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活注重体验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xmm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筱村镇第二小学)
  摘 要: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在进行不同层次的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成效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要实施诚信教育,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以注重体验为主要途径。
  关键词:诚信;激励;情境体验
  我们要建立一个“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其中的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历史已经反复证明,在一个诚信丧失的社会,不仅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很难建立起来,而且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都将面临倾覆和崩塌的危险。就个人而言,诚信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道德操守。因此,要解决诚信问题,就要从小开始,越小越好。小学是儿童接受学习的第一站,要把好小学诚信教育的关。
  一直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都在进行不同层次的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但成效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分析原因:一是学校德育未能通过一些有效措施使诚信最终成为学生的品行;二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无视学生的身心体验,将诚信教育等同于诚信知识的积累、诚信规则的传承,试图通过对诚信规范的强制灌输和全盘接受造就个人的诚信品质。“正因为如此,本来应当是充满了人性魅力的道德教育,变成了毫无主体能动性、没有道德意义、令人厌烦的灌输和说教,道德教育必须从这种传统模式中走出来。”因此,我认为,要实施诚信教育,就必须从学生的生活点滴出发,以注重体验为主要途径。
  学校教育有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容易纸上谈兵。面向生活,注重体验的诚信教育,简单而言,就是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实际中或是教师创设的接近生活的情境中,产生诚信体验,从而使学生养成诚信道德品质。具体地说,面向生活,注重体验的诚信教育,一是把德育活动置于个体的生活中,在生活中引导个体;二是从学生生活出发,选择切近儿童生活实际的诚信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诚信品质的内在生成;三是在突出儿童的自我理解、自主陶冶的过程中,坚持教育者必要的价值引导,追求更高的价值理想。人类的学习有接受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两种,而道德规范学习适合于体验式学习。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德育同样也是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因此,回归生活是当前德育改革的主要趋势,更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示,儿童个体诚信的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模仿到内化的过程。生活的“诚信”性质行为或“欺诈”性质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而以上这些“诚信课”的执教者,大多是跟孩子接触最密切的人,他们包括家长、老师、同伴。与家长相比,教师对于个体诚信观念和行为发挥的作用更大一些。这是因为父母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员,而教师是社会主流文化的象征。他们也包括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或商人、或同伴家长,他们会在孩子生活中无意间扮演一回“执教者”,给孩子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
  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与实际事物相关的背景。情境体验就是教师根据诚信教育的需要,创设适合的教育情境,使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活跃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情境体验,更好地使儿童形成诚信信念呢?
  首先,整合资源。借助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建立校内外资源相结合、学校社区资源相结合、学校社区有效互动的机制。合理利用学校活动室、图书馆等实践场地的平台,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家长及公安等社区教育队伍共同携手,加强教育力度。
  其次,开展活动。活动只有来自于生活,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去做。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儿童诚信的发展属于道德发展范畴,也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来说,以一种“平等”的方式去看待诚信问题,开展“日常行为我来评”“争当诚信小标兵”等活动,从生活、学习的小事着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化诚信情感,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最后,适当激励。激励行为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中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当学生站在正确的诚信立场的时候,教师就从正面教育,客观评价学生,使他们在肯定、表扬、鼓励中产生积极的心理需求,为诚信行为提供最深厚的动力源,从而使学生的诚信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总之,诚信教育带领儿童回归生活,正确面对生活,从生活和生活情境中体验诚信,因体验虚假、欺骗而珍惜诚信,因珍惜诚信而产生诚信品质。
  参考文献:
  [1]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J].教育科学研究,2000(7).
  [2]刘铁芳.面向生活 引导生活[J].教育科学研究,2004(8).
  編辑 高 琼
其他文献
摘 要:立足所在校,旨在解决三个问题:教师个性成长和全面发展需求的辩证关系;推进人尽其才;促进意愿教研与真实教研的转化。创造性提出P2P教科研社团模式,陈列出P2P教科研社团模式构架方式的策略,并以××校为例提出构建模式的五大要点:立足调查,对等服务,互助扎实,多方激励,以情补勤等来调动教师教研激情,确保模式构建的高效和顺利。  关键词:P2P;社团模式;个性  ××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师资流动性大
《小山羊和小熊》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一篇童话故事。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的好题材。我着重体现两个德育渗透点。  一、礼貌待人,送温暖  教材是德育的载体,课堂是德育的一种途径,德育渗透要立足教材。因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落实。  1.在揭示课题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课伊始我出示小山羊和小熊的图片引入课题: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
摘 要:每个班级多少都有几个看似不和谐的音符——问题生,这部分学生好比大树下的小草,如何能让这些缺少阳光的“小草”感受“阳光”的温暖,这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门艺术,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班级;问题生;体会  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班级内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同类型的后进生,关心和重视问题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班级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素质教
摘 要:如今的音乐课堂上,教学内容较之以往更加丰富多样,表现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不仅仅学会唱歌还能够鉴赏到殿堂级的音乐作品,教师们也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们教学相长,具备了更高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音乐教学;特色;素材  现实教学中,我们偶尔也会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够准确,以致脱离了音乐教学的本质。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音乐教师应当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始终围绕音乐素材来上课,引导孩子们充分感受、表现音
摘 要:班主任是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中坚力量。班主任落实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主要通过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方法得当,班风就正,学风就浓,学生就会健康成长。那么,作为小学班主任究竟应该如何卓有成效地管理班级呢?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班主任工作实际,浅显论述一些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策略;班级制度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的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作业设计也展现出一种新面貌。新的作业设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发挥出了新的作用,使小学数学教学越来越呈现出了一番新的气象。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简单论述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业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条途径了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的主流内容。“美育”即美感教育,是指学生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小学生思维敏捷,易于发现和接受身边的美。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古诗的美体现在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体现在诗句中描写的壮丽山河、秀美风景,体现在诗中寄托的充沛感情。因此,完全可以通过语文古诗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结合多年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音乐是一种能代表、反映人类内心情感的藝术,音乐能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是表达我们内心的另一种“语言”。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进取精神,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发展幼儿的音乐才能。”小班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陌生的环境会让他们情绪不稳定,焦虑不安,音乐则可以让他们放松心情,感受和欣赏身
摘 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开设这门学科的目的是鼓励小学生参与社会生活,在活动中增长知识、丰富见闻,使学生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良好品德的重要意义,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教育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小学生轻贱自己生命、其他自然生命的事件频发,也在不断为小学生命教育敲响了警钟。开展生命教育不能只流于形式,教师在进行生命意识教育的过程
摘 要:课堂四十分钟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好坏是课堂是否高效的唯一指标,为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方式,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构建高效课堂所把握的几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强化练习;明确目标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终生追求的目标。怎样实现有效且高效的课堂,让高效的课堂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实现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