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育德与传统文化的弘扬——高校《钢琴音乐赏析》教学中的课程思政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r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开设美育公共选修课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以美育人以美育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则,秉承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使命。本文从高校公共选修课《钢琴音乐赏析》课程思政教育意义,中华传统文化在该门课程中课程思政的应用,以及课程思政在该门课程中的教学特色等内容出发,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美育公选课《钢琴音乐赏析》教学中结合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和数字经济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域相关数据,运用熵权Topsis评价法、莫兰指数、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格局以及区域差异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持续增长,但区域“数字鸿沟”现象严重,呈现出东、中、西区域梯度式递减特征;省域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演化
围绕课程标准开展教育各要素之间的一致性研究已经成为课程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我国自开展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至今,先后颁布多项政策性文件,表明了课程标准对教材各个部分设计编写的统领性作用,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环节的落实程度影响着我国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而教材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作为检测、发展和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关系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研究教材习题与
工程项目参与者众多,项目结构复杂,提升组织沟通效率能有效实现工程建设目标。以两处教学园区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SNA理论,构建沟通网络模型,量化分析网络凝聚力、网络中心性及网络派系,探究EPC项目组织网络信息互通特征。研究发现EPC信息交互力强,沟通高效,但EPC管理优势并未完全发挥出来。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连续进行军事上的“围剿”和经济上的封锁,苏区生产发展受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困难。中国共产党主要运用了政策动员、宣传动员、组织动员和示范动员四种方式,在农业、工商业、财政、金融等领域加以应对,支持革命战争,改善了苏区民众生活并有效地缓解了苏区财政经济的压力。
期刊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宏观层面上重构了县城在城镇体系中的功能定位,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方向性调整,将深刻改变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图景。运用质性分析方法,以政策文件和相关文献为主要依据,在系统梳理县城定位沿革和审视其载体功能的基础上,对未来城镇化格局走向做出预测,提出大城市、县城、乡村相衔接的三级梯度格局构想。三级梯度的有效衔接,既有利于构建更合理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促进各类要素在“城—县—乡”之
中国区域发展与城镇化格局构建,既是国家区域经济布局与城镇化道路问题,也是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实施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目前已初步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的城镇化主体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期刊
物流业是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血管”,一旦“血管”不通畅,那么社会经济系统就会陷入发展的瓶颈,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本文采用模糊德尔菲法和Bootstrap-DEA模型研究我国物流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发展分异,从而剖析物流业发展趋势,找寻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方案。研究发现:(1)我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整体偏低,区域分异情况较为明显,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2)东部物流业技术效率偏高、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