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年贫困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不可回避的现象。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是否幸福安康,社会公平的实现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研究以石家庄市城镇老年贫困群体为研究对象,对社会救助现状进行实地调查,找出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老年贫困群体的视角出发,切实了解贫困老年人的需要,从而对提高救助水平提出更完善的建议。
關键词:城市 老年贫困 社会救助 石家庄市
一、石家庄市城镇老年贫困群体生活现状
1.家庭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单一。在调查样本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方面,28%的城市贫困老人家庭依靠打工;32%依靠政府救济(低保金);40%依靠养老金。家庭人均年收入方面,38%的城市贫困老人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01-2000元;13%家庭人均年收入为2001-3000元;17%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00元以下。整体来看,城市贫困老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城市贫困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单一,超过七成贫困老人生活靠政府救济或养老金,有超过一半的贫困老人虽然身体不好,但为维持生活仍然在坚持打工,这增加了他们的身体健康风险,也大大增加了其长期陷入贫困的可能性。
2.贫困老人健康状况不佳,医疗支出生活压力大。被调查者中有53%的贫困老人家庭月支出在2000元以上。支出方向方面,有71%的老人主要用于食品支出,28%的城市贫困老人主要支出用于医疗/康复。在4%的患有重病不能自理的贫困老人中,仅有5%的老人享受专项护理补贴,城市贫困老人专项护理补贴普及度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贫困老人健康状况不佳,自理能力弱。医疗康复和照料护理在贫困老人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有限收入与较多的医疗支出形成反差,医疗补助水平低使得贫困老人及其家庭承担的医疗压力大。加之收入水平低,有97%的贫困老人选择只有严重疾病时才去医院,这更加影响了其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
3.贫困老人娱乐方式单一、时间少。调查发现,电视、收音机等室内娱乐活动在城市老年贫困群体的娱乐活动形式中占比超过70%,室外娱乐活动占比较少。有4成贫困老人每周的娱乐活动时间在5小时以下,平均每天不足一小时,拮据的家庭生活使他们无暇娱乐放松。从社交圈来看,81%的老人[]平时和老伴一起或独处,社交圈子结构单一,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社交团体,贫困老人与其他居民的社交往来较少,这不利于城市贫困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
二、石家庄市城镇老年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1.保障金水平较低。在抽样调查样本中,70%的城市贫困老人表示保障金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对自己的帮助不大;29%表示保障金勉强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但仍偏少;仅1%表示保障金基本都可以满足自身需要。城市贫困老人认为政府保障金较少,在物价升高的背景下难以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有80%的老人认为保障金应提高到每月至少600元才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保障金缺口至少是50元,政府在保障金标准额度、社会救助福利方面有待改善。
2.政府和基层组织介入少。就贫困老人的日常看护而言,80%的贫困老人的日常看护来源于家庭,12%来源于政府,看护提供者8%来源于社区。绝大部分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由家庭来解决,政府和社区对其养老问题的介入较少,家庭养老压力无从分担。而且仍有44%的贫困老人并未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可见政府的救助范围仍然较窄,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在对贫困人群的养老救助方面配合较缺乏。此外,导致家庭养老负担重的原因还有家庭收入少,无力负担老人进养老院养老的费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贫困老人的养老帮扶少。
3.救助范围有限。河北省政府专项护理补贴专门针对困难或重度残疾人,对重病困难老人并没有进行护理补助。根据调查结果,15%的城市贫困老人享有专项护理补贴,此人群中近95%表示政府发放的专项护理补贴不能满足其需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投入力度的限制,石家庄市救助项目单一,对城镇贫困老人的救助仅仅局限于最低生活救助,对他们的医疗救助、日常看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救助项目还很欠缺。
三、完善石家庄市城市老年贫困社会救助的对策
1.保障金方面,适时适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在低保金来源方面,以政府为主体,采取措施鼓励和动员社会参与,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如积极鼓励对低保的捐赠,加大捐赠资金和物资使用的社会监督等,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增加财政在低保方面的支出,以适应河北省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建立物价上涨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标准联动机制,基于现实物价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生活消费指数,适时适度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并增加低保补差,整体提高低保增加幅度,提高对城市贫困老年居民的救助水平。此外,要加强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整合和衔接,尤其是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整合,多层次多方面提高城市老年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
