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的概念共识与法律属性——兼论《民法总则》第127条的理解与适用

来源 :东方法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2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虚拟财产和虚拟财产权的法律属性是虚拟财产纠纷法律适用的连接点和法律规则体系构建的基点。既有研究受"虚拟财产"中"财产"一词的误导,直接将虚拟财产定性为财产权的客体并将其置于"物债二分"的财产权体系之下的研究进路存在比较严重的物法思维倾向。"物债二分"体系并非财产权体系的全部,虚拟财产作为权利客体也并非当然地属于物权或债权的客体。超越"物债二分"的财产权体系,可以发现虚拟财产并非单一权利的客体,同一虚拟财产可能同时为多种权利之客体,虚拟财产权也并非单一的权利而是包含多种权利的权利束。虚拟财产作为多元权利的客体属性是由其信息本质所决定的,同一信息的不同内容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权利。《民法总则》第127条将虚拟财产定位为民事权利的客体,但并未指明其属于何种权利的客体,这为虚拟财产作为多种权利客体的定位提供了解释论的基础。司法实践中法院在处理虚拟财产权纠纷时应根据个案被侵害的法益判断被侵害的虚拟财产是作为何种权利之客体进而选择相应的裁判规范。
其他文献
<正>高居翰在文章《写意——中国晚期绘画衰落的原因》中提出写意是中国晚明绘画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似乎把晚明时期绘画的衰落的主要原因归结于大量写意作品的出现,而这些写
如何实现对环境效率更准确的定量评价,是国际上从事DEA研究的学者们当前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传统DEA效率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评价过程中期望产出与非期望产出之间的差异以及
<正> 演讲,也称讲演,演说,即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阐述某一事理,是将言语、情感、姿态诸方面进行综合的口语交际形式。 著名的
针对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具有非线性、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传统的数学模型进行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高安全风险评估性能,将RBF神经网络理论、粒子群算法
目前建构主义理论虽然流派众多 ,但均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 ,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 ,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将
客户忠诚度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拥有一批忠诚客户有利于企业在市场中永远保持较高的占有率,从而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对于这一可影响企业未
期刊
FDA
由教育部、英国文化协会、英国驻华使馆联合举办的中英职业教育“影子校长”圆桌会议于2014年6月26日上午在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有教育部职业与成人
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主要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的两种表现即入学机会的不平等、教育内容上的不平等进行了阐述;对
在人类学术思想史背景中 ,进化论和主体性构成了相互分离的两个不同的论题。但由于心理学与它们都具有密切联系 ,二者在心理学中实现了相互结合。在心理学诞生的初期 ,它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