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家写小人书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hy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入固然不易,浅出更是困难。一些热心科普的科学家,不仅赢得了公众的理解和信任,而且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社会声望。
  
  2002年8月,史蒂芬·霍金第二次访华时曾宣布:“我正在撰写一部不仅能让青少年,而且能让所有人都能看懂的《时间简史》。”
  2006年1月7日,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隆重推介由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和列纳德·蒙洛迪诺共同完成的《时间简史(普及版)》。这是霍金继《时间简史(插图本)》之后,为满足全球读者要求而撰写的最新科普巨著。出版者称:“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时间简史》,读者再也不用为读不懂而发愁了。”
  该书首次用极其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纷繁复杂的宇宙物理学,同时还引入最新的科学观测和发现。考虑到读者中有一部分是科学幻想小说迷,书中特意包含了一章有关时间旅行的可能性,因而较之以前推出的《时间简史》,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在书的最后,作者对物理学的终点与哲学的起点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宇宙为何存在”的问题,虽然没有给予回答,却留给读者充分的思考与想象的空间。
  该书延续了霍金一贯清晰、机智的著述风格,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探索时间和空间奥秘的引人入胜的故事。
  
  其他有感
  
  在这本书的新书发布会现场,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讲过这样一段话:如果没有1978年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所带来的“科学的春天”,那就很难讲会不会有我们今天所津津乐道的“经济的春天”。他对科普图书及科普工作在有效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以及推动科技进步和振兴经济等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最后他说,三天前他拿到《时间简史(普及版)》样书,昨天晚上看完了。“要说感受,还是有一点看不懂。嗨,你们别笑,我念第七章的一段文字给你们听听……在座的各位,懂的请举手。”大家全乐了,没有一个人举手。
  这让我回想起清华大学教授刘兵几年前为《时间简史》(十年增订版)“炮制”的一句流传甚广、耐人寻味的广告词——“阅读霍金:懂与不懂,都是收获”。
  过后我打电话给刘兵教授,告诉他会上的事情。他也乐了,说看来他那句广告语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并流传下去。他同时补充了一个观点:《时间简史》努力普及科学的动机是好的,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但指望书做到人人都能读懂是不现实的。
  我在会场上还想到那个或许在许多人心中闪现过的问题:如果霍金不是病残之躯,没有他的所谓人生传奇,那么他的《时间简史》还会那么火爆并持久畅销吗?
  众所周知,身残志坚的霍金在推进公众理解科学、促进科普事业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就,跟他在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同样惊人。他的巨著《时间简史》迄今已被译成40余种文字,销售1000余万册,成了科学著述的一个里程碑。在《时间简史》(十年增订版)的前言中,霍金这样写道:“我以为没有一个人,包括我的出版家、我的代理人甚至我自己能够预料到,这本书会卖得这么好……比麦当娜关于性的书还更畅销。”
  他把他的书之所以大受欢迎归结为两个因素:其一,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好奇;其二,公众总是要寻找英雄。霍金显然满足了这两种愿望,他把自己看成是一名努力揭示主宰宇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家。
  “假如我能激励他人对那些规律产生兴趣,我会感到高兴,但那一直不是我的主要目标。”
  他说,有人告诉他,他在书中每写一个方程式,都将使销量减半。“于是我决定不写什么方程式。不过在书的末尾,我还是写进了一个方程式,即爱因斯坦的著名方程式E=MC2。我希望此举不致吓跑我的一半潜在读者。”
  霍金认为,科学家和工程师喜欢用方程式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需要数量的准确值。但对普通人来说,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而这些概念只要通过语言和图解而不必用方程式即能表达。
  
  除了霍金
  
  就在《时间简史(普及版)》正式亮相两天之后,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京隆重举行,《院士科普书系》等七部科普作品被授予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据称,这是中国在国家科技奖中设立科普奖项后的首次颁奖,它结束了科普著作无缘国家科技奖的历史。在我看来,这件事情更让人回味的一点或许是:院士、科学家参与科学普及工作,不但为社会奉献了一批科普精品,而且也具有不可低估的示范意义。
  其实,科普的内容,归根结底是出自科学的具体实践者——科学家们的工作,而科学家的科研工作正是针对着“一事一物”运用他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过程。因此,一个科学家,特别是精于本行、富有经验的科学家,对古今科研事例的体会,包括对自身科研经历的体验,只要梳理一下表达出来,就会是对科学思想和科研方法的很好的普及。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科技工作者,不应把为使公众理解科学技术的工作视为负担,而应把它作为争取支持和获得信息反馈的极好机会。
  既精于科研又热心科普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说过:“深入固然不易,浅出更是困难。”科普成果虽然不能代替科研、教学成果,但与科研、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它是科研的继续、教学的延伸,反过来又可促进科研、教学。
  据说,在《院士科普书系》的100个选题中,有三分之一是院士们围绕当代学科前沿所进行的科普创作,有三分之二是院士们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难点和热点,运用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做出的科普性解答。他们的作品既有创新、普及意义,也有实用价值,因而被媒体戏称为“大科学家写的小人书”。
  《院士科普书系》的“生命力”如何?这仍有待于实践和时间的-检验,真希望它们当中能出现一部像《时间简史》那样的畅销书和常销书。
  
