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塑造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ke7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它能够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采取理论灌输、耐心疏导、情感感染、榜样示范、实践锻炼等多种方法,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从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体途径有三: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高扬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旗帜,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而二者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根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无法替代、比拟的。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
  守卫本土是动物的本能,这成了有思想的人类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渊源。岳飞“壮志饥矮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满江红》),“还我河山”的呐喊;文天祥《过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气节溢彩流芳;陆游“僵卧孤村”“尚思卫国成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感人泪下;《冯宛贞》率众痛击英法联军,激起民族万丈豪情;《最后一课》像一只警钟唤醒学生学好祖国语言文字,洋溢着浓郁的爱国情……
  教材中礼赞对党、对革命事业、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的内容也不少。“无名战士”不惜牺牲宝贵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为红军大部队正遭遇着恶劣环境的挑战,党更需要保存火种(《七根火柴》)。学生切身感受到:在党的利益、人民利益、集体利益面前,个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义》则更激发青少年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实在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风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风尚。教师授课时不要只从文学的意义上去讲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联系学生实际树立人格榜样。比如,讲朱自清时,势必要讲朱自清反对帝国主义侵华政策,宁可饿死也不领“救济粮”的坚贞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伟大的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审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除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纲》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是文学作品,这为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講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
  这一功能的充分发挥,给语文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宜通过表情范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爱恨等丰富而深刻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披文人情”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有位教师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地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父亲如何关怀、培育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教师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我在讲《背影》一课时,怀着对父爱的深刻体验去动情地讲授,学生们情绪受到冲撞,好几个学生不能自抑,不止一次地流下了滚烫的泪。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想,不用说教,把孝心献给父母的观念早已深刻在每个人的心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学生对美是追求的,教师则要引导他们寻求真正的美——性美。大量的写人记事文章正是很好的美育教材。《一件小事》里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窗》中f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散步》中“我”作为中年人扶老携幼,表现出承前启后的庄严的使命感;《魂》中小姑娘牺牲自己利益制止了一场野蛮的冲突,让人看到中华民族的希望。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人物事迹进行审美注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净化心灵,汲取塑造健康人格的有益养料。
  此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美进行再创造,也有益于塑造健康人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自己的审美经验与审美客体融而为一,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学习《晋祠》,学生深深陶醉于祖国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此时教师出这样一个训练题:由对周柏唐槐的描写展开想象,写成抒情散文片断。学生思路大开,有的想到古老的中华民族虽经沧桑却生机勃发,有的想到老年人饱经风霜又焕发青春,都很精彩。
  学了《窗》后,学生无不认为不临窗病友冷漠、自私、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的性格可鄙。于是在续文中让他转化,醒悟过来后继续给其他病友带来欢乐;还有的同学颇有心计地让他饱受精神折磨,从中体现了豁达、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审美取向。
  
  三、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塑造健康人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中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地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格实践的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什么的。今年,我们组织教师节演讲会。学生为了写好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的文章,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作法。
  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味,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两次,“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景色,陶冶情操,了解风土人情;锻炼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课外有饲养小动物的爱好,我也支持。因为在这过程中他必然要学习有关知识,学会观察,提高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视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
其他文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人新课是数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和关键。导入环节如果安排和设计得好,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能否巧妙灵活地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对于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    一、开课语的含义    开课语,即开始讲课的语言。指在上课开始时,教师讲述的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的话语,也叫“导入语”。数学课堂
[摘要] 从运动训练学项群理论的视角,分析了篮球和足球两种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探讨了如何利用足球运动中脚步移动快、变化快的特点,促进同属于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篮球训练中脚步移动的训练趋势,认为在我国的篮球训练中应该借鉴足球训练中脚步训练的方法,实现训练方法的移植、创新与发展,以期为我国篮球训练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项群训练理论;足球;篮球;脚步移动    在2004年第2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影响西北地区城乡中小学进行学校体育改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促进西北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改革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学校体育改革;影响因素;陕西城乡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西北地区城乡中小学学校体育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收集相关资料确保研究的理
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图、文、声、色并茂以及活动影像于一体,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并通过屏幕显示、打印或传输,完成一系列随机性的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代表了电化教育发展的趋势,必将影响学校教育、远距离教育和家庭教育等各个方面;它作为一种新型的重要的现代教育媒体,‘将迅速应用于教育与教学过程中,成为促进教育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多媒体在教
【摘要】争取生源、特别是优质生源已成为招生中的重要任务,如何突出自己的专业亮点,采取有效方式吸引考生及家长的注意力,争取到丰富的、高素质的考生,扩大办学规模等,这些都无疑对招生宣传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此情况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招生宣传 生源不足 专业亮点 招生途径 注意事项    一、招生宣传的意义    招生宣传实施是争取生源,特别是高质量生源的需要。充足的生源是各院系生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与展开,小学升入初中学习后,学生“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学困生”问题在农村初级中学的数学教学中,尤为突出。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第一、学生自身原因。首先,“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中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分不清哪个概念是研究两个图形问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概念是研究图形本身的特殊
[摘要] 本文笔者从小学数学教育课堂知识的教育实践出发,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数理知识教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结合笔者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给出了丰富的分析和见地,颇有创造性的给了广大教育者生动的一课。  [关键词] 主动探索;教学;数学知识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主体性方面起着极
【摘要】语文最实用的功能一是表达,二是阅读。习作教学一是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产生习作欲望;二是积累习作素材,解决“有米下锅”;三是交给习作方法,能够动笔作文。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加强训练。  【关键词】小学语文  习作训练 真情表达    小学语文教学应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把语文的“知识与能力”目标落实到日常教学活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关键词] 关注;发展;生成;问题情境    依据《课标》理念,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统计》这一单元时,着重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参与意识。    师:同学们,“六一”节那天,我们要在班里开一次联欢会,要用气球把教室装扮得漂漂亮亮的,哪种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