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61-01
德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目的的,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内化,并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它与德育密切相关,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一、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课教学的德育渗透,比起其他学科来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种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这充分反映了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体育课程开设的连续性与一贯性,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的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
3、体育学科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
我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1、为人师表。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一个表率作用。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效果是不明显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对此,教师应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做到形体美、心灵美,我们说的身正为范就是这个道理。
2、名人效应。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故事涉及到他们高尚的品德。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讲有关他们的事迹,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激励他们朝着良好的品德发展,并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
3、实践出真知。德育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如我们在完成一项多人运动时,往往需要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这种集体类的活动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可贵;又如在400米跑中,学生咬牙坚持的意志品质及跑完全程后的成功体验,这都与学生的实践密不可分。
4、寓德于教。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某种或某几种品质,寓德于教。
5、表扬鼓励。表扬是学生良好行为形成的助动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肯定,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在这种环境下再趁热打铁,使学生明白对错、美丑、善恶等评价标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熏陶感染。德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熏陶感染的艺术,在良好道德氛围中使学生为之感动,受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使之大众化、具体化、实在化。
三、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性格心理素质等教育,可用以下方法:
1、讲解诱导,语言激励法。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正面讲解、引导,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
2、改革创新,组织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组织教育法,努力实现多样化与科学化,采用从感情入手,重视发展个性,讲求启发兴趣,注重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等等。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寓德于趣,游戏竞赛法。游戏竞赛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的特点,同时大多数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寓德育渗透于游戏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情绪。
4、细心观察,表彰鼓励法。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教学过程一般在室外进行,空间大,干扰多,不安全因素多,教学难度大。青少年活泼好动,在体育教学运动中,通过与人、物、事的相互接触,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教师听其言、观其行、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成功,及时地给予表彰或鼓励,这无疑是对学生进取心的再激发,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这种表彰鼓励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运用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德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为目的的,它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内化,并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进而指导自己的行为。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思想性较强的学科,几乎所有的德育内容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它的位置,它与德育密切相关,本文就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谈几点看法。
一、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优势
体育课教学的德育渗透,比起其他学科来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1、体育学科是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种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这充分反映了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由于体育课程开设的连续性与一贯性,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露出来的。而体育课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的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及的。
3、体育学科的教材内容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
我在体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1、为人师表。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身作则,给学生一个表率作用。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强,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说教效果是不明显的。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对此,教师应处处注意自己的形象,做到形体美、心灵美,我们说的身正为范就是这个道理。
2、名人效应。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故事涉及到他们高尚的品德。在体育教学中给学生讲有关他们的事迹,会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榜样,激励他们朝着良好的品德发展,并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质。
3、实践出真知。德育的培养在实践过程中更能体现出它的优势,如我们在完成一项多人运动时,往往需要相互间的协调和配合,这种集体类的活动最能体现团队精神的可贵;又如在400米跑中,学生咬牙坚持的意志品质及跑完全程后的成功体验,这都与学生的实践密不可分。
4、寓德于教。体育教学的内容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某种或某几种品质,寓德于教。
5、表扬鼓励。表扬是学生良好行为形成的助动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能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肯定,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在这种环境下再趁热打铁,使学生明白对错、美丑、善恶等评价标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熏陶感染。德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熏陶感染的艺术,在良好道德氛围中使学生为之感动,受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使之大众化、具体化、实在化。
三、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方法
体育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性格心理素质等教育,可用以下方法:
1、讲解诱导,语言激励法。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教师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正面讲解、引导,溶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深受学生欢迎。
2、改革创新,组织教育法。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合理的选择和运用组织教育法,努力实现多样化与科学化,采用从感情入手,重视发展个性,讲求启发兴趣,注重引导发现,鼓励竞争与创新等等。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寓德于趣,游戏竞赛法。游戏竞赛具有娱乐性、竞争性的特点,同时大多数游戏教材都有一定的主题,有很强的教育因素,寓德育渗透于游戏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陶冶情绪。
4、细心观察,表彰鼓励法。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教学过程一般在室外进行,空间大,干扰多,不安全因素多,教学难度大。青少年活泼好动,在体育教学运动中,通过与人、物、事的相互接触,其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很容易表露。教师听其言、观其行、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成功,及时地给予表彰或鼓励,这无疑是对学生进取心的再激发,有助于积极性、创造性的进一步发挥。这种表彰鼓励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容易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运用这一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
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