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来源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r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了解常州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现状,并归纳其特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活动,凝练家庭教育服务团队,创新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促使其高水准地融入城市生活与学习。
  关键词: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家庭教育行为;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效果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5-0006-07
  常州市现有流动人口167万,流动人员子女有20余万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乡—城”流动,反映了他们从城市的外来者到完成人口迁移进入城市体系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位移,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文化习俗、社会心理、行为习惯和城市生活以及城市群体相适应的过程。家庭是流动人口子女融入城市的依托,家庭教育是他们所接受的最基础的教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相对缺失,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问题也随之凸显,这势必对其子女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了解常州市流动儿童家庭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教育效果的现状,归纳特点,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活动,凝练家庭教育服务团队,创新常州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机制,不断提升流动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入,为他们高水准的融入城市生活与学习,实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举家迁徙到常州工作生活外来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其子女基本都在常州市中小学就读,采用自编问卷进行家庭教育方面的调查,并入户进行访谈,收集数据等信息。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常州中心五城区的妇联组织,随机抽取600个家庭作为调查样本,回收问卷533份,其中有效问卷527份,有效回收率为878%。所有调查数据运用SPSS1700软件处理包进行统计分析。问卷调查之后,还对部分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深度访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常州市流动儿童家庭背景描述统计结果
  从流动儿童父母到常州的时间来看,1年以内的占08%,1~5年的占188%,6~10年的占317%,10年以上的占488%。由调查结果可知,近五成的家庭在常州已经生活、工作了10年以上,6~10年的占三成强。只有在常州生活时间较长以后,父母才会把子女带在身边学习,以享受城市更好的教育资源。
  从流动儿童父母从事的职业构来看,在企业上班的占474%,自谋职业的占321%,其他工作的占194%,没有工作的占11%。他们大多数以体力劳动为主,只有极少数家长没有正式工作。
  从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收入情况来看,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下的占59%,2 000~4 000元的占417%,4 000~6 000元的占311%,6 000元以上的占213%。就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常州来说,流动儿童家庭收入水平并不高,这决定了他们依然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势必影响其家庭教育的投入水平。
  从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程度来看,父亲的学历构成是:小学文化的占129%,初中文化的占620%,高中的占219%,大专及以上的占40%。母亲的学历结构是:小学文化的占252%,初中文化的占594%,高中的占139%,大专及以上的占15%。流动儿童的父母亲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极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其家庭教育水平低下。
  从流动儿童家庭结构来看,完整原生态家庭占952%,离异再婚家庭占27%,离异单身家庭的占13%,其他情况占08%。流动儿童家庭以原生态为主,占绝大多数,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其家庭教育是有利因素。但还有5%左右的流动儿童其家庭结构不够完整,他们的家庭教育产生各种问题的可能性会显著增加。
  从流动儿童家庭孩子数量来看,独生子女的仅占306%,2个子女的占543%,3个子女的占123%,4个及以上的占28%。七成流动儿童属于多子女家庭,流动儿童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时,经济投入、心理投入、时间投入显然会受到显著性影响,对于子女的成长来说,也许会受到较多的负面影响。
  从流动儿童来常州的时间来看,在常州出生的占275%,来常州上幼儿园的占383%,来常州上小学的占340%,来常州上初中的占04%。从小就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儿童所占比例不高,大多数流动儿童都是在学前教育或者义务教育阶段才来到常州求学,在婴幼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依恋感难于得到满足,与父母相处时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的效果显然会受到较大影响。
  (二)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行为
  本次调查显示,流动儿童的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程度及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的认可度高。他们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占852%,比较重要的占148%,认为不太重要和不重要的占0%;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所承担的责任非常大的占751%,比较大的占224%,一般的占23%,不大的占02%。但是,流动儿童父母对家庭教育认识与其家庭教育的行为之间却不完全一致。
