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要有光,要有希望,要有书店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又一次看了一遍我们在2020年1月15日推送的关于书店营业时间调整的信息。那时候我以为,这只不过是每年春节期间例行的一次通知,等我们与亲人欢聚完毕,从故乡回到城市,重新开始一年的工作,书店也会照常开门营业,一如既往地迎接和服务每一位读者。但是,没有想到,就在我们发出这则讯息的时候,一场来势汹汹的瘟疫正在悄然降临,每一个人都不可幸免。
  从1月15日,到1月24日,仅仅过去了9天时间,一切都已判若云泥,面目全非。要知道,1月24日那天,是亿万同胞心目中传统的新年。这个日子里,应该有团聚,有笑声,有欢乐,有难得的自由与放松。可是,恐怖的疫情瞬间就吞噬了这一切。有的人,正在被死神拽着去往另一个世界;有的人,正在赶赴与死神决斗的路上;更多的人,在恐惧中不知所措,在焦虑中守岁以终。我所在的这座城市,在这一天里,拉响了一级响应的警报。这意味着,地无分南北,人不论老幼,都要让步于凶险的疫情。
  这对我们的书店而言,不是什么好消息,而是一个特别坏的消息。坏到什么地步呢?有同行不禁感慨,等不到解除警报的那一天,我的书店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有人不解,真的会有这么糟糕吗?我想说的是:会。书店不像其他行业一样,虽然同样的竞争激烈,但产品多元,利润丰厚,开门一天,管饱三天。书店不是这样,书店的利润非常微薄,一本书,从印刷、出版、发行、銷售,这样的市场闭环里,书店究竟能赚到多少钱?大概是开门一月,管饱一天吧。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一个月不开门,就要饿上三个月。而如果三个月不开门,真的就可能永远再也看不到我们了。
  有人说,一座城市里要有一个书店。这话没错。可是,没有人认真地想过,当一个书店岌岌可危的时候,这座城市要怎样做才能将它挽留下来?没有。人们会说,有那么多重要的行业,有那么多重点的企业,有那么多重大的产业,排着队都等着救济,书店能算什么。不看书,会穷吗?不看书,会饿吗?大多数时候,书店都被当作城市的点缀,而不是城市的必需。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困境。我们希望改变,但我们的声音太小。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变得比从前风平浪静的时候更加强大,更加有力。
  这样的勇气从何而来?当我们看到千千万万负重前行的医护人员奔赴前线的时候,我们有了这样的勇气;当我们看到无数的物资历经千山万水抵达疫区的时候,我们有了这样的勇气;当我们看到全世界的声音都在为同胞加油的时候,我们有了这样的勇气;当我们看到耶路撒冷哭墙之下聚集的信众在为中华祈祷的时候,我们有了这样的勇气;当我们看到与病魔抗争的患者,仍旧手不释卷读着他最喜欢的书时,我们有了这样的勇气。
  我们是书店,我们不仅仅只是书店,我们要努力走过这段至暗时刻,走向春天。不是为了我们自己,而是为了给予我们勇气、信念和力量的人们。我们希望,当他们脱下战袍卸甲归来的那一刻,当他们战胜病魔走出阴霾的那一刻,当他们在绝望中有如重生凤凰涅槃的那一刻,书店仍在,仍似莹莹不熄的灯火,守护着所有人的希望。
  带着这样的执念,我们拍摄了一组名为《书店之光》的照片。
  我们相信,阴霾终将消散,春天终将到来,病魔终将远遁,时间终将复活。
  我们相信,这个冬天我们失去的所有,在即将到来的春天会得到补偿,种子会再次破土而出,希望会再次勃然滋长。
  我们更相信,重归繁华与喧嚣之后,我们需要与过去来一场肃穆的告别,需要重新发现生活,需要深刻反思过往。
  劫后重生,不只是延续我们的生命,更是重塑我们的灵魂。
  要有光,要有希望,要有书店。这人间,如果有一个地方会永远等着你,那一定是书店。因为有人说过,天堂,就是书店的样子。
  久别重逢,期待再一次的相聚。在青苑,在春天,在新的日子里。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为了做这个专题,年前交予黄老先生的采访提纲,单单提问就洋洋洒洒列了几十条,内容涉及创作契机、创作语言、创作素材等。毕竟面对的是黄春明这样拥有着精彩人生、丰富阅历的台湾文坛重量级作家,不得不诚惶诚恐,搜寻与他相关的方方面面,力图更全面地呈现黄老的全部灵感与创意。但心中也隐隐担心,这么多的问题是否会引起老人家的厌烦与不满。  年后复工,收到黄老的采访回复,并附带了一封致歉函。函中,黄老表示
期刊
罗辑思维有种、有趣、有料  作者:罗振宇  出版社:长江文艺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本书根据罗振宇的互联网视频知识脱口秀《罗辑思维》创作。资深媒体人罗振宇对正在到来的互联网时代有深刻的洞察,他认为,互联网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它将彻底改变人类协作的方式,使组织逐渐瓦解、消融,而个体生命的自由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逍遥法外  作者:贺卫方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2013年
