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翻转课堂”教学对高校推广中华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作用与方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9471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从国外传入国内,并逐渐被各大高校所接受,并逐步开展探索实践。而其对我国高校在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通识教育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启发作用,本文结合四川省教育厅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的探索实践,试图从“翻转课堂”教学的运用上找到适合高校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推广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翻转课堂 中华传统文化 通识教育
  【课题项目】四川省教育厅2015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辅导员专项)(CJSFZ15-0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5-02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 Model是21世纪初在美国开始形成的一种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是指由教师发布学习视频,学生在家观看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随着“翻转课堂”教学逐步传播,我国各大高校也陆续开展了对“翻转课堂”模式教学的探索和实施,关于“翻转课堂”的理念与实践收获也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到各位教师的视野。各类介绍材料和探索论文也逐渐丰富了不同专业的教学实践。从目前经过实践检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看,针对中华传统文化通识教育的实际情况,也有着能够作为很好参考的借鉴模式。
  经过总结分析,这些模式所追求的共同目标都在于更好、更牢固的实现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化效果。但在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开展教学时,要想使实际教学课程获得质的提升,还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点不在形式,而在策略。
  目前在国际国内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中,通过视频观看的方式来完成学生课下自学是一种主流的方法,这也是结合了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优势的做法,确实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我们也应该同时看到,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其关键并不是由简单的视频教学所决定的。而应该结合不同学科、不同受教育者的背景、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情况制定适合于学生学习知识内化的翻转策略。比如在中华传统文化等通识教育课程中,知识内化的过程也可以结合多元化的资料形式来循序渐进的完成。
  二、学生学习效果的智能诊断系统是保证“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硬件条件中的重中之重。
  学生借助网络系统实现课下自学,然后在课上进行知识深化是目前诸多翻转教学模式中的主流形式,这也是目前相对更具可操作性,并有实践效果作证的形式。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网络上获取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但要实现保障学生能够真实的参与课下学习,并及时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效果智能诊断系统。这一系统不光是要在网络上,还要在课堂上和考核阶段都能发挥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并带来切实可靠的效果。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得以解决,并且形成了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稳定教学模式。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特点,我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起到切实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各类教学信息的交流互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所需的网络教学硬件平台将汇聚诸多专业学科的丰富教学信息,这也就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通识教育中所需的教学资料有了强大的支持后盾,为开展课堂教学和课下自学,以及线上线下的辅助教学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估和审核机制,改进现阶段的通识教育考核方法。
  在拥有了有质量的全面保障翻转课堂实施的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也就要使考量教师教学工作、学生学习成效等方面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发生一个质的转变。最后在机制上形成了适应翻转课堂的彻底转换之后,不仅能对翻转课堂的推广形成有力的机制保障,也就使得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教学、评估和考核上融为了一体。
  三、”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循序渐进的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播形成良好教学氛围。
  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考核和网络资源的合理运用,学生会形成自身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也就反过来促进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建设。在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建设时,考量学科的教学实际、学生的接受程度、资源运用的合理性等诸多因素是保证教学实践不流于形式、真实有效的实现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这样,在线上线下的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也就能自然而然的蕴于其中。
  通过对“翻转课堂”教学策略和模式的思考与探索,我国高校教育也在不断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我相信这也是一场教学革命来临的前夜,将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从课堂转移到空间更大、自由更多的课下学习,并对中华传统文化等通识教育形成推广助力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叶波.超越技术:翻转课堂实施中的教师作为,中国教育学刊[J],2015(8)
  [2]卜彩丽,孔素真.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中国远程教育[J],2016(2)
  [3]刘铁芳.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高等教育研究[J],2012(7)
  [4]张亮.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的成就、困境与出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J],2014(6)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普通高等院校研究生现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了普通院校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对如何提高工科研究生能力的两种途径进行了描述与探讨。  【关键词】工科研究生 提高能力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02-02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巨大。虽然中国研究生人才一直在不断的扩招,但培养方
不识字,往往被叫做“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现代汉语词典》中,“丁”的字义主要是指姓或是人口,或是指人(如园丁),或是指天干的第四位,并没有“字”的意思。那么,为什么把不识称作“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呢?  原来,《新唐书·张宏靖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无事,尔辈挽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丁”与“个”的字形相近,原文中应是“不如识一个字”被误写成“不如识一丁字”。后来,大家都说“不识一丁
期刊
HLA-G是非经典的MHC I类分子的成员之一,最早被称作HLA-60,目前已经可以确定其组织分布具有高度局限性,正常仅在胎盆绒毛膜细胞滋养层细胞上、眼部、胸腺细胞等少数组织和细
【摘要】近些年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十分迅速,相较于其他高等院校而言,民办本科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这也是民办本科转型发展中的重要目标。然而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民办本科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需要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且探寻有效的对策来推动民办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的人才。  【关键词】民办本科 应用型人才 问题 对
【摘要】MOOC在我国高校中仍处于基础建设状态。本文以大学生的视角去评价部分高校已开展的在线课程,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发现问题,并以此探究在教学中对MOOC设计的要求等。  【关键词】MOOC 大学生需求 网络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0-0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幕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人们阅读古书很不方便。后来人们用“圈点”的方法来读古书,用“圈儿”来断句,拿“点儿”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这些“圈儿”和“点儿”虽然是标点符号的雏形,但还是不够科学。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兴起。一些文人学士提倡用白话文来作文章,并主张应用标点符号。  胡适是当时白话文的倡导者之一。1919年2月,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大纲》(上卷)问世。这部书除引文之外,都是用白话文来写
期刊
【摘要】随着国家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发展建设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在这一段新时期里,国家追求经济新常态,教育追求文化新常态,高校更应该总结经验,锐意创新,将知性、理性与感性相结合,把握高校网络文化发展建设的新需求,探索为新一代大学生搭建以互联网络为技术基础的高校网络文化途径,建设一个开放式的、具有应对负面网络文化冲击能力的网络文化平台。  【关键词】网络文化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