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课堂,先改变自己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nngx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从理念变成实际,最终必然要改变课堂。改变课堂的乏味沉闷,改变课堂的急功近利,改变课堂的僵化刻板,改变课堂的喧嚣芜杂。然而,要想改变课堂,教师自身没有改变,结果不是缘木求鱼,就是南辕北辙。所以,要改变课堂,首先要改变自己。
  如何改变自己呢?古人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除了课堂中的历练外,课堂外的修为应该是有效的途径。
  一、提升内涵——善于学习
  一名教师,无疑需要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而精深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础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知识等,都需要通过各种学习来获得。
  学习,首先要多读书。书只有读多了,上课时才会底气十足。比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精通专业。学习数学教学是基础层次,学习数学教育高一个层次,学习数学文化就是更高层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仅仅掌握数学专业知识是不能成为数学人师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教师学点哲学,有益于治学、授业与修身。”因此,虽然是数学教师,但也应当像哲学家一样去深情地“仰望头上的星空”。如《守望的距离》、《智性时光》、《人生哲思录》等,读读这些书,就是在跨越时空与圣贤对话,不知不觉中滋养了心灵,温暖了生命,更有价值的是让我们从本质上认识、理解和把握教育。
  书籍不是快餐,读书应如品茗一般,慢慢地读,细细地悟。毕淑敏说:“日子一天一天地过,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辈子读下去,书就象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书的效力就体现出来了。”慢慢读书,书中的“涓涓细流”才会汩汩地流入我们的心田,我们在课堂上的举手抬足、一颦一笑才会散发出书卷气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教学教育有了源头活水,不竭地浇灌求知若渴的儿童心田,我们的课堂才会成为一方“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可以鉴照外部世界和内部心灵的天地。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学习不仅要打开书本,与学者先贤对话,也要向身边的人学。《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毛泽东同志也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要向名师学,向老教师学,还要向同行学习。向同行学习就是团队合作学习,它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团队中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资源,是促进我们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如现在,我自己的工作室有8名成员,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青年教师,条条框框少,有激情有创意,在利用多媒体方面有优势。我非常喜欢向他们学习,为师当“虚心学”。当然,更要向学生学,向儿童学也是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要以为儿童有的只是幼稚,其实儿童是最深刻的,因为他们最真实、最纯粹,他们身上有大人很难有的热爱和智慧,向儿童学习,更容易接近真理。
  二、铸塑认识——理解儿童
  在平时的教学中,大家常常为学生的种种任性与不作为感到焦虑。其实,教育是一个需要用智慧的营养不断滋养的艺术。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儿童的发展是根,儿童的成长是本。因此,只有走进儿童,我们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的本质;只有真正理解儿童,甚至让自己“变成”儿童,我们才能走向智慧的教育、心平气和的教育、不断探索的教育、孜孜以求的教育、动态生成的教育、艺术的教育。
  卢梭曾说:世界上有一门学问最重要,但这门学问最不完备,这是关于人的学问。在教育中,也同样有一门学问最重要同时也最不完备,这便是关于儿童的学问。很多优秀教师、名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十分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依据儿童的发展规律、探索规律,他们都有着明确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儿童观。要改变自己,我觉得要重新认识儿童,再一次发现儿童,把儿童研究作为一种品质,真正做到促进儿童发展。
  儿童应该享有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他们不仅为将来应该获得发展,还为当下需要享受生活。我们教育者的位置不应凌驾于儿童之上,应低下身来跟他们一同成长,用欣赏陪同他们的徜徉,用引领唤出他们的潜能,用爱围裹他们的身心。这样,我们就会成就他们由稚嫩走向成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在教育中,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个性,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心灵的自由,允许他们有不同的意见,允许他们用不同的速度探索和接受数学知识,而不要随意地给孩子贴标签,避免“马太效应”伤害他们幼稚的心灵;要运用“期望效应”,给予儿童十分的信任和真心的赞扬;运用“门槛效应”,通过由低到高的跨越,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对于所有儿童,都要注重适度 “留白”,运用“海潮效应”掀起他们思维的浪花,使课堂成为有效的磁场,进而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发展人的目标。
  山有巍峨,也有低洼;树有参天,也有灌木;水有大江,也有小溪;做不了月亮,星星同样以一点荧光为夜空带来一份诗意。人与人的差异是天然存在的,是客观的,我们应该量体裁衣,而不是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其实,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差异,我们的面前才能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花的世界,不是吗?
