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的一声关上了门:美国对中国学者的“签证封锁”

来源 :时代邮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准备登机,两名FBI特工走来


  2018年10月,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突然接到美国大使馆的电话,电话里通知“你的签证被注销了”。问及缘由,对方仅称“只能告诉你,你不符合美国10年签证的审核标准”。
  这次通话距吕祥上一次访问美国不足15天。此前,吕祥拿着这本带有10年多次往返美国签证贴纸的公务护照已赴美五六次。2018年9月,他结束访美准备回国,在登机口附近一个咖啡桌边休息时,一男一女突然走来并亮明FBI证件,要求吕祥跟他们去私密场所谈话。吕祥表示不会离开公共区域,对方没有再坚持。“谈了大概半个小时,起初气氛有点紧张,后来渐渐缓和了。”
  “他们主要是想了解我的工作,跟哪些人有关,是不是秘密见了什么人。他们似乎担心我们去‘渗透他们。”吕祥说,“我对他们说,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可以把我与每一个人见面的过程都详详细细地说给你们听。没有任何事情是见不得光的。”
  前述经历是吕祥第一次接触FBI,他内心没有因此产生什么怨恨情緒,只是当时有点吃惊。“我们不掌握什么国家秘密,我们的工作都是公开的,所以对他们提的问题我都给了非常直率的回答。反过来说,自己作为一个专业研究者,这次经历也是了解美国的一个窗口,他们的提问方式以及问的问题,对我来说都是新的角度。能够亲身体会FBI的工作作派,这是一个意外收获。”
  吕祥表示,自己此前访美都是很愉快的经历,“尽管美方的学者或一些前官员跟我们交流时经常会有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但总体来说是非常友好、非常坦率的。”之前听说过有人被吊销签证的事,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时还是挺意外的,这是吕祥从事美国研究工作10年来所未见的。
  记者采访中发现,中国学者赴美其实比美国人来华要小心谨慎得多。正如吕祥所说:“我们从来不会接触他们任何非主流的人物和组织。每次出访,都有公认主流、正规的智库或学术机构邀请,在美期间接触的人士也都是正规、有一定造诣的专家、学者。对于一些身份不太确切者的邀请,我们都是拒绝的,因为我们不希望在美国与任何敏感事件产生关联。”
  一些美国媒体提到,中国也在拒绝一些美方人士的签证。吕祥说,这是完全不同的情况,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不会去美国接触非主流或危害美国国家安全的人士,而一些美国人到中国来,恰恰是为了跟一些主流之外甚至有可能直接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人士接触。”
  对于有美媒称,FBI只要认定有关学者与中国情报机构有牵连就禁止其入境,吕祥说:“这很荒谬,我宁愿认为这是某个特定时期突然刮来的一股妖风。”吕祥跟一些美国学者朋友谈过这件事,发现他们更震惊。“他们很不理解美国政府的做法,跟我说‘你永远是受我们尊敬的访问者’。”

“对方威逼利诱,而我坚决拒绝”


  “我印象里,5年前,中美之间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当然也有个别中国人访美时遭对方刁难,要求把行李拿出来检查之类的情况,但直接取消签证比较少。”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金灿荣说,这种情况在美苏冷战时很常见。为什么针对社科学者?因为他们的研究往往涉及政策,有可能跟政府部门有交流。“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很正常的情况。没有哪个正常国家会把做政策研究的学者当成间谍。”他说,“一些美国学者朋友也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是在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据了解,金灿荣本人也曾被FBI约谈。
  “回中国去,你会收到通知。”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不愿再提他在洛杉矶机场的这段经历,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些美国媒体把学者和间谍扯到一起,美国方面可能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对于我,不是指责我当间谍,而是通过取消我的10年多次往返签证威胁我跟FBI合作。这是问题的关键。美国国家安全机器露出了狰狞面目。一些美国学者朋友也认为这样做很不合适,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接近于冷战时代反共意识形态主导的行动。”
  朱锋还对中美关系的演变作了些论断。“中美关系已经发生质的改变,这种改变是全局性的。”朱锋说,“阻挠正常学术交流只是一个方面而已。从2017年12月美国公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把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开始,一系列手段就出炉了。”
  一位同样遭遇过FBI询问并被取消签证的不具名中国学者告诉记者,他跟吕祥等人的情况很相似,“对方威逼利诱,而我坚决拒绝,然后对方说要把我的签证取消,我说‘如果要取消就取消吧’。他们可能比较恼火,结果真的废止了我的签证。作为一个中国学者,我不可能背叛自己的祖国。”
  “理论上我可以申请单次签证,但我发现,美方会设置各种障碍拖着,总说‘要审核’,其实就是设置了黑名单。”这名学者同样提到一些美国媒体拿“也有美国学者拿不到中国签证”说事。“两者完全无法相提并论。”他说,“美国是大规模滋扰中国学者的正常交流活动,以取消签证来胁迫他们与其合作,达不到目的就采取报复行动,非常恶劣。我曾和一位在华工作多年的美国人交流,他听后非常震惊,表示自己在中国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所以这确实能体现出美方手段的侵略性和粗鲁。”
  这名学者认为,越是如此,越要团结更多的美方人士,让中美交流事业继续下去。“我相信美国社会的有识之士对此非常清楚。同时,我们必须要对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复杂性作出足够充分的估计和应对。”