期刊
2019年下半年,由新华先锋策划的臺湾知名作家黄春明的绘本系列上市。这是继2014年现代出版社的“黄春明童话集”系列之后,这套儿童读物在大陆实现的再版。  黄春明一直是以台湾知名作家的身份而为两岸读者所熟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就以众多聚焦小人物的小说作品活跃于台湾文坛。但早在1972年,黄春明就参与策划了《贝贝剧场-哈哈乐园》并担任编剧一职,或许在当时就与儿童文学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到后来
期刊
我先做好了足够喝上一下午的咖啡,才把五感闭合,躲入自己头脑深处,把眼神放空,脸上摆出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我认真思考着我做《双鸟渡》这本书前前后后的经历。做一本书只有一种契机,这种情况可不多见。一本书的诞生,可以由多种截然不同的因素促成,其内在联系只有编辑本人心里清楚。  两种不同契机示例——契机一:九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走出象牙塔,对出版行业几乎一无所知的年轻编辑。虽然经验值为零,但新人惯有的热血
期刊
最近在微博上看了一则“闹剧”,某创业公司推出一款女性保健用品,请顶级流量带货大V推荐,全公司坐等大V推荐视频播出后蜂拥而来的购买者。结果几百万的视频播放量,几百人留言说“已经购买”,带来的却是零销售的尴尬局面。老板觉得被骗了,在微博吐槽大V是假的。围观群众却意外发现,这款女性保健用品本身也疑似假货,有网友点评笑称:骗子找骗子做广告,这真是一条谎言产业链啊!  很多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来自商场和职
期刊
编者按:  这次始料未及的疫情,讓全国上下在鼠年伊始陷入半停滞状态,春节后的复工时间一推再推。在病毒面前,大部分行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实体店面首当其冲。而对于原本就已如履薄冰的实体书店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书店不死,是所有爱书人一直为之祈祷的愿望。在2020年改版后的第一期“名社名店”栏目里,我们希望通过文字来传递书店活着的力量。  创办于1992年的南昌青苑书店,平日里是点亮城市的光,非常
期刊
“欸欸CD是什么啊?”  “就以前的人要先把歌刻在反光板上面才能听。”  “帅欸。”  上面这段文字,是从前Facebook有个叫《借CD》粉丝专页的自介。想象你是未来世界里,会发出这样疑问的一分子,那么欢迎,欢迎进入这本《我们的摇滚乐》。你会发现另一个更怪的“新”世界:一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1980年间,“摇滚乐”在台湾被引入、改造及产生影响的早期故事。  这本书的时间设定,也许对现今年轻读者、
期刊
对我而言,这本诗集绝对是关于自由的。尽管书名有“爱”,尽管婉瑜一直以来都是抒情高手。读《爱的24则运算》,俯拾皆是她古灵精怪的颠覆,以及重组事物的可能性。  诗集共收录73首诗,自自由由,不分辑。她自言:“毕竟漫长的时间也是流动的,没有分辑,大块的世界也是连续不断的,没有切割区分。”(《幼狮文艺》访谈)一本诗集形式的自由,意图撑构出对等时空的自由,然后诗人在其中释放思想惯习,释放语词逻辑,释放自己
期刊
联合文学是黄春明小说作品的台湾版权方。去年外图凌零得以顺利引进并出版黄老的小说集系列,与联合文学的积极促成与协作密不可分。而联合文学在经营已有的黄春明作品资源的同时,仍一直持续关注黄老的新近文学创作,不断在这位笔耕不辍的老人身上挖掘出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文学作品,为读者源源不断地呈现黄春明的文字魅力。  联合文学出版的“黄春明作品集”系列,包括小说集《看海的日子》《儿子的大玩偶》《莎哟娜啦·再见》《
期刊
2019年9月,在厦门举行的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上,《黄春明小说集》首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大陆重磅推出。该套图书的策划出版方厦门外图凌零图书策划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外图凌零”)特地邀请作者黄春明老先生,到现场举行新书签售会,并与读者分享创作的点滴。  虽然黄春明在台湾文坛被尊称为教父级的人物,但出于种种原因,其小说作品却一直未在大陆系统出版过。因此,外图凌零在争夺这套《黄春明小说集》版权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