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资源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snow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育理念的探讨
  当下幼教资源的现状
  毋庸置疑,现如今幼儿园教学尤其是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大多局限于原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无异,教学资源仅仅局限在教室内、园内,然而一般幼儿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一旦开展小组或者区域活动都很困难。
  但是不同于城市的是,其实农村有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只需要幼儿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规模将课堂带到大自然即可,只有把课堂和书本带到大自然才能有机会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至关重要的教育影响。
  只有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孩子感受自然之美才会对孩子的认知和学习带来提高。席慕蓉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在他的生活里没接触过大自然,譬如摸过树的皮,踩过干而脆的落叶,她就没办法教她美术。
  因为,这个孩子没有第一手接触过美。由此可见,自然的教育资源在孩子的一生中能够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只有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利用自然资源让孩子感受到季节的变换,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感受到自然之美。但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是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够全面,而自然资源的教育价值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利用不足,挖掘不够深刻。
  二、在生活中探寻科学教育
  众所周知,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我们探索的奥秘和知识,然而在很多幼儿教育的资源中却对生活中的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加探索,而导致在孩子的认知观念里没有对事物探寻的好奇心和行动力。
  著名的教育家沈从文的文学魅力就是来源于他小时候逃学经历——到街上看杀猪屠狗,打铁磨刀的小贩,看革命军杀人,农民头颅滚地……这给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他眼前所呈现出的人生百态,是他人的世界所没有的,这就说明孩子在街市上撒野打滚的经历给予他的成熟和智慧是远远超越课堂里背诵的文章。
  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不仅有利于开阔幼儿的眼界,还有利于开阔幼儿的思想和心灵,让他们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给他们的人生创造了美的感官和享受,让他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萌生出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1.在现代馆体验科学教育
  我们可以根据幼儿教育的主题安排,可以适当选择一些适龄的幼儿到现代体验馆进行一些科学实验的教育,带领孩子去一些认知需要的场馆进行科学实验的认知,让孩子在园外得到一些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
  孩子们好奇地参观一些航天模型,让孩子找到在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还可以让孩子去动手做一些航天模型,让孩子在生活中找到科学实验的乐趣。当然,我们在针对幼儿的教育同时,同时还要利用一些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可以组织园内的幼儿教师到其他园内进行观摩学习,挖掘园内自身的特色,组织科研小组讨论会进行一些科学研讨会,并请一些国内的一些知名教育专家进行一些教育培训,让幼儿园在稳健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这样既可以让彼此幼儿园之间沟通和了解,又可以彼此之间分享一些教育经验和教育科研成果,彼此竞争的同时又可以相互学习。
  2.整合课程,表现潜能
  我们在幼儿教育的探索中可以有机地将科学教育和美术活动有机结合,将一些枯燥的、深奥的知识变成具体的、生动的、富有情趣的感官知识,让他们对科学研究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例如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同时,可以在课堂上给予孩子以美的感受。让他们在玩的同时能够具有创造性地设计出自己喜爱的动物、人物等,让他们在设计的同时可以开发他们的右脑,让孩子们具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最好让幼儿在体验的同时又能够动手自己做,我们可以向幼儿提供石头、泡沫、铁块等材料,将这些东西放在水里,然后让孩子想办法让这些东西浮起来,同时又能够将浮起来的东西沉下去,这样在操作中让幼儿表现出对物体浮沉的浓厚的兴趣,又可以让他们在动手实践的同时锻炼手脑的能动性。
  3.让家长走进课堂,提高家长的科教意识
  幼儿园应该建立与家长的相互沟通,在开学之初,可以建议家长来园内进行旁听,并且要向家长及时发放幼儿科学教育的调查问卷,深入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并结合家长的职业特点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幼儿园也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的幼儿教育讲座,让家长能够真正受益,从根本上解决幼儿的家庭教育资源的匮乏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帮助家长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宣传和指导,让家长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正确把握科学教育的指导,丰富家长与孩子的亲子教育内容,提高家长的科学启蒙能力,让家园共同培养幼儿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和好奇探究的精神。
  三、结语
  本课题为广大的幼儿教师提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尤其是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需要补充和完善的资源还有很多,所以我们在探索科学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发和利用中还有很多的进步空间,这些都为我们资源的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常州科技实验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读写结合是一种“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观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的体现,其本质特征是“仿写迁移”,其价值指向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并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让“人本”与“文本”统一,“言”与“意”共生,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与语文素养的发展交融互生,进而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之美。  一、多元解讀,关注读写训练的价值追求  1.紧扣课标内涵要求,准确定位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
最近一直在阅读《蒋勋说红楼梦》这套书,跟随台湾学者蒋勋逐回去解读《红楼梦》,让我对这部伟大著作有了更深的理解。《红楼梦》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是因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读它,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和值得研究的点。《红楼梦》中对建筑、服饰、饮食、医药等细致深入的描写,引得无数专业人士去考证研究。我边读边想,作为一名教师,可以从这部书中领悟到什么,借鉴到什么?细细思考,启发还是很多的。比如
课程明确要求: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这种个性差异提供展示与互补的平台,营造一个轻松、平等、乐学
原始宗教理论,[英]E.E.埃文斯·普理查德著,孙尚扬译,商务印书馆,2001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从古至今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不同种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之间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这一现象也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19世纪以来宗教人类学的研究开始兴起,许多学者放弃研究已经成熟的高级宗教而转向关注原始宗教,试图以大量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研究宗教的起源、本质等问题。发生这种转向是因为宗教人类学家认为,对原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这不仅是为了增强眼前的教学效果,也是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学生从小养成勤奋学习,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后继学习的潜力才能更充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品质呢?我觉得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小学生识字、写字的品质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引子】  那天,学校全体教师兴高采烈地回到久违的校园,开展假期读书分享会。上午8:00~8:20,老师们流连在学校廊道的橱窗边,认真学习欣赏优秀读书笔记,并为自己将要参与的分组交流打腹稿,作准备。8:20~9:50,教师分三组,以年级部为单位分别参与小组内的简短交流,讲讲各自在假期中的读书情况。10:00~11:00,学校在不同地点同时推出几个读书推介讲座,每位推介者用20分钟时间向大家详细介绍
适性教育就是根据学习者的差异有选择地进行教育,也就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人格、兴趣和能力的差异,灵活地选择教育方式和方法的教育。  我接手田x所在的班级时已是四年级,孩子十一二岁的年龄,正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田x生活在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妈妈生他时已经是三十几岁,老来得子的父母对其简直是呵护备至,疼爱有加;爷爷奶奶更是极度溺爱,一群长辈所有的事都依着他,就连他说话结结巴巴的坏毛病,家人从来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获得发展的资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作为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如何形成自己的特色?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我园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