  (1)家庭教育投入。本次调查显示,流动人口家庭每个月花费在孩子教育上的经费200元以下的占343%,200~300元的占380%,300~500元的占195%,500元以上的占82%。由此可见,由于家庭总收入并不高,在子女教育上的月开支方面,每月300元以下的占七成以上,加上流动人口子女较多,每个孩子的平均教育消费就更少。与城市人口相比,这方面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不仅如此,流动儿童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时间投入方面也不够理想,每天陪伴教育孩子的时间在1小时之内的占184%,1-2小时的占482%,2-4小时的占224%,4小时以上的占110%,陪伴教育时间短缺显而易见。通过个案访谈还得知,父母陪伴流动儿童主要是监督他们做学校布置的作业,容易导致父母与流动儿童之间产生对立情绪,家庭教育质量低下可想而知。   (2)家庭教育方法。本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方法。
  第一,奖惩方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如果流动儿童做了错事,家长采取物质惩罚的占15%,如扣零花钱,不帮孩子买新衣服和玩具等;采取精神惩罚的占40%,如责骂、凌辱等;身体惩罚的占76%,如殴打孩子,不准睡觉,不准吃饭等“家法”惩戒;不管不问的占04%,任由孩子“自生自灭”;讲道理、找原因、想办法的占865%。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流动儿童父母更倾向于在孩子犯错误、做错事的时候,选择较为理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但是,在对流动儿童进行个案访谈时却发现,遭受过父母精神惩罚和身体惩罚的比例远远大于问卷调查的结果,父母从不打骂自己的所占比例很小。
  第二,父母的榜样作用。一方面,从认识观念层面来看,在家庭教育中,流动儿童家长认为父母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的占797%,比较重要的占197%,不大重要的占04%,不重要的占02%。另一方面,从具体行为方式来看,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抽烟酗酒的占543%,当着孩子的面打牌娱乐甚至赌博的占250%,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占589%,还有19%的家长当着孩子的面责骂自己老人。凡此种种,说明流动儿童家长家庭教育观念与行为脱节,甚至自相矛盾。流动儿童父母的负面榜样的作用,势必让善于模仿的他们难于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家庭生活习惯,这是令人担忧的社会现象。
  第三,教育的平等性。本次调研结果显示,当孩子与父母的意见不统一时,利用自己的家长权威,强制孩子服从自己决定的占61%,完全听孩子的占09%,与孩子讲道理,说服孩子听自己的占478%,原则性问题不容商量,非原则性问题可以讨论的占406%,其他方式的占46%。在与流动儿童进行个案访谈时发现,家长讲“道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自己服从父母的决定,即便父母错了也要无条件“屈服”;在回答父母家庭教育的原则是什么时,大部分流动儿童表现的很无奈,“父母永远都是对的,自己永远都是错的”,这就是最关键性的原则。流动儿童与其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答案分歧严重,其根源就在于教育的平等性缺失,结果是导致青春期的孩子逆反心理更加强烈,亲子无法沟通,矛盾重重。
  (3)家庭教育的信息来源及培训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信息来源主要依靠父母家庭教育经验的占241%,自己自小接受家庭教育的体验占237%,家庭教育辅导报告、讲座获得信息的占101%,朋友、邻里间的经验交流的占224%,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获得信息的占108%,其他途径的占89%。这一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信息来源主要还是来自于自发的渠道,如自身的经验积累、早年生活体验、朋友邻里交流等,代代相传的家庭教育经验也许能体现传统性,但科学性值得商榷。权威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辅导报告、讲座所占信息来源份额只有一成,可见家庭教育辅导缺失程度严重。值得欣慰的是,流动儿童家长对于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技能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参与的积极性高。他们表示,如果社区附近举办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报告,一定会参加的占226%,看情况而定,如果有可能会参加的占759%,不愿意参加的仅占15%。他们还认为,政府和社区组织适当的家庭教育培训非常重要的占442%,比较重要的占488%,不太重要的占65%,不重要的占06%。这一数据表明,流动儿童家长相信,如果能组织适当培训,使其掌握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会在促进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成功上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回答最迫切需要获得培训的家庭教育的内容时,依次为如何引导孩子做人做事的占395%,如何辅导孩子学业的占275%,如何与孩子交流、相处的占161%,如何引导孩子快乐成长的占156%,其他方面的占13%。由调查数据可知,大多数家长希望通过培训获得引导孩子做人做事,辅导孩子学业的方法和技能,也有部分家长在意与孩子交往,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4)家庭教育决策及担当。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决策者主要是父母亲。父亲占457%,母亲占343%,其他陪伴人占23%,不一定的占176%。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着也是父母亲。父亲占472%,母亲占395%,其他陪伴人占21%,不一定的占112%。本次调查有一个可喜的结果,近一半的流动儿童家庭的父亲既是家庭教育的决策者,也是担当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十分重要。父爱如山,代表的是真,即为家庭教育原则、做人的规范及自身的尊严,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母亲在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中,几乎起着与父亲同等重要的决策作用和责任担当。母爱若水,代表的是家庭教育中的善良和美好品德的传承,对于孩子的成长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另一个值得担心的结果是,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决策者不明确的占176%,家庭教育主要承担者不一定的占112%,这意味着流动儿童父母对教育孩子可能存在较大分歧,对于孩子成长来说非常不利,会导致孩子无所适从,茫然无助。
  2.家庭教育的效果
  (1)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效果的总体评价。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对于自己目前实施家庭教育的效果评价并不高。认为很好的占142%,比较好的占302%,一般的占512%,不好的占44%。这个结果跟前面的结论相呼应,正因为如此,流动儿童家长对于科学的家庭教育辅导的需求强烈,并试图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生活。
