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bati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思维的发展是一个由“潜”到“显”的内化过程,创造力的大小取決于创造思维的水平。影响创造思维的因素是创造思维的品质。创造思维的品质特征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跨越性、深刻性、广博性和预见性
  (一)创造思维的流畅性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速度敏捷顺畅。如笔者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有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三分钟思考后,一口气说出五个要点,而且富于创新:a.挽救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b.阻止西欧国家发生革命,从而排除苏联势力;c.打开美国商品和资本进入欧洲的大门;d.用苏联不能提供的东西来吸引东欧国家,促使他们对苏的离心倾向;e.更加明确和深化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的对峙。
  (二)创造思维的变通性又称思维的自由度,指改变思维方向和范围的能力。比如学生由哲学论点“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衰亡的过程”,进而以整体观念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由此派生出系列专题(如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国际关系史;国别史……等等)。在思维变通中,既有扩散思维,也有聚合思维;既可顺向思维,又可逆向思维。
  (三)创造思维的独创性意即超越固定认知模式,以逻辑与非逻辑的思维巧妙结合,得出新论。它是“独立思考创造出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具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4〕如对李鸿章、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新论,甲午战争中丁汝昌的过失,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性质相同的亚洲国家(朝、印、中、土)的革命途径、方式、结果、教训进行比较所得出的结论等,都是力排众议,改变习惯定势,产生质的飞跃的全新见解。
  (四)创造思维的跨越性是指创造思维的广阔容量及跨度张力。即思维主体避开事物“可见度”的限制,扩展思维前进的空间,迅速完成“虚体”与“实体”间的转化。例如笔者的一位学生在理解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时,拓开思维时空,认为其本质就已体现了无产阶级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理由是资本主义发展日益把全球结为统一整体,东方资本主义虽不发达(故内部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不尖锐),但它处于世界历史之中,它的各种矛盾必然带有世界历史整体特征;进而又推导出东方落后国家不仅可能而且先于发达资本主义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还据其内在联系而得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必然性的结论。
  (五)创造思维的深刻性指思考问题的深度,即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探幽发微,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与趋势。如学习“西安事变”时,我设问引导:西安事变时若将蒋介石杀掉,中国政局会怎样变化?何应钦能否顺利掌握国民政府的权柄?中国是否迅速亡国?如此寻根究底、深入挖掘,可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
  (六)创造思维的广博性多渠道、多层次、多手段推导、想象和创意联想。多条思维路线互相渗透、相互作用、彼此调剂,从而实现最优组合。例如“罗斯福新政”,从其客观结果看,它是美国反危机的举措,相对缓解了危机,社会安定有了改善;但若多维联想,又可得出两条思维渠道:a.它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机构大调整的尝试,提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模式;b.为“二战”中美国作为反法西斯国家的兵工厂准备了条件。
  (七)创造思维的预见性即通过联想,推测未来的发展。它主要是以事物环链模型(即重复出现的现象所形成的规律性)为依据,推测事物发展的“后一环”。比如,通过东欧剧变和世界局势的区域性动荡,引导学生预测未来发展:两极格局消逝后,多极化格局产生,和平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在思维的这一品质中,创造思维折射出“读史使人明智”的史学现实功效。
其他文献
【摘 要】他强调读文和用心贵在创造。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与理解。为了聆听更多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独特体验,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等待。在一些关键处教师还要学会“领一领”,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形成宽松、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教材。我们应为学生作些知识上或学法上的铺垫,使他们“跳一跳,摘得到”。给学生一些适当的肯定或赞许,也能使学生获得动力。本文从创设
【摘 要】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给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教与学理念。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改的显著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其中重要内涵。作为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就政治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谈谈粗浅体会。  【关键词】培养 主体意识 增强 自主学习 能力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教学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動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
【摘 要】课前预习对一些有分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是可行的。然而此类方法不适合所有的课程,更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  【关键词】课前预习 独立 好奇 兴趣 自信 挫败 焦虑 浪费 有限 聪明 后悔 优秀 理解  我们的教育中,无论中小学生,还是大中专生,亦或是成人的课堂学习中,很多教师都觉得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认为必须通过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阅读习惯,促进自学能力形成。因此无论是什么课都要求有
曾经教过这样的几个学生:一个聪明伶俐,学东西特别快。平时上课都听懂了,下课也不用看书。到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开上几天夜车,成绩一般还不错。可后来这个法子就不灵了,考试差点挂红灯。要说平时上课都懂,可到考前复习,要记的内容太多了: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各门功课都有点印象,但又都不清楚。他不禁感叹:要是平时经常复习就好了。还有一个一直都是在学习上肯下功夫的。每天起早贪黑,日程安排,学习计划里除了学
我国财经工作中,由于客观社会经济环境和财务会计主体多方面因素的作用,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制度执行不严,管理行为不规范,财经经律松弛,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因此,研究如何保证
期刊
听说能力是人才素质、教育水平以及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明显标志。“口才”是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信息社会里,人们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已经成为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首选。新课程的理念被广泛接受并付诸实践。新课程倡导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倡导“科学探究”教学。特别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索、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方法,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发现的成功和创造的快乐,从而达到对学习和学科的高层次兴趣,形成持久的求知欲。  一、要重视教学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 要】家长们通常认为阅读可以让孩子多认一些字,多增加一些知识,这样就能利于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作为家长首先要考虑的是怎样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孩子爱读书,快乐地读书? 0至6岁是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该年龄段的幼儿对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其记忆力与感知力强,接受能力快,可塑性强。阅读必须从“娃娃抓起”。而绘本却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绘本以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