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守志:在长征路上,我们杀敌最多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i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守志

  向守志,1917年11月28日生于四川省宣汉县南坝镇红庙村。8岁那年父亲离世,私塾中断。13岁那年为了抵账,他成为地主家的长工,同时也让他对社会、对地主充满了仇恨。1932年徐向前率红四方面军入川,1933年向守志也拉起一支40余人的队伍开始打土豪分田地。1934年他带领180多名游击队员参加了红9军,并参与反击蒋介石的六路围攻战。1935年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
  向守志去当红军的那天晚上,他的母亲一夜没睡,给他缝了两双布袜子,编了一双草鞋,第二天跑到村头送他的时候,嘱咐他多杀地主和敌人,一定要平平安安回来。但是他当红军越走越远,整天打仗,就连母亲去世他都无法回家。他说:“1934年6月,我带着100多名游击队员集体参加红9军,我第一个看见的是76团副团长刘昌毅,当时他20岁,我16岁,他看我个子高,带来的人又多,让我到2营4连当排长,我不当,我想从头干起,所以我给连长当了传令兵。不久,我喜欢上了连里唯一的一挺马克沁机枪,我告诉刘团长后,他亲自安排我当了机枪手。这种机枪每分钟能打600发子弹,杀伤力很强,每仗都是我们3个人掌握的马克沁机枪打死的敌人最多,尤其是反六路围攻战,真是打得两眼冒火。记得在黄茅垭战斗中,我军一次就击毙了国民党4000多人,俘虏1万多人,缴获枪炮上万件,包括在长征路上,也是我们杀敌最多。”那次鏖战结束,向守志被任命为副排长。
  1935年6月18日,他随红9军在小金川岸边与中央红军会师,当时向守志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这些红军的老大哥,他们的势力更加壮大,他们一起欢呼,一起跳跃,随后继续北上。他们一路粉碎国民党的统治,一路杀富济贫,赢得穷苦人的民心。1936年10月10日,他们终于走到长征的终点,并在甘肃古老而又贫困的会宁,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久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红9军的排长,被选派到中国工农红军大学初级科学习,学习期间他所在的红9军被编入西路军西渡黄河,开始西征,后来血战河西走廊,76团将士全部战死在那片沧桑的土地上,只有在红军大学学习的向守志、刘昌毅、徐斌洲3人成为幸存者。
  向守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3级八一勋章、2级独立自由勋章、2级解放勋章。1965年担任解放军第2炮兵首任司令员,“文革”期间被关押,1975年复出,先后担任第2炮兵第4任司令员兼党委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共产党第12届中央委员,第13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离休,同年第一次带着爱人和子女回到离别55年的老家给父母磕头烧香。
  采访手记
  昨天,南京军区好友冯敬向我提供了几名抗战老兵的信息,其中有南京军区原司令向守志。我很早就知道向守志,但以为他早就不在世了,冯敬告诉我,向司令还在,身体还很好,我立即请他帮我联系,希望见到向守志。冯敬特意通过组织关系,向军区相关部门打了一份采访报告,结果昨天一天跑了5个部门盖章,依然没有完全批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好通过关系私下联系,征得老人同意,让我们今天下午去采访拍摄。
  采访向守志将军,是在南京的民国建筑群颐和路8号。这个院子当年先后为汪精卫和阎锡山的公馆,现在是军区的一个活动中心。本来说好下午3点见面,不到两点我便接到司立刚的电话,他说首长已经到了活动中心,如方便现在即可过去,也能多聊一会儿。我和冯敬、培广3人很快赶到,见面后老人问长问短,非常随和、高兴。采访结束之后,老人主动为我题写了“战火人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摄影作品展览”的巨幅题字,除了向守志3个字和年月日像甜瓜一样大,另外22个字,每个字都像南瓜一样大。写完后老人喘着粗气问我满意不满意,我说非常满意,当他放下毛笔的时候,我们所有人都拍手说好。毕竟他是一位98岁的老人,作为将军竟然如此平易近人,让我感动不已。
  在军队,如果不靠关系,完全用公对公的方式采访,即使采访一名普通的团级干部,都会将“皮球”踢到上级批准之后再来,因为他们确实有铁的纪律。所以采访军人,尤其是采访高级别的军人,前期的联络非常繁琐。当我们聊到1940年的百团大战,98岁的向守志将军已经到了回家休息的时分,这时我不得不收起相机和他告别,故事也只能到此为止。向守志打仗无数,故事永远讲不完,如果你还想听他的故事,可以去买一本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向守志回忆录》,500余页,40万字,包括很多战争的细节,也包括他整整90年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5年1月26日
  江苏省南京市颐和路8号
其他文献