  (2)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做得好的方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对于自己家庭教育做得比较好的方面,认为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占450%,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占250%,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占184%,培养孩子良好人格特征的占72%,促进孩子特长的发展的占27%,其他方面的占17%。从总体上来看,该评价结果相对积极,说明家长注重孩子良好的品德修行。
  (3)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做得不够好的方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流动儿童家长对于自己家庭教育做得不够好的方面,认为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占524%,促进孩子特长发展的占203%,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占99%,培养孩子良好的人格特征的占72%,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占66%,其他方面的占36%。这个结果说明流动儿童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的好坏,因此,在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自我评价不高。结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做得好的方面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多数家长忽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人格特征的培养,这两方面做得不好却没有引起家长足够的自省与反思,该结果令人担忧,恰恰也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心理教育任重而道远,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个方面要着力加强补足,以促进流动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家庭教育观念
  流动儿童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其家庭教育的内在因素。为此,本研究设计了10个调查项目,了解流动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揭示可能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家长教育观念体现出以下特点:(1)大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追求科学性,为此愿意不断学习;(2)大多数家长有正确的成才观,愿意担当管教子女的责任,不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子女的身心健康成长;(3)大多数家长都能明确教育孩子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子女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为国家应尽的义务;(4)出于种种原因,部分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投入方面显得相对消极。
  本次调查数据还显示,有部分流动儿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比较模糊,如有112%的家长在回答“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时选择“说不清楚”;在回答“树大自然直,孩子任其自由发展,无需特别管教”时,有110%的家长选择“同意”,有120%的家长选择“说不清楚”;有120%的家长在回答“赚钱比较与孩子重要”时选择“说不清楚”,等等。模糊的家庭教育观念必然导致错误的家庭教育行为,对于孩子成长来说,将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三、分析与讨论
  (一)流动儿童家庭经济状况是制约家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前文已述,流动儿童家庭总收入相对较低,依然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经济收入因素至少制约了流动儿童家庭教育以下几方面:第一,他们即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赚钱养家作为自己最重要的任务,可以花在陪伴孩子成长上的时间和金钱有限;第二,由于家庭收入仅能维持温饱,在保证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基本投入之外,再也无力承担发展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需费用;第三,流动儿童家庭以租房为主,居住环境相对复杂,居住条件比较简陋,很难保证流动儿童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条件。这个结论与关颖(2002)等人研究结果相互印证[1],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十余年,但城市流动人口的生存基本状况依然如故,改变不大。相对于农村老家而言,流动人口家庭物质条件的改善显而易见,但与城市居民相比,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与他们低水平的物质生活相联系,家庭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明显缺失。
  为此,要切实建立合理合法的劳动制度,尊重流动人口的劳动权益,提高他们的家庭物质生活条件,是提升其家庭教育质量的基础保障。首先要创造条件使外来流动人口享受法定的劳动时间和合理的劳动报酬,能够更多地参与居住地的各类社会生活。常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中心城市,政府要建立并完善地方性法规,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环境;用工企业要勇于社会担当,以实际行动接纳和支持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只有这样,流动人口子女才会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子女相同的教育资源,获得相同的教育背景,促使教育公平逐步变为现实,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健康成长,心智成熟,全面成才。
  (二)流动儿童家长的基本素质是制约家庭教育质量的基础因素
