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生态视域下高职德育的路径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当代高职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对人价值的发现,高职教育的目标取向不仅在于强调受教育者自身理性的提升,而且也在于尊重教育规律和人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健康的道德理性和价值理性,成为具备知行合一行为能力的个体。然而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却认为教育宗旨在“使人各有一业,否则教育无用”。今天,在科学主义、技术至上的理念下,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专业化被片面发展为“职业至上论”,一些高职院校更变成职业培训场,漠视培育学生公民素养、道德情怀和爱的能力,造成高职生的知识仅限于专业技能,对自然、社会及人类生活缺乏完整的认识,不能独立判断、反思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侵蚀,成为“经济的人”“技能的人”,而非“真正的人”。
  马斯洛曾指出:“人的创造性与自我实现、丰满人性也许是同一概念。富有创造性的人的特性是能随遇而安,能以变化为乐,能即席创造,能满怀自信和勇气地对待他毫无思想准备时面临的情境。”然而,生存在这个剧变的时代,面对苍白的教育生态,当代莘莘学子的精神、人格和灵魂又如何呢?一份颇具影响力的周刊曾对北京几所著名高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竟有93%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不少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反思批判的精神,以自我为中心,伦理责任感和忠诚度较差。与此相对应的是,面对升学、就业的压力,一部分人却表现出极度的不适应和不知所措,失意、压抑、自卑、神经衰弱,甚至自杀等现象都层出不穷。
  二、人文生态视域下高职德育的路径
  在重重迷惘和困惑面前,以高职德育为载体,努力建设高职校园生存和生命的人文生态,便成为提升高职生精神气质和生命价值的根本出路。
  高职德育的人文关怀既是尊重人性、丰富高职生发展内涵的需要,又是高职德育自身属性的体现。事实上,当前高职德育实效不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人文关怀的长期缺乏,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自由性及个体性价值。要实现德育的生态化,树立人文生态观,就必须在培养高职生职业生存和发展技能的同时,关心和满足他们个体成长、成才的需求,尊重他们自由和独立的个性,注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1.建设基于人文关怀的高职校园德育文化,构筑和谐人文生态
  如确立以学生为本的德育思想,实践德育养成和自主建构观念,强化制度建设的人本观念、人本内涵和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营造能体现出忠诚、正直、诚信、仁爱、自强等职业人文素养的校园,培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意识与情感融洽、平等真诚的人际和心理关系。
  2.在生态化的具体环境和教学环节中实践德育
  高职德育工作者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同时强化学生心灵的感悟,提高师生交流的深度和情感度,在培育学生对问题探索的情感体验中共享解决问题的愉悦和生命个体的自由,在平等的师生观下重塑丰富多彩的生命主体和色彩斑斓的生态课堂,将有限的德育课堂延伸到无限的校外实践天地。
  3.走向生活,融入生活世界
  教育即生活,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创造出自由的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教育只有植根于生活,努力超越课堂德育的道德说教,通过高职生喜闻乐见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和“三下乡”活动、校园文化和技能竞赛活动,走向生活,在鲜活、丰富的生活世界中开展“系统育德”活动,才能使高职德育真正跟上时代的发展,并保证自身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马长世.高职德育问题分析与理念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
  [2]马斯洛,林方译.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3]晏辉.心情培育: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J].教育研究,2006,(1).
  [4]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文教育:理想与现实[J].教育研究,2007,(11).
  (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2010年高考招生共分1733个本科专业。本科新增专业可分成两类:目录新增专业和高校新增专业。  所谓目录新增专业,是指专业目录添加了目录外专业的高校专业。目录新增专业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属于目录外的专业;第二,产生时间必须在1998年教育部颁布专业目录以后;第三,必须是第一次或者第一年招生,或第一次出现在专业目录上的目录外专业。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器试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交通信
课改,无疑是当今每所学校必须认真对待、用心完成的重要任务。但是,一些学校的教学活动依然是唱原腔、走老路,课程改革与常规教学成了“两张皮”。如何真正落实课改?对此,笔者进行了有益尝试,提出了“依托管理推进课改、凭借课改发展教师”的策略,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益与教学效率。  一、在常规管理中推进课改  1.要结果,更要过程  课改必须从备课的源头处抓管理,注重备课的计划性和实效性。备课组长应提前对集体备
近些年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师满堂灌,学生跟着学”的教学框架,犹如一阵春风吹进了现代教学课堂。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第一个环节是先学。教师经常会利用上课前的十分钟或者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室中看似鸦雀无声,其实很多学生只是走马观花地把课本看了一遍,脑子里仍是一片空白,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   笔者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先板书这堂
写作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智力活动,它可以反映一个人知识范围的大小、认识水平的高低、思维品质的优劣、写作能力的高下。作文教学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生作文能力能否提高,有赖于观察、阅读、想象、创造、表达等能力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正如“木桶理论”所揭示的,构成木桶的哪一块木板都不可或缺,也不可太短,否则必然影响木桶的
新课标规定,教学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然而在当今的数学课堂上,特别是在农村的学校中,数学教学还是以“满堂灌”的形式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及思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让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教师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四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当下,不少网站都发起了“微电影大赛”,有些大学校园也展开了“微电影制作”比赛,山东青岛也已经举行了三届“中学生微电影制作”比赛,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与制作者。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微电影创作的尝试  在微时代、微视频理念的引领下,我与学生也尝试着进行微电影制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就。如《梦起航》获广东省“魅力岭南”DV赛一等奖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为契机,以绿色循环、语言再创造的教学思想为导向,从关注学生需求的“晴雨表”,激发学习潜能的“智囊团”,鼓励语言创造“催化剂”的研究主线出发,探讨如何突显英语作业的“新意”,旨在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创造机会。  一、晴雨表:关注学生的需求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心理发展需求与情感发展需求,结合英语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
本节课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排列规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导入新知  笔者先设计了一个数字游戏,出示“找规律”的课件,让学生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如:  5,10,15,20,25,()...  1,1,2,4,7,11, ...  1,3,7,15,31,...  1,4,9,16,25,...  接着,笔者问:“
摘要:为了做好高三地理冲刺阶段复习备考工作,本文把整个高三地理的复习备考安排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题复习阶段,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阶段是综合训练阶段,要求学生对照《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联系实际,强化训练,全面提高,突破难点,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第三阶段是增强学生信心的阶段,教师重在指导方法,规范答题,从而坚定学生的自信心,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以乐观、自信、健康向上的情绪去迎
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时机和对象。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了浅显的探讨。  一、导入环节的提问策略  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入环节的提问,充分利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注意力最集中的那段时间,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求知识的欲望。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