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促使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在生本思想的教学倡导下,教师应创新多种教学方法,给学生渗透美术核心素养理念,关注学生的美术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绘画能力提升和素养生成,从不同方面创新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美术课堂中,不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方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30-0138-02
  Use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Students' Art Literac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uzhou Experimental School,China) YANG Shangzi
  【Abstract】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has prompted teachers to continuous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bilities in teaching. Under the teaching advocacy of student-oriented thinking, teachers should innovat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infiltrate the core literacy concept of art to students,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rt aesthetic ability and artistic literacy. In the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be able to innovate methods from different aspects based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drawing ability and literacy generation, encourag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rt classes,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methods; Core literacy
  美术是学生的必修审美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要能够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从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趣味性的学习情境;紧扣教学目标,提出引导问题;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分层设计美术作业,实现能力提升等层面入手,探析有效美术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众对现代教育的要求逐渐在提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已经显现,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校要认识到这种状况的发生,一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参与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拓展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将课堂搬入美术馆、博物馆等,一边带领学生参观,让学生欣赏优秀的绘画作品,一边为学生讲解相关的美术知识,或者带领学生参与绘画活动等。学生深入艺术的氛围中,不仅能够增加对美术作品的认知,还能够在无形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更具灵活性,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判断能力、识读能力等核心素养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创设趣味性的学习情境
  学生美术感受力的培育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教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设趣味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学生积极地投入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多元化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内容,做出针对性的选择和调整。为了让美术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有趣,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故事类的、情境模拟类的情境,让他们置身其中构建美术知识,促使知识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
  例如,在教学“三原色”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掌握红、黄、蓝三种颜色融合发生的趣味变化,教师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让学生硬性地记忆,而是以故事情境的创设方式进行导入。故事大意是恶魔将世界变成灰色,精灵魔法师为了拯救人们,用红、黄、蓝三色魔法石又给人们带来色彩,当学生的注意力被集中起来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精灵魔法师,想不想知道魔法师是如何调配,让整个世界恢复色彩的?这样,学生的探究欲望一下被调动了起来,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动手活动中,通过颜料的调配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颜料调配得到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从自己的视觉观察中找到魔法的秘密……在动手互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颜色的变化,增强对色彩的感受力。在观察得到深刻记忆后,教师再让学生识记不同颜色转化的知识,促使学生快速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在整个教学過程中,教师采用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方法帮助学生构建美术知识,能够有效促使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生成。
  三、紧扣教学目标,提出引导问题
  教学目标往往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既有认知学情分析,给学生预设的期望他们达成的学习目标。这类目标往往从三维角度层面入手,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在课堂中采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对精准实现教学目的有重要的推动意义。针对目标设计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主次两方面入手,预先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置主问题,再根据主问题衍生子问题,在层次性问题引导中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比如,在教学《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中,这部分内容重点是引导学生对造型进行欣赏,除了让学生对自行车的结构及功能初步产生认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创意运用各类型材料,体验设计自行车美感。教师可以以造型为主线,以色彩的搭配和创作灵感的探索为子线,提出不同的层次化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最终实现造型特点把握和创造性构思的实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当提出引导性的问题时,教师要能够针对学生的“疑惑不解”给出进一步的指引,让学生在对自行车结构功能有充分认识的前提下围绕其造型特点进行展开,以免出现问题脱离目标的现象发生。   四、培养学生积极的审美态度
  教学改革的推进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对美术审美态度的正确养成,是教师需要正视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某一幅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时,要能够以开放多元的视野拓展其视野,让学生除了关注表面内容外,更要深刻剖析作品内涵意蕴。当学生对美术课堂产生一定探索兴趣后,教师在美术鉴赏时就需要注重其思维能力的培育和锻炼,促使学生正确审美态度的养成,这样才能够让学生从多元视角深刻感受到美术作品的内涵,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下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得以有效养成。如在《漫画与动漫欣赏》这一课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针对欣赏·评述领域对学生鉴赏能力和分析评价作品能力的要求,明确这节课的知识情感目标,在引导学生了解漫画与动漫艺术特点前提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想象力,让学生形成珍视优秀文化、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五、分层设计美术作业,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美术作业的设计对美术教学知识的内化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若是布置单一枯燥的作业形式,则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及创作力受到限制,也会使学生逐渐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美术作业的布置,力求通过有效作业设计,让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得以提升。以《风来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给出三种从易到难的作业,要求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表现:(1)风来了景物有什么变化?(2)风来了,人物有什么变化?(3)画一幅完整的场景,包含人物及景物的表现,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穿插关系。这樣的作业设计能让有不同美术基础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绘画作业的完成中获得成功体验,最终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能够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能力全面提升的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全面认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将一切创新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前提下使班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崟.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教学转型之路[J].中国民族博览,2017(10).
  [2]张晨怡.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学的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3(22).
  (责任编辑  袁  霜)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的基础阶段,依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进行价值观培养,是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在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挖掘课程当中的多元化资源,同时注意给学生补充多样化的爱国教育资料,创新教育教学策略,真正做到爱国有深度和课堂有温度,为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爱国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当前时期,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数学学科中也应该坚持落实此教育目标,切实地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培养活动,以此促使学生在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素养之后逐步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提出几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
期刊
【摘 要】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效探究课堂知识,这是教师在开展探究教学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目前,教师正在运用的探究教学方法有很多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其中运用效果比较显著的新型教学方法,它将课堂上的有效问题作为关键的教学要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有较强的参与感,又让学生切实获得比较理想的探究学习效果,能够保障学生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探究学习能力。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例,探讨
期刊
【摘 要】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英语阅读的质量与效率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写作水平及英语综合能力等方面。因此,教师运用更加新颖且高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英語阅读的能力及词汇量的积累,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及学习效果。本文将以创设生活情境、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推测单词汉译、运用多媒体教学、问题引导这五种教学方式,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教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能力中的重要一环。以合作学习为载体,培养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探讨了数学学习能力的内涵与培养价值,然后分析了实施合作学习提高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具体教学策略,希望给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学习能力;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新课改推动了小学教育的改革步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编写教材,更加迎合儿童心理。在采用新教材和对新课程的进行设计时,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采用创新的故事教学法,以学生为本,有效提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故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落实与有效推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表现之一。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核心素养就是要通过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运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高效的运算能力进一步提升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核心素养;运算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生活化教学的教育价值是多元的,除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外,还具有调节学生学习心理、拓展知识视野、提升学习质效等作用。虽然新课改后,生活化教学已经得到了普及和运用,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其教育效用发挥的问题。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就生活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怎样有效开展生活化教学提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有效教学思想已逐渐渗透于课堂活动中。信息技术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信息培养、实践能力、思维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有效教学渗透于信息技术课堂中,有助于改善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有效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具体应用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课堂
期刊
【摘 要】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其整体素养的提升,即教学指向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充分利用课堂阵地,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巧抓导入,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做好教学内容的知识整合这几个方面,开展具体细致的工作。本文将从这个角度出发展开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结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