  有研究者认为,家庭经济条件根本制约着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流动儿童父母自身素质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质量。[2]本研究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家长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初中、小学为主,高中学历占少数,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只占极小比例。教育社会学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受教育水平高低与家庭教育水平之间呈现出正相关。一般来讲,文化水平高的父母往往在子女的教育上更为科学、合理、有效,他们能主动关心指导子女的学习,并具有相对有效的方式方法,子女也常把家长当作文化权威,愿意服从父母的指导。只拥有初等文化程度的家长,由于文化劣势不利指导,或者对子女学习听之任之,或者因教养不当反被子女嘲弄反感。流动儿童家长低层次的文化水平会影响其家庭教育观念、能力和方法。相当多的流动人口家庭存在着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3]。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该结论。部分流动儿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言行,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在孩子面前难以树立良好的形象,必然影响家庭教育的效果。另外,文化水平低的家长,在其教育价值观念方面更容易产生各种缺陷,导致家庭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矛盾,并通过种种途径影响其子女的教育价值观和受教育的态度。
  由此可见,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但是,流动儿童家长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低于对孩子的关注,尤其缺少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充电。[4]为此,要通过各级政府和用工企业的努力,大力构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促使流动儿童家长通过读书看报、听广播、看新闻等方式,扩充知识储备;注重学习城市文明礼仪,加强自我约束,以身作则;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培训与辅导,通过各种平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改进家庭教育行为,通过家长整体素养的提升来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三)流动儿童及家长融入城市水平是制约家庭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长期的心理咨询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流动儿童及其家长融入城市的水平高低与其家庭教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在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融入城市的水平越高,其家庭教育的质量就越高,反之亦然。为此,本研究认为,各级妇联组织和社区联合,以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中心为依托,对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支持。在我国,家庭教育工作主要由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妇联的工作范围主要在中小学、幼儿园以外,往往以面向全社会开展讲座、报告会、咨询会、宣传周(月)等方式进行,即便进入社区也只是以“进社区”活动的方式进行,缺乏扎根基层的常规化、制度化、长效化平台。[5]
  为此,非常有必要由妇联和社区联合,在社区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服务中心,打造以家庭教育专家为主要服务主体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室”,并以此为主要平台,开展以下工作。
  第一,开设“家长课堂”。流动儿童家长课堂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与重点,目的是调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感,并掌握科学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方法。经过专家团队而科学引领,促使流动儿童的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掌握科学的家教方法,提升家长整体素质,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学习亲子情感沟通策略,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教育氛围。   第二,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由家庭教育专家带领大学生志愿者,为流动儿童开展人际关系、社会交往、生活规范、情绪控制、体验幸福、做生活的主人等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重点解决流动儿童的情绪情感、人际交往、自我价值感等家庭教育中的难点问题,促使流动儿童不断提高自我接纳的水平,培养流动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强品格。只有他们学会了自我教育的方法,能够通过正确的自我反思途径改善自己的行为模式,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达到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三,入户教育辅导。入户教育辅导的内容主要是深入流动儿童的家庭,指导家长如何有效进行亲子交流的技巧,如何引导孩子做人做事,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专家志愿者入户教育辅导时,必须做好工作台账,填写入户跟踪记录,主要包括七项内容:呈现问题和个案发展,父母对问题的看法,子女对问题的看法,志愿者专家对问题的分析,志愿者专家的介入、手法、技巧、评估,志愿者专家面临的困难,后续工作进展。
  第四,社区亲子互动。主要在项目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组织流动儿童及其家长参与相关的心理游戏活动,促进亲子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学习亲子情感沟通策略,营造温馨和谐家庭教育氛围,获得更多家庭生活乐趣,感受亲密无间的信任感和幸福感,使流动儿童及其家长都能体会到融入的社区和城市的快乐和满足。
  第五,家教经验交流。主要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城市家庭自发自愿帮助流动儿童家庭,召开家庭教育研讨会,以城乡家庭结对的形式,互相交流教育心得,取长补短,促使流动儿童养成良好的城市生活习惯,减小社会距离,推动流动儿童家庭尽快融入城市。
  参考文献:
  [1]关颖.青年流动人口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天津市青年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状况调查[J].青年研究,2002(5):8-14.
  [2]张翠娥.武汉市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调查报告[J].当代青年研究,2004(5):52-56.
  [3]沈茹.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96-100.
  [4]金丽馥,赵颖.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探要[J].教育学术月刊,2013(6):27-29.