“互访讲故事,为何一方慌了”


  “在这之前,我每年平均去美国三到五次。”2019年1月,在美国亚特兰大卡特中心参加完会议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被取消了签证。王文对记者说,他去美国通常是举办并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其中不乏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活动,比如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贸易对话会等,“这里面没有任何敏感活动”。
  2018年年底,美国胡佛研究所发布一份名为《中国影响与美国利益:提高建设性警惕》的报告。王文说,这份报告列举了很多中国学者的名字,其中就有他。“按理说,中美两国有正常的竞争和合作,大家按照规则办事就好。你到中国来讲美国故事,我到美国讲中国故事,看谁讲得好。但现在美国对中国学者的影响力开始感到焦虑甚至恐慌,于是采用非规则的方式,直接取消中国学者的签证。”
  不过,王文分析说,也不能排除这是美国某个政府部门为了揽权,扩大自身权力范围的举动。但从整体上看,这届美国政府显得比较缺乏自信,这种行为称得上是对华采取“切割政策”的一部分。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共有280多名中国人文社科学者的美国签证被取消或受阻,或被FBI骚扰。
  在王文看来,对此须有平常心,因为美国能“切割”280多名中国学者,但“切割”不了中美之间每年逾530万人次的人员交流。他认为,这也是中美未来长期“斗而不破”进程中正常的波动,影响不了中美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融合、交流的大势。
  “我觉得真的不必大惊小怪,过度在意反而会助长想要跟中国‘切割’的美国政客的气焰,让他们觉得这样做‘很有效果’,同时也会影响一些中国学者赴美交流的意愿。”王文说,“就我个人而言,签证取消影响有限,不去美国照样可以做中美关系研究,而且美国在中国对外和国际研究中的比重在下降。”“我对未来去美国还是充满信心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会更加坦然地接受。”王文补充说。
  至于有人担心中美关系,觉得“回不到从前了”,王文认为这与“平常心”看待中美关系并不冲突。他说,“从前”是美国绝对强、中国绝对弱,随着中国不断强大,中美关系会慢慢恢复,在新的阶段达到平衡。“打个比方,现在的中美关系有点像2007年前后的中日关系,那段时间,中国的经济总量即将超过日本,日本异常焦虑,屡屡在钓鱼岛问题上发难,中日关系空前恶化,而现在中国的GDP接近日本的3倍,中日关系相比那时更加和缓。”
  “目前美国整体上处于极其焦虑的状态,短期内还有可能出现更极端的手段,对此我们要有更长久的心理预期。”王文说,“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国战略利益的大局来看问题,有更大的包容力,以比美国更开放的心态来对待中美交流,这样就不会落入少数人的‘圈套’。”
其他文献
〔摘要〕中小学领导干部肩负着教师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面临着较高的社会期望和职业压力。本研究使用哥本哈根社会心理问卷(COPSOQ)对北京市某区中小学领导干部的心理工作環境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现状剖析,结果表明:量性需求、角色冲突、对工作的影响力是中小学领导干部职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正校级干部心理工作环境与心理健康情况均最佳,中层干部均最差,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干部角色冲突感较强;与完中干部相比,小
〔编者按〕安人,取意自《论语·宪问第十四》中的“修己以安人”。安人之道——不仅自己幸福,同时也使得身边的人幸福,这是中国传统儒学的精华。秉承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将来自西方的脑科学、心理学与现代科技相整合,安人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创新,推动脑科学与心理学从学术殿堂步入现实生活。是什么推动“修己以安人”的安人公司高速发展?本期记者就安人的社会使命、发展战略等采访了安人心理市场总监王薇。  〔关键词〕安人心理
