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人文素质教育既有利于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就业观,也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本文就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指导 人文素质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1-01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学识所反映出的文化素养。相对于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整体发展过程中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造成大学生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其在就业规划方面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认为学好专业知识就可以获取较好的就业机会,而忽视了人文教育在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大学就业指导课中人文素质教育是必然趋势。
  一、人文素质指导的重要性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人文意识,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提升其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的自身价值
  许多大学生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学习。在我国教育部的一份资料中显示:有将近%的学生没有完整的阅读过我国四大名著,完整读过三部国外哲学的学生不超过半数。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人文知识的了解少之又少,对文学、音乐以及哲学等精神财富更是不屑一顾。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其表现为就业过程中缺乏自我表现能力,在向就业单位介绍自己的过程中缺少话题以及对社会文化的正确评价。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注重的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想象和联想了解事物的本质,良好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大学课程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成熟的心智和思维。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有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就业压力
  就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大学生适应就业环境的能力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素质教育,懂得自身存在的重要价值,从而更加注重自身的身体健康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其精神思维和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改变,使其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产生实现理想的坚定毅力。因此,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正确定位自己。
  (四)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创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做人,如何处理在工作中涉及到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一些大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其在生活中对待身边朋友以及亲人的表现较为冷漠,只关心切实自身利益的事情,这种做法缺乏在生活和学习中自我反思。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难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探析
  (一)树立全心的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各高校的主要任务。各高校领导认识到加强人文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学校各部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相结合,在资金和教学资源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通过建立庞大的师资队伍和健全的制度体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探索人文素质的教育功能,调动其各方面的积极性,使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发挥其自身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二)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
  一些高等大学在课程设计上增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比重。但是,仅仅通过增加课程比重是完全不够的,还需要构建完整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加大课程的改革力度,保证学生受到充分的人文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计,需要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拓展,广泛的增加人文课程的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形成系统的人文知识教育体系。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文素质教育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将人文素质教育充分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三)加强校园的文化构建
  校园文化是具备一定特色精神的文化环境,既包括校园内的教学设施,还包括全校师生所具备的文化涵养。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主要体现方式,是社会背景下一种独特的教学活动。校园文化主要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人文环境,运用先进的科学设备以及优秀的教师资源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环境下,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校园文化以校园讲座、文化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开展,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提升自身思想境界的同时,以达到影响自身价值取向的目的。
  人文素质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各高校通过增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重,培养大学生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曹英慧,雷茗,唐秋颖,屈顺利.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01).
  [2]陈秀丽,付晓丽.基于就业导向下的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3]邓雪妍.探析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作者简介:
  刘贺颖(1992.3.11-),助教,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本科,工作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MOOC在我国高校中仍处于基础建设状态。本文以大学生的视角去评价部分高校已开展的在线课程,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并以此探究在教学中对MOOC设计的要求等。  【关键词】MOOC 大学生需求 网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0-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幕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人们阅读古书很不方便。后来人们用“圈点”的方法来读古书,用“圈儿”来断句,拿“点儿”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这些“圈儿”和“点儿”虽然是标点符号的雏形,但还是不够科学。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学士提倡用白话文来作文章,并主张应用标点符号。  胡适是当时白话文的倡导者之一。1919年2月,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大纲》(上卷)问世。这部书除引文之外,都是用白话文来写
期刊
在国家积极倡导“创新教师培养模式,强化实践环节”理念引导下,教师人才培养单位教学理念的革新,全实践课程的构建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而作为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
本文提出一种由多个既关联又独立的子网络构成的用于逼近非线性函数的多值学习网络(KLN),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具有自学习功能的多值逻辑控制.网络运算主要为整数的加法和逻辑判断.
【摘要】随着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发展建设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一段新时期里,国家追求经济新常态,教育追求文化新常态,高校更应该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将知性、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把握高校网络文化发展建设的新需求,探索为新一代大学生搭建以互联网络为技术基础的高校网络文化途径,建设一个开放式的、具有应对负面网络文化冲击能力的网络文化平台。  【关键词】网络文化 平
【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从国外传入国内,并逐渐被各大高校所接受,并逐步开展探索实践。而其对我国高校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启发作用,本文结合四川省教育厅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的探索实践,试图从“翻转课堂”教学的运用上找到适合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华传统文化 通识教育  【课题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5年
背景:(1)内分泌系统是调节人体各项生理功能重要的系统。褪黑素受体与左旋肉碱在老年性痴呆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褪黑素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cAMP调节昼夜节律,在老年性
【摘要】最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引导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力度日益加强、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逐渐扩大、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及深度有所提高,这些都为广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广场文化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基层广场文化开展的关注、增进对具有民族特色节目的宣传、同时加强专业团队在广场文化中所体现的引导作用与带动作用,使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能够保持健康、
【摘要】本科生参加科研课题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我校本科生参加课题“新疆草地固碳现状、速率、机制与潜力研究”为例,探讨了本科生参加科研的方式及在理论知识运用、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意义和效果。  【关键词】本科生 科研课题 方式 意义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0-02  本科教育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创
气单胞菌属隶属于弧菌科,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气单胞菌在人类腹泻、肠道外感染中占有重要位置.国内有关气单胞菌基因种鉴定及耐药性尚未见报道.该实验旨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