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的兴趣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ok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中国画的欣赏教学,对于小学阶段来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美术创造的方法,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本文试图从课标中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出发,从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于中国画的欣赏水平,从画作中体会祖国的灿烂文明。
   【关键词】 中国画 欣赏 兴趣 体验
  
   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潘天寿说过,每一个国家民族,应有自己独立的文艺,以为国家民族的光辉。民族绘画的发展,对培养民族独立、民族自尊的高尚观念,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植根于华夏浓厚的文化沃土之中,跨跃不同时空,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涉及到中国画的教学,是在第三学段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开始出现:尝试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并在同学段的“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中出现中国画欣赏教学内容。所以本文对于中国画欣赏教学,主要涉及到的是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本文中所举的例子也多集中于五、六两个年级段中的课文。
   一、中国画欣赏的目的
   中国画,作为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体现着博大精深的中华精神,是我国历史的瑰宝。而中国画又具有笔法高度凝练的特点,用毛笔蘸墨画画,变化无穷,学生相对来说很喜欢。所以,对于中国画的欣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这对他们建立美学的概念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欣赏的方法
   1、从培养兴趣入手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认为小学美术国画欣赏教学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对于一些中国画作品有初步的印象,并从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如果对一件事物感兴趣,就会更多地去关注它,并对它印象深刻,学起来也特别容易。所以,我在教学开始,就试图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对你所要讲的作品给予关注,比如我在教学浙美版第九册《水墨画——动物》齐白石画虾的时候,就先从故事引入,说的是齐白石老人九十岁的时候,不光国人喜欢他画的画,许多外国友人也都慕名而来,只为欣赏齐白石老先生的画作,有一次,诗人艾青领着几个外宾去访问他,白石老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带他们参观画作,外宾走后,老人很不高兴。艾青问他为什么,他说:“外宾看了我的画,没有称赞我。”艾青说:“外宾称赞了,你听不懂。”老人说他要的是外宾伸出大拇指。后来艾青回忆这件事时,感慨地说:“老人多天真哟!”这是一个小故事,但一下子拉近了齐白石老人与学生们的距离,让学生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的老人形象,很快就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后面的作品欣赏就水到渠成了。
   2、体验教学,进一步激发兴趣
   还是以齐白石画虾为例,我对学生提了个问题:为什么齐白石画出来的虾都这么逼真呢。学生们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已经知道了是因为齐白石为了画好虾,自己养了一些青虾,每天坚持观察虾的不同状态,长此以往,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画出如此传神的虾来。到这里为止都还只是程式化的教学。我又说了,其实齐白石不只画虾厉害,画河蟹也很厉害,而且他画的河蟹的每条腿上都长满了细细的绒毛,你能猜出来他是怎么画的吗?这时候学生们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我让学生先拿着毛笔在宣纸上试试看,怎么样画出细细的绒毛来,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然后我告诉他们一个趣闻,出自齐白石的一位至交好友之口,说是有一次他看到齐白石画蟹的时候,先拿小刀在宣纸上划几道,然后再用沾了墨的毛笔去画,画到这些划痕上时,墨水自然就顺着扩散开来,从而形成了这些细细的绒毛。学生“啊”的一声,原来是这样啊。课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再次让学生们尝试:现在你们知道了方法,你能画出有细毛绒的脚吗?学生们再次尝试,但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还是以失败告终。所以,不要觉得好像掌握了窍门,齐白石老人的技术远比你们想象的高得多。同时引出其实齐白石老人本来是一个木匠,是凭着他惊人的毅力、持之以恒的态度,细心研究,才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从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断,学生们对于齐白石以及他的作品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多次在课外找我了解他的生平情况,有一部分同学还通过电脑,查到了很多的资料,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选择的欣赏作品要学生感兴趣
   国画经过千年的演变,其内容与形式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很多过去的一些作品拿出来让学生欣赏,已经很难让他们去理解,比如在教学浙美版第十册第15课《中国传世名作》时,里面所提到的步辇图以及捣练图,学生已经很难去体会到作品的内涵了,而且,光从外表上看,也很难达到美的共鸣,哪怕你再去找唐太宗的故事,或者文成公主的事,都跟这个没有多大的关系,绢本的质地,造成了我们通过投影看到的作品是比较模糊的,看不清楚,就更加无法对作品进行评价,唯一值得一说的还是这幅画的作者阎立本的其人其事以及在当时的超然地位。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讲的还是宋朝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相比而言,学生对于这幅作品更加熟悉,在现代的很多工艺品或者刺绣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所以学生的兴趣更大,我通过电脑,给学生们找到了一段视频,真实地再现了画中做描绘的北宋时期汴京汴梁河两边的景象,再结合画作,学生欣赏时仿佛身临其境。我还适时地引入了中国画与西方油画中一个最显著地区别,西方油画是采用焦点透视,一幅画的观察位置是固定,而我们的国画,则是采用的散点透视法。其中心点是在不断移动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反映我们浙江地貌特色的富春山居图。
   三、欣赏形式的多样化
   我们农村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纯粹从绘画技术的角度去欣赏作品,跟他们讲解工笔、写意的笔法;国画的分类以及演变过程,或者更多的专业术语等等,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培养他们对于国画欣赏的浓厚兴趣而已。