雅克·亨利·拉蒂格  雅克·亨利·拉蒂格,熟悉摄影的朋友多少都见过这位法国人拍的照片:呼啸而过的汽车,楼梯上跳下的姑娘,牵着小狗经过镜头前的女士。他的照片无关哲学命题与人类苦难,从内容上看来,是富家公子日常生活的写照,事实也是如此,拉蒂格于1894年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上层阶级家庭。他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一生没有受过战争之苦。他不但从来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从事过任何正式的工作。压抑而复杂的感情似乎
因“胡杨”精神所在,多年来我一直想去新疆拍胡杨。在拍摄之前,翻阅过大量的有关胡杨的摄影作品和相关资料,对于胡杨的特性、生存环境、天气和季节变化等情况进行了了解。这组照片是希望通过多重曝光的摄影技法,从另一个视角展现出胡杨独特的美。在拍摄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胡杨的精神所感动,我发现自己与这个有着千百年的生灵产生了感应,令我对胡杨充满了敬畏。  Q:这组作品灵感来自哪里?  A:多重曝光适用于多种题材,
照相机是我童年的玩具  大概九岁的时候,我在父母的指引下,到兰州市少年宫摄影班参加了培训,并不是特别深入地学习,老师们主要是培养一个孩子对拍照片的理解和一点点兴趣,拍摄的也多是些纪念照和城市风光之类的照片,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去学英语、学钢琴等兴趣班一样。当时教摄影的张懋德老师对我后来在摄影方面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教我们如何认识一个照相机、如何进行操作等一些摄影基本知识,每次拍完的胶片张老师也会帮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战略转移,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谈到当时的革命形势,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
(编者按)拍摄专题是摄影人学习路上的一堂必修课,但拍什么?需要多少数量?拍摄哪些画面?如何进行取舍?需要何种器材等都是我们要面临的实际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著名摄影家李泛来梳理一下拍专题时都要做好哪些功课。  李泛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创作奖” 获得者,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中华文化遗产抢救影像联盟副主席,出版有《凉山彝家》、《中国云南基督教》等专著。
锐化是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当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数码影像的特点是焦点发软、发虚,每一位影友在拍完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时都可能会遇到锐化的问题。本期我们学习如何通过锐化提升图片的品质。  数字课堂栏目推出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良知塾新媒体私塾创办人、《高手之路》作者李涛带来的“李涛说后期”。每期一个话题,通过杂志与视频结合的方式,给您带来最详尽的演示。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后期的疑问,也可发送邮件至
村落晨昏  清晨早起,登上村子对面的哈登平台,才不会错过一天中最美妙的时光。上世纪30年代左右,图瓦人接纳了前来避难的俄罗斯人,学会了盖这种异域风格的尖顶木屋。侧逆光下桦林村落一览无余,观看飘逸炊烟中的木屋,晨光中刚刚苏醒的牧人及牛群,嗅着混合了晨风的草木、松脂的芳香,是旅人必做的早课。  观景平台上拍张禾木照轻而易举,但显得千人一面,落入俗套。其实平台地势较高,因而可以发现村子是由两个巨大的台地
以往的手机只能进行数码变焦,这是一个体验并不太好的功能,因为数码变焦后图像质量会极具下降。但随着双摄像头手机越来越多,具备光学变焦功能的手机也开始增多,开始有手机能进行2倍的光学变焦。而随着手机摄像头像素的增加,即使稍微进行数码变焦,画质也比以前要好很多。所以现在我们也要改变下游戏规则,在需要变焦时,可以大胆用手机进行变焦拍摄,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  注意事项  什么时候该变焦  并非所有情况下都
“风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被人们描写了一千多年,酝酿出的诗词歌赋比山水多,随便一捞都是金句,以至于我们面对这个风景感叹的时候,胸中意气依然是古人的语言,这没办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名录中,西湖景区的名称是“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名称精确:西湖不只是杭州城里的一汪水,而是凝聚着中国传统自然山水观念、用文化营造出来的最具代表性的中国风景,与各种纯自然风景有本质的区别。  这地方是文化的精
微观世界虽然近在我们身边,却并非是我们所熟悉的,也不只是清晰再现的影像都会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王肇航以微距镜头拍摄的水滴,以抽象的造型和丰富的色调让观者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