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词语教学更扎实有效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41060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因此,词语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词语的教学却成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软肋”。在常态课中,老师们要么认为词语只是为学生的顺利阅读扫除障碍,因而无足轻重,完全可以交给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掌握,不必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要么叫上几个学生将查字典得出的答案公布于众;要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收效甚微。那如何让词语教学扎实有效,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呢?
  一、 分类补充,开拓词语的广度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一课生字学习都是重点。当然,由于各年级教学侧重点不同,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不可能像低年级那样,占据太多课堂时间。通过一些有创意的语文活动,有时可以轻松达到教学效果。请看他在执教五年级下册《祖父的园子》时的生字词教学:
  课始请三位学生板演听写,其余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分别听写三组词:
  第一组词: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在学生快写好时要求学生接着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轻而易举地启动了学生的思维。
  第二组词: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第三组词: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等三组词都写好后,薛老师又报出了“草帽”这个词,要求学生想一想该写在哪一组词的后面?学生面露难色,经过一番激烈的思考后怎么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糊里糊涂地在某组词后写上“草帽”!
  点评时,薛老师问写第一组词的学生:你为什么写“蚂蚁”而不写“草帽”?
  问第二组词的学生:“倭瓜”见过吗?吃过吗?这组词可归为什么类?为什么不写“草帽”?
  问第三组词的学生:你写的这组词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不写“草帽”?
  普通语言学的专家洪堡德说:“在汉语的句子里,每个词排在哪,要你字斟句酌,要你从不同的关系去考虑……”在薛老师的课堂上,三组词语,分类补充,避免了积累的无序;一个“草帽”,“闹”得满园春色,情趣顿生。或写、或看、或思,简单的生字词教学竟融合进了多维的教学目标,一切是这样的实在而又这样的灵动。这样的演绎开拓了词语的广度,令听者如醍醐灌顶。
  二、 比照品评,点燃词语的亮度
  汉字是审美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审美世界。由汉字组成的汉语系统更是一个灿烂的文化宝库,充满了审美的情致。曾看到李伟忠老师在《鼎湖山听泉》一课中的词语教学片段:
  (师先让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泉的词语,并分别将这些词语标红在大屏幕上演示的课文中。这些词是:淙淙、清亮、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接着,师通过课件演示,只将红色的词语留在原来的位置,而将其余的文字抹去。)
  师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分成两类。学生说一类是泉声,一类是泉水的。师按学生的回答重新排列词语,分成上下两组:
  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
  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师:第一组词描写的是作者听到的,我们可以称它为“入耳”(板书);第二组是作者看到的,我们可以称它为——
  生:入目。(师板书)
  (指名读这8个词语,听一听能感受到什么?)
  生纷纷谈感受:仿佛感到泉水在山中哗哗地流,发出淙淙的声音;泉水好听等。
  师问:好听的声音用哪个词形容?
  生:悦耳。
  师:那么“很好看”,你们用哪个词语形容?
  生:悦目、赏心悦目。
  齐读第一组词语。
  师:第二组词让你有何感受?
  生纷纷谈感受:感到泉水是山的魂,无处不在;泉水是很清亮的,一眼能看到水底的石头;从“交错流泻”发现泉水的支流非常多等。
  师:通过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鼎湖山“泉声优美动听,泉水清澈丰盈”。让我们读好这一段。(生看着课件中的两组词语,一边读,一边从中选出相应的词送入课文的语段中,边读边形象地体会“听中有看,看中有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言语,一定要让“词深入到儿童的精神生活里去”,“成为他们意识中带有深刻内涵的东西”。在这个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巧妙地运用课件演示,让词语从课文中来,并结合课文理解、体会它们的意思,当学生对这些词语有了感觉时,再将它们送回课文中去。
  三、 背景铺叙,触摸词语的温度
  汉字是表情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情感世界。文本中的每一个词都投射着作者深刻的体验,是作者情感世界的敞开。因此,教学时可将目光聚焦于此,上下求索,前后勾连,从而触摸语言的温度。如在执教的《青海高原一株柳》,词语教学值得品味:
  在初读检查时发现学生“哦”一句读得不流畅,师说:“哦”该怎么读?师出示字典中的两种读音以及两种读音的意义,让学生辨别“哦”在课文中表示惊奇,读第二声。师继续追问:你从课文第四小节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惊奇?让学生找一找。
  字词教学,不是简单地指在字词读音上一遍又一遍地机械认读,而是在课堂上老老实实地指导学生查字典,以培养学生对语境中字词意思的把握能力,然后引导学生由词义阐发开去,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构筑“这棵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树”的具体烙印,再将每个人心中不同的柳树形象聚拢到“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上。这样学生在感受柳树独特形象的时候,心中产生疑问,引发了学生的后续学习。“哦”一词的教学也就渐渐“厚实”起来了。
  香港散文大家董桥说: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是有呼吸,有脉搏,有翅膀的。词语教学,不应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为词语是表达的“元件”,是学生人文素养的体现。因此,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尧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的世界,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现的鲜活元素,让词语教学提升语文的生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怎样才能较好地提高中专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必须激起学生的学习渴望,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学方法,重视数学机智教学。  关
【摘要】当初中生处在人生发展关键阶段,学生管理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更是多样化的,同时学生管理工作也是富有挑战性的。当代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特点是多数娇生惯养,依赖性强,独立自主能力差,人际交往经验少,遇到挫折焦躁不安,导致自卑感和孤独感。同时,他们渴望自由,思想活跃。针对初中生的特点,结合新生具体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从新生入学开始,深入到学生中去,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成为学
在近20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我苦心经营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并用心体会、感悟和收获着点点滴滴的惊喜,从而有了少许的智慧做法和经验。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教师个人表演和展示才能,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师生互动中共同构建知识,共同激发生命活力的过程。  在每一节课上,师生的心态在变,经验积累在变,还有诸多偶发事件,这一切都挑战着教师的教学智慧,要求教师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智慧点亮
内容摘要:“Z+Z”教学软件可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直观化,无论教师教学演示,还是学生动手实验,都可以在直观感、立体感、动态感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另外,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关 键 词:初中数学、“Z+Z”软件、直观性 、举例  “Z+Z”教学软件进入初中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学案”,是指用于课堂教学的,既有知识点归纳、解析、逻辑分析与教学过程,又有课后练习思考的一种有助于教师教学与学生课堂学习的文字材料。由此可见,这种课堂学案材料是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也是学生最终落实知识点的重要载体。本文就高中地理学案的设计与教学应用,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学案 有效性  地理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稳中求进”的政策基调下,市场预期今年货币信贷会适度放松,M2增长将恢复至14%,新增人民币贷款将达8万亿元。但是,对于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而言,对金融支持能够明显改善的预期不宜过高。  单从贷款规模看,2011年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即便今年新增贷款规模达到8万亿元,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长仅14.8%。  而且,虽然自去年11
摘要:近几年来我到各个乡镇了解音体美学科的教学情况,结果都很不理想,教师基本都是兼职,更谈不上专业了。教学条件、教学实施等都较差,但即使这样我们的教师们还是坚持在开课,确实不易,所以每次在乡镇听完课,我都说,既然上这门课那就要上好每一节课,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备课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二、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正面表扬为主。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精神饱满,语言要形象生动但也要爱严并重。我相
【摘 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英语教学存在诸多的不便,如父母教育的缺失,学校里从众现象严重,对不良的习惯同学的学习的很快,在英语学习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农村的英语教师们。本文试图从初中英语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入手,探讨村寄宿制学校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英语教学现状 对策  为了提升农村教育水平,不给“留守儿童”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