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语言信息,大脑要对其筛选、记忆,留下的自然都是重要的、感兴趣的以及一些过目不忘的。不可否认,多彩的语言确实能加强人们的记忆力,本文阐述了什么是语言色彩,论述了语言色彩的分类,并且就其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多的集中语体形式进行了探讨,证明了丰富的语言色彩对人们记忆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色彩;记忆力;表达
语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语言不仅可以传达本身带有的信息,还能传达出人们说话时的情绪,说话者本身对事件的看法等,人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语言获取的,人们的谈话、读书、看报等,那么人们对这些信息能否记住,能记多长时间,记得是否清楚除了与人们的大脑有关外,与信息本身也有莫大的关系。而其中语言色彩对人们记忆的影响最大。
一、什么是语言色彩
语言色彩广义上包括色彩词与色彩义,色彩词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红色、绿色、蓝色等;色彩义就是指色彩的客观性与象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色彩:指的是色彩的本身;2.形象色彩:是指词的内容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绿油油的菜园子,红通通的苹果等;3.感情色彩:语言代表的感情,有褒义与贬义等,例如“我父亲虽然同意我出国留学,但是不准我带一个红毛婆子回家”;4.象征义:象征手法的词汇,例如苍白的生命;5.引申义:在词语本身基础上演变的不同的意思,例如黑色幽默。
因此我们在面对语言时,要分清它属于哪种语言色彩,通过分析就可以知道它想传达的信息是什么,对它的记忆也不在死记硬背,加强了我们的记忆力。
二、形象色彩
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都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色彩因素,例如我们常说的“绿油油的××”、“红彤彤的××”、“白茫茫的××”等,为什么人们要在事物之前加上色彩修饰呢,原因就是有了色彩,这个事物才更完整,人们对它的记忆才会更深刻,大多数时候色彩甚至成为了人们的视觉焦点。张爱玲说:颜色这个东西,没有的时候最凄惨,有了颜色,使人感到安心。因此她把浓重的色彩语言带进了她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房屋、家具、摆设等无一不具备丰富的色彩。其实在人们公认的文学名著中,哪一个都离不开色彩的描述,例如中学课本中经常节选的《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片段“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等,这一段话中用了许多色彩语言,像赤、豆绿、五彩等等,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被公认为《红楼梦》中最精彩的一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如果失去了文采,没有了美,那么它是不会传播下去的。
三、感情色彩
1.分类: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色彩、贬义色彩、中性色彩
2.学会辨清感情色彩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词语结构就能够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一毛钱与一毛钱儿,大方与大大方方等。而有的词语本身就带着某种感情,例如趋之若鹜、闲言碎语、始作俑者等;而有的词表达的意思虽然相同,但是感情的轻重却不同,例如咬牙切齿与不共戴天,饱读诗书与博古通今等。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或遇见的时候能够根据这些词语的不同而推断出传达信息之人的真实感情,例如杜甫的“家书抵万金”,就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通过这种分析能够加深我们的记忆。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先要搞清楚其余的含义,轻重程度等,再使用,免得因为用语不当让人诟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某酒厂做的广告“××老酒,可以多喝一点。”这个“多”字就引起了人们的反感,最终不得不改成了“可以喝一点”。
四、语体色彩
1.分类:语体的分类方法较多,通常人们把语言文字作品的语体分为三类:口语、书面、文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是前两类,下面就着重讲解强两类语言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作用。
(1)口语语体
口语就是口头表达,人们通过嘴巴说出来的话就是口语,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口语进行更细的分类,可以分为谈话体、讨论体与演讲体。谈话体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应用的语言,不会出现很费解的语言或过于复杂的句式,这其中的代表就是老舍的《茶馆》,其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得非常生动,通过对老北京语言生动的描写仿佛让人置身于上世纪的四九城中,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这一鲜明的特点使《茶馆》成为了最成功的话剧之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经久不衰。演说体较谈话体要规范的多,是口语体中最正式的形式,领导的报告、教师的讲课等都属于演说体,演说体讲究的是语句通畅,感情丰富,有感染力,其中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记住了一个渴望平等的黑人;讨论体是介于谈话体与演说体之间的一种口语体,因为它既不像谈话体那么随便(有中心话题),也不像演说体那么正式(没有事先打草稿),例如记者访谈、答记者问等都属于讨论体。讨论体讲究通俗易懂,随机应变,面对人们的提问要应对自如,这对回答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例如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每年都会以不同的话题展开讨论,吸引了大批人们的关注。
