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彰显素质教育理念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lyse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的内涵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是每一位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所以就应该立足于优化课堂教学,精心設计出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让每名学生发挥出聪明才智,使其自主动手,提出自己的观点。每位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能够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来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因材施教,时刻联系实际,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去。
  关键词:主体;合作;探究;体验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在全面发展中逐步发挥出其核心地位。因此,随着学校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又该如何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下面就結合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还学生自由的探索空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认为如果改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场”,不但可以促使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使其数学思维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所以,我在教学中力求以生为本,根据孩子们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问题,对所设置的探究问题,考虑到全体,由简到繁,适时拓展。同时分清角色,力求突出孩子们的主体和老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的舞台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
  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数字排列”时,我打破常规,让他们自己课堂预习,提出问题,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任其讨论,让他们产生认知冲突,我再适时引导,必要时让他们进行小组辩论。在教学“连线法”时,突出要求用怎样的算式表达,一下子把问题的难度加大。随即孩子们就主动动手、动脑探索,我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地问“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会和刚刚学的“十位固定法”和“个位固定法”对比,发现此路不通。这样孩子们一定会在多种思维碰撞中得出结果,就水到渠成了。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传递的控制系统。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反馈原理,可以及时调节教学过程。
  在旧知识复习中,我采用提问、请学生上讲台板演和学生演示等手段,积极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新课结束后,我会出示多样化的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练习题,让孩子们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探究,并让其叙述探究的过程,从而来培养学生的钻研进取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练习的教学中,开展各种竞赛,采用“抢答”“看谁的眼力好”“打擂台”“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谁最牛”等形式,极大限度地激发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把竞争意识有机地渗透到教学之中,从而激励学生去思考。
  三、学以致用,生活体验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的教育理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我们的生活,学好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的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就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经验,那么就要告知孩子们多留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只有让孩子们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消化知识。有些数学知识不是通过课堂上传授就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和发现,使其主动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事例,从而使孩子们更深刻、更具体地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课间我把孩子们带到运动场上去走一走、跑一跑、测一测、量一量,让他们感受到50米、100米的距离;在春游的过程中使其感受1千米、10千米的路程;在学校的跳蚤市场和假日上菜市场中,让学生看一看、称一称、掂一掂水果和蔬菜的质量,让他们感知100克、1千克等的实际质量。这些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总之,教育的内涵在于发现人的价值,挖掘其潜能,发挥其个性。而每一个学生既是活生生的主体,又是素质教育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因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学生为主体是我们每名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时刻注意学法指导,要给孩子们预留空间让他们去遐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只有这样才算是抓住了教育发展的根本——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1]许浩.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10).
  [2]蒙中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9).
  编辑 赵飞飞
其他文献
《小山羊和小熊》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一篇童话故事。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好题材。我着重体现两个德育渗透点。  一、礼貌待人,送温暖  教材是德育的载体,课堂是德育的一种途径,德育渗透要立足教材。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落实。  1.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课伊始我出示小山羊和小熊的图片引入课题: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
摘 要:每个班级多少都有几个看似不和谐的音符——问题生,这部分学生好比大树下的小草,如何能让这些缺少阳光的“小草”感受“阳光”的温暖,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班级;问题生;体会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班级内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关心和重视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
摘 要:如今的音乐课堂上,教学内容较之以往更加丰富多样,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不仅仅学会唱歌还能够鉴赏到殿堂级的音乐作品,教师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们教学相长,具备了更高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特色;素材  现实教学中,我们偶尔也会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够准确,以致脱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音乐素材来上课,引导孩子们充分感受、表现音
摘 要:班主任是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中坚力量。班主任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主要通过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方法得当,班风就正,学风就浓,学生就会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究竟应该如何卓有成效地管理班级呢?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班级制度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设计也展现出一种新面貌。新的作业设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挥出了新的作用,使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呈现出了一番新的气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简单论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条途径了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内容。“美育”即美感教育,是指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敏捷,易于发现和接受身边的美。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的美体现在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在诗句中描写的壮丽山河、秀美风景,体现在诗中寄托的充沛感情。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语文古诗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结合多年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音乐是一种能代表、反映人类内心情感的藝术,音乐能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表达我们内心的另一种“语言”。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音乐则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感受和欣赏身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是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丰富见闻,使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良好品德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小学生轻贱自己生命、其他自然生命的事件频发,也在不断为小学生命教育敲响了警钟。开展生命教育不能只流于形式,教师在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过程
摘 要:课堂四十分钟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好坏是课堂是否高效的唯一指标,为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高效课堂所把握的几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强化练习;明确目标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怎样实现有效且高效的课堂,让高效的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实现这一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第二小学)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在进行不同层次的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成效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要实施诚信教育,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注重体验为主要途径。  关键词:诚信;激励;情境体验  我们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其中的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