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堂是实现《体育与保健》课程价值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果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密切相关。为此,许多体育工作者对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师的“主导作用”方面,提出了不少可取的建议。那么,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基础”对课堂教学效果有什么影响以及如何结合学生心理进行课堂教学?试从着一角度谈一谈体育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堂 教学情境
  一、学生的“心理基础”影响教学情境的创造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特有的育人环境。众所周知:不同的教学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基础上。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取决于师生的心理状态,而学生的“心理基础”直接影响到这种心理状态的活跃程度。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基础”,主要包括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意识、热情、态度和激情。
  二、生的“心理基础”影响教师作用的发挥
  教学情境是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双向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如果学生没有积极的“心理基础”就很难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步骤的实施以及教传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也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教学情境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学生的“心理基础”影响自身活动的效果
  健康而积极的“心理基础”能产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积极因素。科学家们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是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发挥20%左右。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努力程度。良好的“心理基础”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学活动为学生愉快地接受和自觉地掌握知识,从而通过课堂教学获得良好的活动与学习效果。
  四、如何结合学生心理,进行课堂教学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只有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才能激起师生间相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那么,教师除了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形成的安排等方面进行探索,还应充分考虑主体地位的学生。注意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培植学生积极的“心理基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用教育方式,调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
  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具有多变性,很容易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体育课中学生不能积极配合“指令”和“情绪高涨”的进行练习,大多数是因为教师进行教育时情绪的“冲动”和采用的“方式”不恰当,造成“情绪低落”或“抵触情绪”。合理调整和控制学生的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育方式时一定要慎重。首先,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的“越轨”行为不能简单的“责罚”后大面积的批评,应正视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冷静地进行正面教育;其次,对学生练习情况不满意的时候不要一味的讲学生的“缺点”,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多肯定学生的进步;第三,对学生练习遇到困难时不要“主观评判”,应耐心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开导。只有努力让学生正确的认识“错误”和乐观的对待“问题”才能使其保持稳定的情绪参与教学活动。
  (二) 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触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
  氛围是指一定范围内人的精神面貌、活动情况和客观环境的综合体现。处于其中的人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学生心理较稚嫩,很容易受到课堂氛围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地感染学生的心境,使其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产生相动、乐学、要练的意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应排除那些影响或干扰学生“动”、“学”、“练”的不利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穿好运动鞋、运动服,根据课的需要认真规划场地和布置器材;用激励性的语言触发学生主动体验的意识;鼓励“畏难怕动”或“出工不出力”的学生“动”起来。当然,教师要精神饱满、充满活力。要求学生做的应身先士卒,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好表率作用。
  (三) 快乐于课堂,保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课堂上常常有笑声是体育课的特色,与其他学科相比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因为在学生看来体育课没有“精神压力”,而且身体活动可以“无拘无束”。如果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板起面孔”,采用“高压”、“ 斥责”把课堂管得过严、过死,会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终会影响他们的热情。某学生上课总是迟到,那首先要了解他为什么迟到?是故意的呢,还是上节课没完成作业,或许他还有其他原因。而不是开口就骂他,你是不要上课了,给我站在一边好好想想。那样就会极大的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反之,你友好的问他有什么困难,要不要帮忙,告诉他经常迟到不是好事,告诉他你相信他。这样做这位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对他的期待,并且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会努力改变以往的作风。还快乐于课堂,体育教师应迎合学生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和颜悦色”;在提出适当要求的基础上允许或鼓励学生“动”起来;教学内容与练习方法力求娱乐性和趣味性。只有学生身心得到了满足才能长久的保持热情,发挥体育教学应有的功能。
  (四) 出提高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
  “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使学生对体育学科的“育心”、“育体”功能和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上体育课的动机也局限于“玩”、“自由”,以致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合应五个学习的忽视。通常体育课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威严”下被动的进行,对需要“身心投入”的练习“敷衍了事”。突出提高健康水平,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建立“三维健康”观。以教学内容和具体练习为“载体”,以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体育课能使自己的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增强走、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从而产生正确的活动与学习态度,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维、主动体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五) 用教学反馈信息,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激情
  教学反馈信息是指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体育教学所取得的效果具有长远性,不像文化学科那样“立竿见影”。往往学生上体育课缺乏内在动力是因为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努力得到客观的认定能进一步激发上进心。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应学会运用反馈信息的激励作用。因此,一方面体育教师应认真记录每次的测试结果、考核成绩并结合时间、过程和个体差异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选择相应的时机反馈给学生;同时引导他们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另一面要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和教学后的效果进行总结、讲评。除此之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互评、请家长评定等。当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在不断地进行以及健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便能够引发学习的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总之,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应考虑“主体地位”的学生。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情绪、意识、热情、态度和激情是创造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同时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自身活动的效果。教学中重视学生“心理基础”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尤其喜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在户外,他们会自然的玩,自然的成长,自然地获得各方面的发展。然而在当今家庭育儿方式上存在的一些重智育轻体育、重保育轻锻炼的现象,加上多数家庭住在新村高楼,独门独户,因此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很少,普遍缺乏锻炼。而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中,常常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而运动质量却不高;有的认为户外体育活动的场地大,
摘要:随着义务教育的推广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教学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关注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策略;学生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掌握的知识、技能不系统。二是学生缺乏耐挫能力、缺乏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三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自觉性。四是受到学生本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渐完善了我国基础设施.当前我国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汽车作为人们必不可少日常生活必需品.为了提高人们日常出行安全,需要充分重视公路工程整体施
2011年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
摘要:在职高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出现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自卑心理、学习态度、动机兴趣等方面,本人针对这种现象,采取综合措施,使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改观。  关键词:职业教育 思想政治课 厌学 对策  中等职业教育有着其其特殊性,与普通高中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普通高中教育重在对学生知识的传,考察对学生系统化知识的掌握,而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则是重在对学生劳动技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的培养。  在竞争
摘要:有效开发和利用数学学习资源,设计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和充分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各种活动方案,创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利用 资源  实践证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研究学生所在地区的经济环境、文化环境、
摘 要: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应从小鼓励孩子大胆怀疑、标新立异,而不是墨守成规、模仿别人,要鼓励孩子乐于运用自己的方法思考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保持自己的个性。幼儿想像力的触发点是幼儿的好奇心,要保护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本能。教者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想像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育 想像力 教育 宽松  一位老者曾搞了一次
单元主题活动教学,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由师生共同策划、学生自主实施的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大容量的一种策略。单元主题活动课重要的宗旨是改变培养人的方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可以大大地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也大大地扩宽了老师的发展空间,是新课标的一个亮点。如何提高单元主题活动课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老师面前的一个现实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