2.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对医疗救助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是需要提高政府在医疗救助方面投入资金的比例,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给付救助资金,形成“第三方付费”的模式,降低贫困老人的医疗压力。二可在社会上募捐善款用于医疗社会救助,建立慈善医疗的相关机构用于接收社会捐赠,设立医疗专项基金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员。此外,政府和社区应多组织对贫困老人的医疗救助活动,如开展义务巡诊,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义务巡诊活动。积极鼓励医疗保健行业参与社会救助,增加社区购置医疗保健用品的补贴,实施医疗保健用品购买优惠减免政策,从而降低社区和贫困家庭采购成本,增加社区服务设施,为贫困老人的身体康复提供便利条件。此外,政府应扩大财政支出,适度增加专项护理补贴额度,提高补贴标准以满足贫困残疾老人的日常护理需求,为残疾老人的生活提供保障。扩大专项护理补贴的覆盖面,将患有重病或慢性疾病的贫困老人纳入补贴范围,对他们进行适当补助,降低其生活压力。
3.完善社区养老设施,促进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的融合。社会照料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子女应经常与老人进行沟通,定期陪老人聊天、外出和访友,使老人尽量不再感到寂寞。应利用媒体或其他平台改变人们对社会救助的观念,使人们对社会救助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消除人们对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老人的偏见。社区也要提供专员定期进行家访,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在社区内建设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建立老年人文化活动室,为老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增设健身器材,引导老人参加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文化联谊、舞蹈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和心情上的愉悦,为贫困老人和其他人群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使他们不再感到孤单。
参考文献:
[1]曹清华.老年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朱静君.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路径探索—以广州市J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陈友华.苗国.老年贫困与社会救助[J].山东社会科学,2015(07).
[4]白睿,乔东平,徐月宾.城市贫困老年人的政策支持——基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案例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3(02).
[5]李薇,丁建定.主体整合:构建中国多元化社会救助制度[J].社会保障研究,201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测度体系完善研究(编号:HB16SH006);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测度分析(编号:201603120406);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路径研究(编号:JRSHZ-2016-07036) 阶段性成果.
關键词:城市 老年贫困 社会救助 石家庄市
一、石家庄市城镇老年贫困群体生活现状
1.家庭收入水平低,收入来源单一。在调查样本中,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方面,28%的城市贫困老人家庭依靠打工;32%依靠政府救济(低保金);40%依靠养老金。家庭人均年收入方面,38%的城市贫困老人的家庭人均年收入1501-2000元;13%家庭人均年收入为2001-3000元;17%家庭人均年收入为800元以下。整体来看,城市贫困老人家庭人均年收入处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大部分的城市贫困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单一,超过七成贫困老人生活靠政府救济或养老金,有超过一半的贫困老人虽然身体不好,但为维持生活仍然在坚持打工,这增加了他们的身体健康风险,也大大增加了其长期陷入贫困的可能性。
2.贫困老人健康状况不佳,医疗支出生活压力大。被调查者中有53%的贫困老人家庭月支出在2000元以上。支出方向方面,有71%的老人主要用于食品支出,28%的城市贫困老人主要支出用于医疗/康复。在4%的患有重病不能自理的贫困老人中,仅有5%的老人享受专项护理补贴,城市贫困老人专项护理补贴普及度并不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贫困老人健康状况不佳,自理能力弱。医疗康复和照料护理在贫困老人家庭支出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有限收入与较多的医疗支出形成反差,医疗补助水平低使得贫困老人及其家庭承担的医疗压力大。加之收入水平低,有97%的贫困老人选择只有严重疾病时才去医院,这更加影响了其健康状况和生活水平。
3.贫困老人娱乐方式单一、时间少。调查发现,电视、收音机等室内娱乐活动在城市老年贫困群体的娱乐活动形式中占比超过70%,室外娱乐活动占比较少。有4成贫困老人每周的娱乐活动时间在5小时以下,平均每天不足一小时,拮据的家庭生活使他们无暇娱乐放松。从社交圈来看,81%的老人[]平时和老伴一起或独处,社交圈子结构单一,并没有形成固定的社交团体,贫困老人与其他居民的社交往来较少,这不利于城市贫困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
