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趣入境知诗意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探讨

来源 :天津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教育界的语文教材中,诗词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和重要意义,相较于其他文学体裁,诗词的表现形式更加深刻,感情渲染得更加到位。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和道德品质。要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语文教师树立一个新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以趣入境,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积极性和自主学习意识的课堂氛围,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教师;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0045-02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Chinese Poetry in Junior High Schools Based on Entering Interest to Know Poetry
  ( Hetian Middle School, Changting County, Fujian Province,China )QIU Hongwu
  【Abstract】In today's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s in the education field, poetry occupies a unique position an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other literary genres, the expression of poetry is more profound and the emotions are rendered more in place. Students studying poetry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level can cultivate their literary literacy,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moral qualitie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poetry,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ese teachers to establish a new teaching concept, change teaching methods to guide students to enter the country with fun, create a classroom atmosphere that can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self-learning awareness, thereby improving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achieve the expected teaching purpose.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teaching; Chinese teacher; Poetry; Teaching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诗词的学习是初中语文的重点学习部分,语文教师对诗词的教学不应停留在让学生背诵和默写的阶段,应该采用富有色彩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诗词的教学。
  一、铺垫历史背景,吸引学生注意
  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教科书上出现的诗词与小学阶段接触的诗词有所区别,思想感情更加强烈,内容更加丰富,不再是小学阶段通俗易懂的内容。在讲授诗词的时候,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以历史背景为铺垫,因为大多数选入课本的古诗文,往往是有比较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的。
  所谓“读诗也读史”,学生在了解古诗文的背景之后再学习诗词,就会对诗人当时的感情以及心理有更深的理解。这样引导学生思绪,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内容,在讲解历史背景以及作者资料的过程中也能让学生了解其中丰富的历史和人文知识,为后续带领学生进入诗词意境做一个良好的铺垫。
  例如,語文教师在讲七年级上册的《泊秦淮》一诗时,就可以从历史背景开始介绍,这首诗是作者杜牧早年的作品,当时的唐朝千疮百孔,政治中心腐朽昏庸,各地藩镇拥兵自立,边陲屡遭侵犯,早年的杜牧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的政治情境非常忧虑。在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放眼望去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享乐游宴的场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又想到国势日衰感慨万千,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泊秦淮》。将历史背景作为铺垫应用到诗词教学中,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灵活运用教学工具,达到以趣入境
  在教师对初中语文诗词的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无疑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前,教师可以将与诗人写作背景和诗词意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音频素材准备好,在讲解历史背景的时候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穿插其中,使学生对诗词本身的理解更近一层,加快背诵速度,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九年级上册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是作者苏轼的望月怀人之作,初中语文教师在讲授这节课之前可以收集有关中秋的视频以及音频素材,比如歌手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水调歌头》这首词的内容,还有月亮的图片。在课堂的开始可以将有关中秋和月亮的图片投放在屏幕上,营造出一个让学生不禁产生浮想的课堂氛围,一边介绍诗歌的历史背景,一边轻轻播放音乐,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并对本课产生足够的关注和学习主动性。
  三、构建有层次的课堂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课堂结构已经成为初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教师要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构建新课程理念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架构。在以趣入境的基础上,教师要梳理出一个主次分明的知识架构,以知识架构为基础建立起课堂结构。诗歌的意义和思想感情是知识主体,作者简介和字词是其次,在讲解知识主体的时候,语文教師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引导为手段,合理利用提问技巧进行知识的传授。
  例如,在学习《行路难(其一)》的时候,教师在介绍了诗歌的历史背景后,语文教师不应直接开始对诗歌进行讲解,而是在多媒体屏幕的辅助下投放作者的人物图像,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猜一猜这个人是谁?”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是经常接触到的,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当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回答出来:“这个人是李白。”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同学们对李白有多少了解?请大家说一说。”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还可以让语文教师对学生掌握的知识信息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觉得这首诗中的哪句话让你记忆深刻?”“哪里引用了典故?”“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诗歌,并针对学生没有提到的内容进行补充讲解,这样一环扣一环的提问组成的课堂结构,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课后拓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意境是诗词美好的精神体现,古往今来,中国人对古诗词的研究始终将意境的探索放在首位,意境也是诗词创作、评价和鉴赏的重要标准。通过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诗词的意境中,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与思想感情。在教授了当堂知识以后,语文教师应该积极进行课后的诗词拓展,在以趣入境知诗意的基础上,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积极性被彻底调动,教师可以利用电视节目或自主组织活动,进行古诗词的课后拓展。现如今的初中语文的考试试题中,最后一题为拓展题,考查的就是学生课外拓展的知识量,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是为今后进入高中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例如,中央一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看这档节目,并对其中喜欢的诗词进行理解与背诵。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播放《经典咏流传》,这一节目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达到以趣入境知诗意,节目中有对诗词历史背景和作者的介绍,还有意境的刻画和讲述,歌唱者基于诗词意境理解下对诗词进行编曲以及吟唱,都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诗词。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在班级里组织诗词大赛并设立奖品,利用竞技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还可以组织诗画大赛,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动手制作画作,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达到课后拓展的目的。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以趣入境的教学方式教授初中语文里的诗词,可以使初中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意,理解诗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教学对学生养成鉴赏能力和思维发散性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响应新课改的要求进行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是当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陈洁.以趣入境知诗意之初中语文诗词教学[J].新课程,2018(12).
  [2]王凤芹.基于以趣入境知诗意初中语文诗词教学设计探讨[J].才智,2014(34).
  (责任编辑  李  芳)
其他文献
【摘 要】生活化教学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除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外,还具有调节学生学习心理、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习质效等作用。虽然新课改后,生活化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和运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教育效用发挥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怎样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思想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信息培养、实践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有效教学渗透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助于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有效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堂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其整体素养的提升,即教学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充分利用课堂阵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巧抓导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整合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细致的工作。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促使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在生本思想的教学倡导下,教师应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渗透美术核心素养理念,关注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和素养生成,从不同方面创新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中,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还应该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游戏化已经逐渐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此时富有班级特色的班本活动在许多幼儿园开展起来,它是建构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在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教师则需通过细致的观察、适时的指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操作活动,慢慢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  【关键词】班本化课程;环境;幼儿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还能使学生在集思广益中得到更好的成长。教师不妨从生活和教学理念上多下功夫,使学生能够真正发挥出小组优势,让语文教学在这样的模式中更加精彩。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兴趣激发、问题设计、展示反馈以及总结反思等环节做出新的教学尝试,从而不断提升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兴趣  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标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日常学习的需求。而微课作为新课标改革过程中诞生的全新的教育方法,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本文就如何在实际的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微课进行教学展开讨论,并简要分析了微课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微课;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师生互动是教师非常注重的元素。良好的师生互动效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促进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本文将利用启发式问题提升互动效果、结合游戏式互动强化学生积极性等多种方式,对师生互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师生互动;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碼:A
期刊
【摘 要】云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学向线上发展,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结合的重要体现,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数学教育的短板和不足。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把握云课堂的教育优势,带领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徜徉恣肆,在成长中收获知识,收获好的学习思维和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好的学习素养。  【关键词】云课堂;小学数学;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