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变焦拍远景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10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的手机只能进行数码变焦,这是一个体验并不太好的功能,因为数码变焦后图像质量会极具下降。但随着双摄像头手机越来越多,具备光学变焦功能的手机也开始增多,开始有手机能进行2倍的光学变焦。而随着手机摄像头像素的增加,即使稍微进行数码变焦,画质也比以前要好很多。所以现在我们也要改变下游戏规则,在需要变焦时,可以大胆用手机进行变焦拍摄,获得更好的画面效果。
  注意事项
  什么时候该变焦
  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变焦拍摄,在能通过靠近被摄主体拍摄的情况下,通常还是靠近拍摄效果更好。但像风景、动物等题材,变焦就在所难免了。就像例图中的织巢鸟,即使站在树下拍摄,直接拍到的画面也不够大,此时使用变焦是你获得好照片的唯一途径。
  控制比例
  我们使用的是具备2倍光学变焦功能的iPhone 7 Plus拍摄织巢鸟,当然未来具备类似功能的手机会越来越多。并且如果你使用的是2000万像素以上的单摄像头手机,也可以大胆尝试数码变焦。在变焦时无论哪种手机,都有控制变焦比不要超过4或5倍,否则画质还是会明显下降。
  注意防抖
  无论光学变焦还是数码变焦,都意味着将画面放大,因此对防抖的要求也会提高。我们建议你双手拿着手机,并尽量让手机贴近身体进行拍摄,或是找栏杆、扶手等支撑物来帮助获得稳定的支撑。
其他文献
在当今世界摄影收藏的市场上,他的作品并没有破拍卖纪录,原因十分简单,没人肯拿出来拍,他的东西太珍贵了,不再流通的艺术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2014年5月,大名鼎鼎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说凡是喜欢吃米饭的都是集体主义者,喜欢吃面条的都是自由主义者。我想论文的作者一定忽略了艺术家这个群体,面条和米饭都喜爱,却都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向往自由的灵魂。  有一位艺术摄影大师,我猜他一定是极其喜爱“
自从用手机拍照以来,几乎完全告别了卡片机,因为论方便,卡片机不如手机;论成像,卡片机又比不了无反、单反。所以本人至少三年没有触碰卡片。此次德法之行,除了主战相机索尼A7RII之外,备用机选择了黑卡?RX100IV。因为RX100IV轻巧便携,或许可以帮我应对不时之需吧。不过仅仅开机试拍了几张,RX100IV便改变了我对卡片机的旧有观念。  成像品质  多年未用卡片机,很大程度还是对成像素质的不信任
塔吉克族人口虽少,却历史悠久。塔吉克的姑娘们爱梳辫发,头戴圆顶绣花棉帽,且能歌善舞,俏丽多姿。2016年7月,摄影师张旭葵深入新疆喀什地区柯尔克孜州塔什库尔干县进行创作,完成了这组塔吉克少女的拍摄。张旭葵拍摄的塔吉克人物作品既细腻又灵动,既飘逸又厚重,充分展现了塔吉克少女的人物特征及民族特点。塔吉克少女 张旭葵 摄
雅克·亨利·拉蒂格  雅克·亨利·拉蒂格,熟悉摄影的朋友多少都见过这位法国人拍的照片:呼啸而过的汽车,楼梯上跳下的姑娘,牵着小狗经过镜头前的女士。他的照片无关哲学命题与人类苦难,从内容上看来,是富家公子日常生活的写照,事实也是如此,拉蒂格于1894年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上层阶级家庭。他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一生没有受过战争之苦。他不但从来没有上过学,也没有从事过任何正式的工作。压抑而复杂的感情似乎
因“胡杨”精神所在,多年来我一直想去新疆拍胡杨。在拍摄之前,翻阅过大量的有关胡杨的摄影作品和相关资料,对于胡杨的特性、生存环境、天气和季节变化等情况进行了了解。这组照片是希望通过多重曝光的摄影技法,从另一个视角展现出胡杨独特的美。在拍摄的过程中,深深地被胡杨的精神所感动,我发现自己与这个有着千百年的生灵产生了感应,令我对胡杨充满了敬畏。  Q:这组作品灵感来自哪里?  A:多重曝光适用于多种题材,
照相机是我童年的玩具  大概九岁的时候,我在父母的指引下,到兰州市少年宫摄影班参加了培训,并不是特别深入地学习,老师们主要是培养一个孩子对拍照片的理解和一点点兴趣,拍摄的也多是些纪念照和城市风光之类的照片,就像现在的孩子们去学英语、学钢琴等兴趣班一样。当时教摄影的张懋德老师对我后来在摄影方面的成长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教我们如何认识一个照相机、如何进行操作等一些摄影基本知识,每次拍完的胶片张老师也会帮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之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从中央苏区和南方苏区开始战略转移,最终抵达、汇聚于陕甘苏区。  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陕北瓦窑堡党的积极分子会议上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谈到当时的革命形势,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此,“长征”一词进入史
(编者按)拍摄专题是摄影人学习路上的一堂必修课,但拍什么?需要多少数量?拍摄哪些画面?如何进行取舍?需要何种器材等都是我们要面临的实际问题,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著名摄影家李泛来梳理一下拍专题时都要做好哪些功课。  李泛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摄影金像奖“摄影创作奖” 获得者,第24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评委,中华文化遗产抢救影像联盟副主席,出版有《凉山彝家》、《中国云南基督教》等专著。
锐化是数码摄影后期处理当中的核心技术之一。数码影像的特点是焦点发软、发虚,每一位影友在拍完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时都可能会遇到锐化的问题。本期我们学习如何通过锐化提升图片的品质。  数字课堂栏目推出由中国摄影家协会技术与器材委员会委员、良知塾新媒体私塾创办人、《高手之路》作者李涛带来的“李涛说后期”。每期一个话题,通过杂志与视频结合的方式,给您带来最详尽的演示。如果您有任何关于后期的疑问,也可发送邮件至
村落晨昏  清晨早起,登上村子对面的哈登平台,才不会错过一天中最美妙的时光。上世纪30年代左右,图瓦人接纳了前来避难的俄罗斯人,学会了盖这种异域风格的尖顶木屋。侧逆光下桦林村落一览无余,观看飘逸炊烟中的木屋,晨光中刚刚苏醒的牧人及牛群,嗅着混合了晨风的草木、松脂的芳香,是旅人必做的早课。  观景平台上拍张禾木照轻而易举,但显得千人一面,落入俗套。其实平台地势较高,因而可以发现村子是由两个巨大的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