   中国画传统的欣赏教学,往往都是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们坐下下面听好就可以了,实际上我觉得对于中国画的欣赏,还必须要通过尝试、分析、讨论、体验、对比等一系列手段,正如上文中对于画蟹的过程体验,从而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有了兴趣,接触的中国画作就会更多,欣赏水平的提高自然是水到渠成的,而老师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画龙点睛而已了。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我觉得不光对美术课是这样,对于其他学科同样如此,因此,本着一切为了兴趣出发,通过对于中国画欣赏的教学,激发学生们自主了解中国画作品的兴趣,进而感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用有限的课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2011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出版
  [2]《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修订版
  [3] 万卷出版社《绘画常识一本通》
其他文献
随着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听和读一样是信息输入的方式,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语言的重要功能是交际,而听懂是进行进一步交际的前提。许多学生在考试时怕听力,尽管基础扎实,但缺乏技巧的训练、培养,听力成绩始终不理想。近年来听力测试在初中英语升学测试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中考英语听力测试的题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今天学习了NSE B00k 8 Module 4 Unit 2 The apples are falling down the stairs.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加上画面,学生很快理解课文,并掌握了重点句子。然后进行第二部分的练习,也进行的很顺利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让同学把这篇短文背下来,我再次拿起课本,课本描述的是一个男孩下楼时拿不了东西,而把鸡蛋打了,苹果从楼梯上的袋子里滚下来了,可乐撒了一
【摘要】 识字是读写的基础。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根据新《课程标准》在识字教学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①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学;②形式多样,在"玩"中学;③挖掘身边的资源,贴近生活识字;④学会方法,让学生学会学。   【关键词】 激趣 玩中学      识字是语文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
阅读能力的形成,尤其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对母语的长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慧心操作,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即展开文本细读。  下面是我教学《水》(苏教版国标本语文五下26课)时引导学生细读文本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沉醉朗读,把握文本的脉搏  师:用痛快的语气把题目读出来。  生:水——啊!(饱含痛快之情)  师:找出文中水给人们带来痛快的句子,用类似的感情读出来。 
小学生从会写一个字,到会写一句话,再到会写一篇作文是一个有序的、长期的训练过程。然而三年级正处于这个训练过程的过渡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所以抓好学生起步阶段的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上习作,成了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下面就自己的起步作文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一、激发作文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兴趣为人们的活动提供动力,它是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掌握素质教育的主动权。那么究竟如何构建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浅谈如下: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实效。   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的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氛围,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新标准英语》中明确指出 : 现在使用的新教材的一大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及张口说英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扩大以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学习英语并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已成为社会的需要。因此,加强英语口语教学已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也反映了外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由于应试教育等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学英语口语教学在实际教学中仍是一个常被忽略的环节,现从以下方面就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谈谈个
摘要:在幼儿园进行加减教学应以儿童思维发展为依据,开通多元渠道,重视看、想、听、说、做五结合,加强口述应用题、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之间的联系和转换,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简捷、有序引导幼儿获得和积累组成加减的相关经验,感受体验其中所蕴含的各种数学关系,充分调动加减运算的积极性,以培养幼儿分析、概括、迁移的思维方式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建立学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
《钟鼓楼》是刘心武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的主旨在于揭示北京“市民”社会斑斓图画的比较单纯、平和、生活化的情节。作品以北京钟鼓楼下一座四合院的九家住户为中心,以薛家的婚宴为主线,浓缩了近四十个人物的几代人生活于一天中的十二小时。全书只写了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这天从早到晚的十二小时,但却反映了这些人物的经历、命运、心理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好的种种活动,这也从而构成了一幅大家所说的当代北京市民生活的图画
【摘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激活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发展学生能力的对策:以"轻松和谐"为主旋,引生入"瓮";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乐意参与;通过入情入理的赛读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采用模像直观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利用口语交际课,从形象思维入手,挖掘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参与。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激活课堂 积极参与 发展能力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