要给学生和家长当然也包括自己太多的遗憾。近一年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最清楚。就写总结的机会我想谈谈自己这段时间的做法和体会,特别是对班级中的“特殊”成员的辅导。    一、理头绪。勾画工作重点    对一个新班主任的到来,高三学生表现得非常的平淡,我甚至在这种平静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冷漠。我想对于新班主任他们是怀着观望、甚至抵触情绪的,这极不利于我工
在农村小学,学生的视野和见识有一定局限性,提到作文课教师和学生都在犯愁,不知从何处着手,导致学生的写作综合素质下滑,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不强。谈到作文课,师生是谈“作文”而色变啊,作文课使师生失去了信心,想说爱你也不容易,我想当过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同仁们都经历过类似的情况,大家都在苦苦追寻作文的良方;我一直在追寻农村小学作文良策,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我一直在深思作文教学,怎样才能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