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化课程:从教师主导走向幼儿自主

来源 :天津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988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游戏化已经逐渐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此时富有班级特色的班本活动在许多幼儿园开展起来,它是建构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在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教师不断地学习和尝试中进行的。教师则需通过细致的观察、适时的指导幼儿进行相应的操作活动,慢慢培养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意识。
  【关键词】班本化课程;环境;幼儿视角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9-0067-02
  Class-based Curriculum: from Teacher-led to Children's Autonomy
  ——Exploring the Path of Children'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Class-based Activities
  (Ganyu Experimental Kindergarten, Lianyun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China) ZHANG Jian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form,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has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o all aspects of the kindergarten's day activities. At this time, class-specific class-based activities were carried out in many kindergartens. It was constructed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children,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ideas between teachers, and teachers'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experimenting. Teachers need to carefully observe and promptly guide children to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activities, so as to slowly cultivate children's awareness of active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Keywords】Class-based curriculum; Environment; Children's perspective
  “班本课程”是指以班级为基地,教师和幼儿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的课程。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根据实际选择班本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开展活动课程就显得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儿童的需要,又得考虑儿童能得到什么。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如何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创设班本化课程并使其更好地支持与促进幼儿的发展,成为当前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探寻
  访谈结果显示,教师认为在选择适合幼儿主题的班本课程上,常常是众口难调。幼儿的兴趣往往转变得很快,预设好的主题活动还没有实施完成,幼儿的兴趣点已转移别处,课程很难再进行下去。对于课程的选择,教师往往败在观察上,对于捕捉幼儿兴趣点方面的欠缺,导致许多可生成的课程流失。
  任何新经验的学习都是基于儿童已有经验的主动建构,教师在开展班本课程活动时往往忽略幼儿已有的经验,造成幼儿对课程兴趣点低。心理学者认为,当成人蹲下来跟孩子差不多高度时,孩子心中的担心、惊恐情绪会有所缓解,双方的距离才会拉近,这样幼儿也更容易把心里话说出来。然而,在形成班本课程中,教师难以蹲下来与幼儿平等对话,导致幼儿对以教师主导的班本课程没兴趣。
  二、挖掘
  (一)捕捉幼儿的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幼儿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了,他们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并且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一次早晨入园时间,几个幼儿围在教师刚泡好的茶水旁,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舒舒幼儿说:“这是铁观音吗?爸爸经常喝。”茜茜幼儿说:“我看是绿茶吧,你看它是绿色的叶子。”艺艺幼儿说:“我爸都是用一点点的小杯子喝这个的,还有个小茶壶。”教师忙询问他们:“你们喝过茶吗?是什么味道的?”有的说喝过,是苦的,有的说没喝过,因为妈妈说喝了要睡不着觉的……教师发现,幼儿对这个话题充满兴趣,且“茶”这个话题在班级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教师便从平时与幼儿的对话中了解到他们受家庭和社会的影響,对于“茶”有粗浅的接触和认识。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以此引申为班本活动。
  (二)幼儿自主商量班本活动
  班级开展了一次“茶,你想知道的故事”的讨论会,让幼儿们说一说自己想知道关于茶的哪些秘密,等大家说完了,教师开始根据大家提出的问题帮助大家设定活动课程的内容,并由小组之间讨论来确定活动进行的先后顺序,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着眼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学习,这样幼儿当然会以高昂的热情投入活动中去。
  (三)巧用资源,让幼儿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教师发起了亲子活动,让家长带孩子们到茶园实地观察茶的生长。回来后,幼儿们带来了许多新鲜的茶叶、茶花、茶籽。细心的家长拍摄了视频短片,介绍了炒茶的过程。在这次的活动中,教师深刻感受到了班本课程得到了家长的高度重视。带回来的茶籽,有幼儿提出要种茶籽,并得到了全班幼儿的支持。于是大家开始收集关于种茶的资料,了解种茶的步骤。幼儿开始在幼儿园里寻找合适的种植地点,积极地了解种植的要求并设计出种茶的计划表,看得出幼儿对这次种茶的重视。   (四)提供材料,讓幼儿在自主探究中学习
  自从有了“茶叶博物馆”,茶叶就常常挂在幼儿的嘴边。一天,不知是谁在书架里找到一本书“这里面有茶的故事!”大家一起围上去看,上面画了普洱茶,原来是普洱茶的故事。每个人都争着看,自此之后,幼儿在图书里又找到了《茶的历史》《茶树》,还有的幼儿主动从家里带来了关于茶的图书。我们将相关的书放在一起建立了“茶的图书馆”,有时间幼儿们就围着教师,让教师说里面的故事。
  三、聚焦
  (一)支持幼儿,了解需求
  首先,教师通过谈话活动了解到幼儿想去茶园的愿望,于是在班级开展了亲子游茶园的活动,幼儿们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茶叶、倾听茶园主人的介绍、体验采茶的乐趣。教师将茶园变成了幼儿学习的大环境,通过参观茶园,幼儿有了直接的经验,通过直接接触与观察提出新的问题,如“茶树是怎么长出来的?”“摘完茶叶后茶树会死吗?”。幼儿们将自己的发现以及困惑记录下来,形成茶园记录单。记录单使幼儿们又有了种茶的想法,对于幼儿的想法,教师是支持的。教师开始与幼儿们讨论如何种茶,环境如何创设。聊天记录如下:涵涵:“老师,我们可以把茶籽种在瓶子里,放在班里。”萌萌:“不可以,要长大了,瓶子就放不下了。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涵涵:“就把它种在小菜地里吧。”瑞瑞:“对呀,种菜地里,还可以写观察记录呢。”
  (二)注重个性,巧设区域