(2)书面语体
书面体是最正式的语体形式,其规范性,抽象化程度都是非常高的,例如报纸的评论员文章,新闻报道、技术论文以及不同形式的应用文(总结、报告、通知等),都属于书面语体。书面语体讲究严谨性,规范性,文中多用长句,条理清晰,防止人们产生误解。尼克松访华时,两国协商的联合公报就因为其中一些词语的措辞过于复杂差点功亏一篑,包括我们如今常说的“海峡两岸”这一词,就是从其中的一句话“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提取出来的,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专用名词,一说到海峡两岸就知道是指台湾与大陆。书面语体还可以分为宣传体、科学体与应用体,宣传体虽然是书面性最弱的语体,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是应用最广泛的语体,例如广告、新闻、评论等。广告词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人们在购物时总是喜欢购买耳熟能详的品牌,因此广告词做得好能加深人们的记忆,例如“怕上火,喝×××”、“经常用脑,喝××××”等,都属于非常成功的广告语,一方面这些广告语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一眼就让人知道这个产品的功效,另外,这些广告语念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让人记住;科学体是最典型、最严谨的语体,例如技术论文、法律文件、外交书等,人们生活中接触科学体较少,非专业人员也不会对其有太深的记忆;应用体包括单位的公文,例如通知、报告、决定等,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启事、请柬等,这类语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点突出,没有“废话”,让人们直接就能看出来想要说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等缺一不可,使人们在拿到一份应用体文书时,第一时间就知道是说什么的,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应该干什么等,再配上图片等,一般人都不会容易忘记。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丰富的语言色彩对人们的记忆力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要学会分清场合,选择合适的语体与表达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去,并形成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祥. 在生活中寻找表演的乐趣——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之我见[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4)
[2]曾涌. 关于戏剧表演课程与高师学生专业化发展的思考和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08(05)
[3]苏建华. 浅谈综合大学中针对非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学生教学的新思维[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5)
【关键词】:语言色彩;记忆力;表达
语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语言不仅可以传达本身带有的信息,还能传达出人们说话时的情绪,说话者本身对事件的看法等,人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语言获取的,人们的谈话、读书、看报等,那么人们对这些信息能否记住,能记多长时间,记得是否清楚除了与人们的大脑有关外,与信息本身也有莫大的关系。而其中语言色彩对人们记忆的影响最大。
一、什么是语言色彩
语言色彩广义上包括色彩词与色彩义,色彩词就是表示颜色的词语,红色、绿色、蓝色等;色彩义就是指色彩的客观性与象征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客观色彩:指的是色彩的本身;2.形象色彩:是指词的内容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绿油油的菜园子,红通通的苹果等;3.感情色彩:语言代表的感情,有褒义与贬义等,例如“我父亲虽然同意我出国留学,但是不准我带一个红毛婆子回家”;4.象征义:象征手法的词汇,例如苍白的生命;5.引申义:在词语本身基础上演变的不同的意思,例如黑色幽默。
因此我们在面对语言时,要分清它属于哪种语言色彩,通过分析就可以知道它想传达的信息是什么,对它的记忆也不在死记硬背,加强了我们的记忆力。
二、形象色彩
人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都多多少少带有一定的色彩因素,例如我们常说的“绿油油的××”、“红彤彤的××”、“白茫茫的××”等,为什么人们要在事物之前加上色彩修饰呢,原因就是有了色彩,这个事物才更完整,人们对它的记忆才会更深刻,大多数时候色彩甚至成为了人们的视觉焦点。张爱玲说:颜色这个东西,没有的时候最凄惨,有了颜色,使人感到安心。因此她把浓重的色彩语言带进了她的作品,在她的作品中,房屋、家具、摆设等无一不具备丰富的色彩。其实在人们公认的文学名著中,哪一个都离不开色彩的描述,例如中学课本中经常节选的《红楼梦》中王熙凤出场的片段“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等,这一段话中用了许多色彩语言,像赤、豆绿、五彩等等,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被公认为《红楼梦》中最精彩的一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一篇文章如果失去了文采,没有了美,那么它是不会传播下去的。