  [5]刘黎红,胡伟.关于构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系统体系的思考[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2):44-48.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adopts questionnaires and case interviews to know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family education ideas,education behaviors and education effects for migrant children.It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finds out the problems to aim at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activities,bettering family education services teams,innovating the work mechanism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migrant children,constantly enhancing the level of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migrant children and promoting them into the society and highly into the urban and learning life.
  Key words:migrant children;family education;behaviors,ideas and effects of family education
  责任编辑徐晶
其他文献
摘 要:建立研究生奖助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促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以江苏理工学院“1234全方位立体化”奖助体系为例,探索地方普通高校工程硕士奖助体系的构建思路,关键在于统一领导、细化指标、丰富形式、拓宽渠道,实现高效率运作、多层次开展、广覆盖实施的目标,为专业硕士教育与培养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程硕士;奖助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哲学起源于对生命的思索。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牟宗三先生曾指出,中国哲学的特质是生命的学问。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基本精神奠基于先秦诸子的哲学探索之中,老子哲学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老子哲学中的生命关怀以“道”为核心范畴,遵循“本源之道”,探究“生命本真”是老子哲学的生命意识的核心命题。  关键词:老子;道论;本源;生命  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5)
期刊
《居民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系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刘东皇副教授之专著,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善而成的。该著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从中国经济高出口(高不了)、高投资(不能高)和低消费(低的居民消费)的宏观背景下,研究中国居民消费的增长效应和扩大居民消费途径。在扩大居民消费的问题上基于居民不敢消费、不能消费、不愿消费的考虑从未来不确定性、收入分配和公共支出三个视角系统地分析
期刊
摘要:本研究利用SECCLE和IBNC的口语语料库以连接词为例,对中国大学生口语中的衔接手段进行了考察,以管窥中国学生口语语篇的构建能力和实际水平。研究发现,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总体上过度使用连接词,甚至有误用的情况存在。通过对一些常用连接词的使用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在连接词使用习惯上与本族语者有显著差异,使用种类较单一,口语的规范性还很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语口语的语篇构建能力还有
期刊
摘要:“左”右错误倾向都会危及党的事业。社会生活的多维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界定“左”右倾向的标准具有多维性,如时间维度的“超越”与滞后、立场维度的坚持与发展、策略维度的斗争与联合等。正确对待和及时纠正“左”右错误倾向,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条件,也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左”右错误倾向;多维思考;思想路线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
期刊
摘要: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促进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自主发展意识淡薄,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缺乏。为此,应以外语教师专业标准的内涵为切入点,通过提升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创造外部支撑性环境及提倡反思实践等措施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标准;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赵怀玉,清代著名文人,“毗陵七子”之一,工诗古文词。《五世手迹跋》是其缕述祖德的一篇长文,字里行间,跃动着欲传先祖懿德嘉行之拳拳之心。赵怀玉另有一定数量的述祖诗文,于中可见其对待先祖的荣光与骄傲、守护与振拔的动力,还有挥之不去的压力与焦虑。其述祖诗文,提供了多种考察角度,从文学的角度看,其渊源流变值得关注;从历史的角度,家族私史与官史的关系颇堪玩味;从社会学的角度,可思考个体与家族的关系。 
期刊
摘要: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红楼梦》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颜色用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红楼梦》前后两部分在颜色用词的使用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配对样本T检验;颜色;显著性;差异;红楼梦  中图分类号:O2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5-0045-04  一、问题的提出  《红楼梦》[1]是我国历史最具文学价值的小说之一,是四大名著之首。历史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不断增长,在世界总出口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出口商品结构不断调整。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不断变化,汇率变动对外贸商品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选取1998—2013年江苏省出口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VAR模型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三种不同种类的商品出口额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以及非市场机制GDP进行协整分析
期刊
摘要:科马克·麦卡锡乃极具人文情怀之作家,其“边境三部曲”蕴含深刻的生态人文主义思想。其书写自然是对自然之怀念,其歌咏自然则是对工业文明破坏人类家园之反思;其对生命之关爱与敬畏并将之扩展到自然万物,既凸显人类之伦理责任,亦说明人类与自然乃道德之共同体;其诗意栖居之思意味着自由与守护、与万物共处。麦卡锡生态人文主义思想将自然纬度纳入人文主义精神之中,更有益于解决当下人类所面临之环境危机与生态灾难等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