  幼儿的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是互为支撑的。幼儿通过记录单,开始主动了解不同的茶叶,开始提出泡茶,创设关于泡茶的环境。于是在班级里,教师创设了小小茶舍,幼儿们在里面泡茶、买茶、卖茶。通过区域里的游戏,幼儿们的语言发展促进了社会性的发展,形成了主动探索的意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进行学习。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运用生活中合适的环境、新鲜的刺激物来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因此在班级活动环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花更多心思。
  (三)巧设环节,激发兴趣
  通过小小茶舍的创立,教师在班级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记录如下:教师:“你们喜欢小小茶舍吗?”幼儿们:“喜欢”。教师:“你们觉得班级还需要添加些什么关于主题茶的材料呢?”西西:“可以给茶分类。”雯雯:“做茶包,还可以画茶壶呢。”琪琪:“老师,可不可以自己设计记录单呀”。通过谈话活动,教师发现幼儿们的兴趣越来越浓厚。教师开始让幼儿自己收集材料,重新填充区域,放手让幼儿自己尝试创设区域环境,让幼儿之间相互讨论形成学习的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回顾整个班本环境实施的过程,开始教师只是以自己的思路指导幼儿参与,幼儿的兴趣点不高,后来调整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去和同伴们分享生活经验,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
  综上,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重视区域活动的开展,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并每时每刻关注好他们的成长!同时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努力学习、细致观察,及时反思,从而提高自己驾驭班本活动的能力,使这个特别的活动形式在幼儿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王小飞)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效探究课堂知识,这是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教师正在运用的探究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其中运用效果比较显著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将课堂上的有效问题作为关键的教学要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较强的参与感,又让学生切实获得比较理想的探究学习效果,能够保障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例,探讨
期刊
【摘 要】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英语阅读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写作水平及英语综合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运用更加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英語阅读的能力及词汇量的积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及学习效果。本文将以创设生活情境、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推测单词汉译、运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引导这五种教学方式,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教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能力中的重要一环。以合作学习为载体,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数学学习能力的内涵与培养价值,然后分析了实施合作学习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推动了小学教育的改革步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编写教材,更加迎合儿童心理。在采用新教材和对新课程的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故事教学法,以学生为本,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落实与有效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表现之一。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高效的运算能力进一步提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核心素养;运算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生活化教学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除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外,还具有调节学生学习心理、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习质效等作用。虽然新课改后,生活化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和运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教育效用发挥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怎样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思想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信息培养、实践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有效教学渗透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助于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有效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堂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其整体素养的提升,即教学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充分利用课堂阵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巧抓导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整合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细致的工作。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促使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在生本思想的教学倡导下,教师应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渗透美术核心素养理念,关注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和素养生成,从不同方面创新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中,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期刊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理念,还应该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高效地完成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并阐述了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方案,仅供参考。  【关键词】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