  三、寻觅方法——变革教学
  有效的“方法”是教师教育智慧的结晶。“外在”的精彩取决于“内在”的智慧,所以一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搜肠刮肚地想方法或模仿方法,而是通过学习,提高修为,不断累积自己的“智慧”,再由“智慧”去优选方法、创造方法,不断推陈出新,让学生不断受益,促进生命生长。这才能有效地改革教学,好方法才能在课堂上“随手拈来”,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心理负担,也才能独树一帜,让“源头活水”潺流不懈。可谓:为自己愉悦而创造,为学生聪明而创造。
  课程教学改革的知识分:事实性知识(学科知识)理解、记忆、再现、判断——这些是要记中学;方法论知识(学科方法、学习方法)解释、推理、运用、操作、拓展——这些要做中学;价值性知识(学科意义、学习意义)体验、反思、取舍、定向、创造、信仰——这些要悟中学。那么,如何变革学习的方式呢?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现有基础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兴趣、经验、感受、智慧等是学习的生长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是教学的重点。每一节课上,老师们如同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目的其一是让他们行走,其二是要让他们走上高速公路,并为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出口。
  大家都知道对学生而言,“要我学”和“我要学”产生的结果一定是很不一样的。余文森教授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学习的责任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那么很多奇迹就会出现。”学生其实是很有责任感的,多数都知道要学习。但是这个“知道”是因为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教育,而不是内在的兴趣和责任。因此,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到逐渐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理解所学的知识与他的生活、成长和未来的联系,这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态度、情感上有积极的自主性,学生才会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从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出发,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从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从教师的教学特色、教学个性考量,也要追求教师教书生活的幸福感。二者其实是圆融统整的。改变教学方式,就是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是以更加人性的方式贴近。在课堂上,无论是讲授法还是自主合作探究,都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和学习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所以说,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没有固定的,每个人都可以去创造。教师的课堂教学要用朴素、深入教育本质的方式,而不是花哨的、肤浅的表演。
  教学方式的改变,固然要靠课堂上无数次的实践、实验,也要注重课堂外跨学科,甚至跨教育的方法论的汲取。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曾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过一个报告《教育:财富蕴含其中》,有论者指出译文有误,应为《学习:内在的财富》。其实,译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确已是时代话语。教师要改变自己,学习应该是不二法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国棉一厂二三工小)
其他文献
【摘 要】回归中等职业教育现状,让人不禁感伤,作为主要承担培养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专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强调专业设置与生产岗位或职业取向相对应,培养目标上侧重于“以技能为中心”和“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中等职业教育不应该再继续沦为“制器”的作坊,它应该与所有教育类型一样,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将培养学生“何以为人”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  【关键词】人文教育;发展现状;语
期刊
一、取得成绩及存在问题  成绩源于圩塘小学数学组对计算的长程规划设计教学和六数备课组对分数计算的教学研究、计算的常规积累,和从育人的角度在课堂中对学生计算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本次测验是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简算能力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灵活性的检测。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是六数的主要内容。从检测结果看,学生计算基础扎实,过程规范,但对部分变式简算和计算灵活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二、原因分析及应对
期刊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正日益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追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应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下面以《倍数和因数》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迁移数学活动经验。  【片段一】把数学活动经验提升为数学思想  师:如果不给乘法算式,而是给出3、12、36,请围绕因数和倍数说几句话。  生:3是36的因数,12是36的因数;36是3的倍数,3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魅力  《观察物体》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在学生已初步学习
期刊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更加关注如何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下面我就以《认钟表》一课中的几个片段为例,谈谈有关有效教学的一些感悟。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的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升、概括科学的认钟表的方法。因此在设计本课时,要充分遵循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原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统计》为例,从“课前导入,激发合作意识;教学导入,提高合作能力;习题导入,培养合作习惯”等三个角度谈了实现小组合作学习高效性的策略,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高效学习  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延伸下,新课程标准在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积极探究小组合作教学的模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获得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期刊
一、学情分析  刚刚感受过温暖多彩的春天,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惊叹与热爱,他们对夏天有一种迫切需要了解的欲望。春天对于他们已非常熟悉,能说出很多描写春色的妙词佳句,可夏天,他们是欲言又止,脑海中只有一些朦胧、粗浅的意识,单单知道夏天特别炎热,能够去游泳,但到底有哪些动物夏天的活动比较活跃?不甚了解。再则,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许多水果、鲜花,一年四季都有,究竟哪些花儿是夏季自然成熟、开放的?学生就更难
期刊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爱因斯坦也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就能冲破狭小的领域,飞向广阔的认识世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想象的契机,充分发掘学生奇思妙想的潜能。  一、利用空白,放飞想象  在艺术创造中,艺术家们往往通过“空白”和“不完满”的形给欣赏者以无限广阔的想象空
期刊
英语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情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消除消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主渠道。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对英语学习以及英语文化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努力促使学生智、能、情、趣均衡发展,使认知、情感、意志三者相互促进,能提高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转变教师角色,
期刊
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教师不能像以往那样摆着“架子”,高高在上,而应该放下“架子”,让学生真正主动问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和学生平等交流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