  霍金的爱因斯坦缘
  
  另外,我还想谈谈霍金对爱因斯坦的推崇。在我看来,他们两人在某些方面也颇为相通。霍金新著《果壳中的宇宙》开篇两章(“相对论简史”和“时间的形态”),几乎就是一个爱因斯坦专辑。实际上它论述了两个大问题:爱因斯坦是如何写出20世纪两个基本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论奠基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使时间具有形态,这如何与量子论相互和谐。霍金称,这本书的结构更像一棵树:头两章是主干,从主干上分支出其余各章。“它们对应于我在《时间简史》出版之后研究或思索过的领域。这样,它们呈现了当代研究的某些最活跃领域的图像”。
  由上述话语不难看出,爱因斯坦在霍金心目中的学术地位。在《果壳中的宇宙》第一章末尾,霍金还饱含深情地写道:
  纳粹在德国发动了反对“犹太人科学”运动,而许多德国科学家正是犹太人,这就是德国不能制造原子弹的部分原因。爱因斯坦和相对论成为这个运动的主要目标。当他听说出版了一本名为《100个反爱因斯坦的作家》的书时,回答道:“何必要100个人呢?如果我是错的,一个人就足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要求盟国政府建立一个世界政府以控制原子弹。1948年他拒绝了担任以色列新国家总统的邀请。他有一回说过:“政治是为当前,而一个方程式是一种永恒的东西。”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方程是他最好的墓志铭和纪念物,它们将和宇宙同在。
  人们通常把霍金看成是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但他本人并不接受这种说法。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在这一点上霍金错了。的确,从宇宙大爆炸的奇点到黑洞辐射机制,霍金对量子宇宙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目标是解决从牛顿以来一直困扰人类的“第一推力”问题。
  尽管霍金被“囚禁”在没有多少自由空间的轮椅上,但他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富于勇气、才智和成就的空间旅行者。有人曾说:“他用他的思想对宇宙进行全面探索。”虽然在许多人看来他遭受了“人生之大不幸”,可就在这跟不幸搏击的艰难历程中,印证了他的同胞、大诗人弥尔顿所言:
  “头脑是它自己的住所,它在其中可制造地狱的天堂,也可制造天堂的地狱。”
其他文献
在分析非完整力学系统Hamilton方程的Noether-Mei对称性与守恒量的基础上,给出该系统Hamilton方程的Noether-Mei对称性定义和判据,得到非完整力学系统Hamilton方程的Noether-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夜明》中描写了一个商人的所见:  “有贾客泛于南海。三更时,舟中大亮似晓。起视,见一巨物,半身出水上,俨若山岳。目如两日初升,光明四射,大地皆明。骇问舟人,并无知者。共伏睹之。移时,渐缩入水,乃复晦。后至闽中,俱言某夜明而复昏,相传为异,计其时,则舟中见怪之夜也。”  为了强调这一骇人听闻之事的可信性,蒲松龄不仅以“贾客”在南海航行时的亲眼目睹为叙事依托,还特意以闽中一带人们“
英国《每日邮报》2007年6月22日报道,50岁的机长雷·鲍耶驾机飞越英吉利海峡时.在距离奥尔德尼岛50千米处发现了一个宽度可能达1.6千米的巨大不明飞行物。
刚听到巨响,空中就出现奇怪的火焰    1964年4月24日17时45分,美国新墨西哥州索科洛镇以南85号公路上,州警罗尼·萨莫拉正在追赶一辆超速逃逸汽车。当警车追到镇子尽头,眼看与逃逸的车辆只有百米之遥时,他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着西南上空出现大火。萨莫拉想到距此800米开外还有一座达纳炸药仓库,不知道那里发生了什么,于是放弃追踪超速车,把警车向听到声音、看到火焰的方向驶去。萨莫拉绝想不到一分钟后
从短Ju地上部分甲醇粗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1)retrofractamide A(2),chingchengenamideA(3)nectandrin B(4),(-)-nectandrin A(5),galgravin(6),其中木脂素(4)(5)系首镒由胡椒属植物中分得。
2004年3月全国人大、政协开会期间,媒体曾报道过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的谈话.林教授在谈话中提出"中原突围"的我国农村发展战略构思.我认为,这个战略构思的重要性不低于开
自从Reinert(1958)在胡萝卜(Daucuscarota)中进行细胞培养获得成功,植物细胞培养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植物遗传操作技术,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何卓培,1987)。一个良好的悬浮细胞系正如一个生长迅速的微生物培养体
从丽江产云木香(SaussrealappaC.B.Clarke)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7化合物,它们分别是孕甾炮醇酮(pregnenolon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葫萝卜甙(daucosterol)(3),苯丙素甙(syringin)(4),木质素甙(1-hydroxypinoresinol-1-β-D-glucopyranoside)(5)油酸(z,z)-9,12-o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为了保证电能的正常供应,我们就要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因为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