积极变化 重树形象当地时间5月11日,第67届国际足联代表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隆重举行。国际足联代表大会是这个体育组织架构中承担决策职能的最重要环节,每年召开一次。在代表大会闭会的日子里,国际足联理事会具有执行权。因此,每届代表大会的常规议程就是审议国际足联工作报告,表决理事会提交的重要决议。在去年2月主席竞选中败北的阿里亲王曾说,因凡蒂诺领导下的国际足联和过去的那个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这个决定
用真情浇灌  健康的花蕾  曲玉珠    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有三年的时间,其间饱尝了辛酸与苦涩,但同  时我们也看到了用血汗浇灌的花蕾正娇艳盛开。    一、领导重视,是成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之源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设专职人员负责。校长高屋建瓴,亲自担任国家级课题《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负责人,亲自参与各项教科研活动,亲自督查课题中的实验方案、过程纪实、阶段总
寒假里,借了一本《教师博览》来看,里面的很多文章都是令人深思的,其中的一篇《一张令人汗颜的罚单》给我的感触最深。  在这篇文章中,它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和一些朋友去德国考察, 驻地同事为他们接风洗尘。他们进了一家桌多人少的中餐馆,里面的场景令作者一行感到困惑,桌上都是很少的菜,让人产生一种小家子气的感觉。老太太们也都是点很少的菜,然后全部吃光。驻地同事为作者一行点了很多菜,酒足饭饱以后,大
标题中的两句诗,出自十六岁少年夏完淳的《自叹》,颇道出了他内心的彷徨。该诗作于顺治三年,其时夏完淳的父亲允彝已于上年八月投水自尽,他的嫡母盛氏也出家为尼,剩下他和生母陆氏相依为命,四处漂泊。他曾有诗赠同样居丧守孝的侯玄瀞说:“我已无家随汗漫,知君愁坐独俜伶。”(《秋日避难疁东柬智含》)  侯玄瀞为嘉定抗清领袖侯峒曾之子,城破以后,侯峒曾与二子玄演、玄洁及进士黄淳耀等以身殉。  从关内汉人的角度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患有各类睡眠障碍的人高达38.2%,高于全球平均比例的27%。生活中,不少人随着年龄增长,总是早醒或者觉越来越少,于是就有人开始焦虑,睡这么少真的好吗? 1.年纪大了,睡眠减少是正常的。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理也在不断变化,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抑制过程逐渐减弱,不像年轻人那么容易疲劳。所以每天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轻、容易醒,一般是正常的。 2.到底睡多久才合适呢?  建议成年人的睡
一直在文字的道路上努力着,像乌龟般载着梦想的龟壳缓步前行,沿途遇见美好和温暖,遇见可以坦诚相待的朋友,同时也看到过现实的残酷和文字带来的假相。知晓很多时候文字和作者是完全割裂的个体,知晓生活并非如谚语所说的善有善报,但仍竭力要求自己成为内心安然、纯净、美好和善良的人,相信平静才是最本质的生活。对于曾有的经历心存感激,相信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相信陪伴即使短暂也会有永恒的暖。  较之散文,小说是很好
中方县,共和国最年轻的县之一。她年轻,是因为她出生于1998年,对于走过了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和走过六十多年岁月的共和国来说,她太年轻了。少年中方,经过几任领导的不懈努力,一座现代化的山水园林县城在舞水之滨孕育而生,经过两年的旺市融城,少年中方以她独有的朝气和崭新的面貌步入了青春的中方。  与这座美丽城市一河之隔的地方,深藏著一座不为人知的千年古村落——荆坪古村。  荆坪古村是一个文化历史非常悠久的地
余英时认为,在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史学流派:一为长于“史料的搜集、整理、考订与辨伪”的史料派;一为“以系统的观点通释中国史的全程为史学的主要任务”的唯物史观派。道不同,不相为谋,两派“由于各趋极端,竟不幸而形成了尖锐的对立”(《中国史学的现阶段:反省与展望—〈史学评论〉代发刊辞》,见《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三联书店二00四年版)。  若从宏观层面讲,这一判断大体不误。但就此考察两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