三、感情色彩
1.分类: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色彩、贬义色彩、中性色彩
2.学会辨清感情色彩
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词语结构就能够表达不同的含义,例如一毛钱与一毛钱儿,大方与大大方方等。而有的词语本身就带着某种感情,例如趋之若鹜、闲言碎语、始作俑者等;而有的词表达的意思虽然相同,但是感情的轻重却不同,例如咬牙切齿与不共戴天,饱读诗书与博古通今等。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或遇见的时候能够根据这些词语的不同而推断出传达信息之人的真实感情,例如杜甫的“家书抵万金”,就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通过这种分析能够加深我们的记忆。因此我们在使用这些词语的时候,先要搞清楚其余的含义,轻重程度等,再使用,免得因为用语不当让人诟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某酒厂做的广告“××老酒,可以多喝一点。”这个“多”字就引起了人们的反感,最终不得不改成了“可以喝一点”。
四、语体色彩
1.分类:语体的分类方法较多,通常人们把语言文字作品的语体分为三类:口语、书面、文学。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是前两类,下面就着重讲解强两类语言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作用。
(1)口语语体
口语就是口头表达,人们通过嘴巴说出来的话就是口语,这是人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表达方式。口语进行更细的分类,可以分为谈话体、讨论体与演讲体。谈话体就是人们日常生活应用的语言,不会出现很费解的语言或过于复杂的句式,这其中的代表就是老舍的《茶馆》,其中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描写得非常生动,通过对老北京语言生动的描写仿佛让人置身于上世纪的四九城中,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打交道,这一鲜明的特点使《茶馆》成为了最成功的话剧之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出经久不衰。演说体较谈话体要规范的多,是口语体中最正式的形式,领导的报告、教师的讲课等都属于演说体,演说体讲究的是语句通畅,感情丰富,有感染力,其中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记住了一个渴望平等的黑人;讨论体是介于谈话体与演说体之间的一种口语体,因为它既不像谈话体那么随便(有中心话题),也不像演说体那么正式(没有事先打草稿),例如记者访谈、答记者问等都属于讨论体。讨论体讲究通俗易懂,随机应变,面对人们的提问要应对自如,这对回答者的素质要求很高,例如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每年都会以不同的话题展开讨论,吸引了大批人们的关注。
(2)书面语体
书面体是最正式的语体形式,其规范性,抽象化程度都是非常高的,例如报纸的评论员文章,新闻报道、技术论文以及不同形式的应用文(总结、报告、通知等),都属于书面语体。书面语体讲究严谨性,规范性,文中多用长句,条理清晰,防止人们产生误解。尼克松访华时,两国协商的联合公报就因为其中一些词语的措辞过于复杂差点功亏一篑,包括我们如今常说的“海峡两岸”这一词,就是从其中的一句话“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提取出来的,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专用名词,一说到海峡两岸就知道是指台湾与大陆。书面语体还可以分为宣传体、科学体与应用体,宣传体虽然是书面性最弱的语体,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确是应用最广泛的语体,例如广告、新闻、评论等。广告词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选择,人们在购物时总是喜欢购买耳熟能详的品牌,因此广告词做得好能加深人们的记忆,例如“怕上火,喝×××”、“经常用脑,喝××××”等,都属于非常成功的广告语,一方面这些广告语通俗易懂,简洁明了,一眼就让人知道这个产品的功效,另外,这些广告语念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让人记住;科学体是最典型、最严谨的语体,例如技术论文、法律文件、外交书等,人们生活中接触科学体较少,非专业人员也不会对其有太深的记忆;应用体包括单位的公文,例如通知、报告、决定等,还有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启事、请柬等,这类语体最大的特点就是重点突出,没有“废话”,让人们直接就能看出来想要说什么,时间、地点、人物等缺一不可,使人们在拿到一份应用体文书时,第一时间就知道是说什么的,发生了什么事,自己应该干什么等,再配上图片等,一般人都不会容易忘记。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丰富的语言色彩对人们的记忆力确实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的表达中,要学会分清场合,选择合适的语体与表达形式,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去,并形成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祥. 在生活中寻找表演的乐趣——音乐与戏剧表演模块教学之我见[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04)
[2]曾涌. 关于戏剧表演课程与高师学生专业化发展的思考和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08(05)
[3]苏建华. 浅谈综合大学中针对非影视戏剧表演专业学生教学的新思维[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