二、石家庄市城镇老年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
1.保障金水平较低。在抽样调查样本中,70%的城市贫困老人表示保障金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对自己的帮助不大;29%表示保障金勉强能满足自身的需要,但仍偏少;仅1%表示保障金基本都可以满足自身需要。城市贫困老人认为政府保障金较少,在物价升高的背景下难以满足自身生活需求。有80%的老人认为保障金应提高到每月至少600元才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保障金缺口至少是50元,政府在保障金标准额度、社会救助福利方面有待改善。
2.政府和基层组织介入少。就贫困老人的日常看护而言,80%的贫困老人的日常看护来源于家庭,12%来源于政府,看护提供者8%来源于社区。绝大部分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由家庭来解决,政府和社区对其养老问题的介入较少,家庭养老压力无从分担。而且仍有44%的贫困老人并未接受过医疗保健服务,可见政府的救助范围仍然较窄,与社区和非政府组织在对贫困人群的养老救助方面配合较缺乏。此外,导致家庭养老负担重的原因还有家庭收入少,无力负担老人进养老院养老的费用,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对贫困老人的养老帮扶少。
3.救助范围有限。河北省政府专项护理补贴专门针对困难或重度残疾人,对重病困难老人并没有进行护理补助。根据调查结果,15%的城市贫困老人享有专项护理补贴,此人群中近95%表示政府发放的专项护理补贴不能满足其需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投入力度的限制,石家庄市救助项目单一,对城镇贫困老人的救助仅仅局限于最低生活救助,对他们的医疗救助、日常看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救助项目还很欠缺。
三、完善石家庄市城市老年贫困社会救助的对策
1.保障金方面,适时适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在低保金来源方面,以政府为主体,采取措施鼓励和动员社会参与,增加资金来源渠道,如积极鼓励对低保的捐赠,加大捐赠资金和物资使用的社会监督等,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增加财政在低保方面的支出,以适应河北省现有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建立物价上涨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补贴标准联动机制,基于现实物价水平和低收入群体生活消费指数,适时适度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并增加低保补差,整体提高低保增加幅度,提高对城市贫困老年居民的救助水平。此外,要加强不同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整合和衔接,尤其是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整合,多层次多方面提高城市老年贫困群体的生活水平。
2.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加大对医疗救助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一是需要提高政府在医疗救助方面投入资金的比例,增加对医疗机构的给付救助资金,形成“第三方付费”的模式,降低贫困老人的医疗压力。二可在社会上募捐善款用于医疗社会救助,建立慈善医疗的相关机构用于接收社会捐赠,设立医疗专项基金帮助需要救助的人员。此外,政府和社区应多组织对贫困老人的医疗救助活动,如开展义务巡诊,安排专业人员定期到社区进行义务巡诊活动。积极鼓励医疗保健行业参与社会救助,增加社区购置医疗保健用品的补贴,实施医疗保健用品购买优惠减免政策,从而降低社区和贫困家庭采购成本,增加社区服务设施,为贫困老人的身体康复提供便利条件。此外,政府应扩大财政支出,适度增加专项护理补贴额度,提高补贴标准以满足贫困残疾老人的日常护理需求,为残疾老人的生活提供保障。扩大专项护理补贴的覆盖面,将患有重病或慢性疾病的贫困老人纳入补贴范围,对他们进行适当补助,降低其生活压力。
3.完善社区养老设施,促进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的融合。社会照料与家庭养老相结合。子女应经常与老人进行沟通,定期陪老人聊天、外出和访友,使老人尽量不再感到寂寞。应利用媒体或其他平台改变人们对社会救助的观念,使人们对社会救助有正确的认识,逐步消除人们对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老人的偏见。社区也要提供专员定期进行家访,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在社区内建设适合老年人的活动设施,建立老年人文化活动室,为老人提供学习和活动场所,增设健身器材,引导老人参加书法绘画、知识讲座、图书阅览、文化联谊、舞蹈等各类文体活动,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让他们保持心理上的健康和心情上的愉悦,为贫困老人和其他人群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使他们不再感到孤单。
参考文献:
[1]曹清华.老年社会救助的兜底保障问题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
[2]朱静君.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社会救助的路径探索—以广州市J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3]陈友华.苗国.老年贫困与社会救助[J].山东社会科学,2015(07).
[4]白睿,乔东平,徐月宾.城市贫困老年人的政策支持——基于北京市西城区的案例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3(02).
[5]李薇,丁建定.主体整合:构建中国多元化社会救助制度[J].社会保障研究,2013(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测度体系完善研究(编号:HB16SH006);2016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水平测度分析(编号:201603120406);2016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河北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路径研究(编号:JRSHZ-2016-07036) 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