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尝”中起步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象版小学《科学》教材里有一类特殊的单元——“探究能力训练单元”。《十万个为什么》《猜猜猜》《我们的秋游计划》《自然法庭的听证会》……从这些单元别具一格的名称里,我们或许已能感受到其鲜明的特色。
  面对这类全新的单元,我们该如何展开教学和把握教学进度呢?
  我们不妨先从本类单元的设置意图说起。本套教材是以探究能力培养为主要线索构建起来的。每一册教材都各有侧重地承担着“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探究能力的培养任务。作为每册教材第一个单元的“探究能力训练单元”,实际上是该册教材进行探究能力培养的“准备”单元。即通过一些生动而鲜明的目标指向性强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对本学期将重点学习和掌握的探究方法和探究能力进行初步尝试和体验,为后面各个“综合探究活动单元”各有侧重地落实相关探究能力的不同层次或不同侧面的培养做好准备。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通过“探索自然”“我发现的环境问题”“问题银行开业了”“开发问题宝藏”四个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用不同方法进行观察的乐趣,体验发现问题带来的充实感,激发学生提问题的兴趣,鼓励学生做一个敢提问、爱提问的孩子。而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猜猜猜》,则通过“猜猜看”“猜对了吗”“猜猜猜”三个既相互联系又逐步递进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初步尝试猜想与假设,了解假设与事实的区别”。
  根据这一类单元的特点和创设意图,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适度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做到“浅尝”而“不止”。
  所谓“浅尝”,就是只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尝试运用某种探究方法,而不必刻意要求他们能够熟练运用,或者达到某种水平。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猜猜猜》第一课《猜猜看》时,我们只须调动学生围绕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大胆的猜想,并让学生知道,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猜测,只不过这种“猜”不是瞎猜,而是有根据地“猜”。至于学生在猜想时选择了哪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到底具有怎样确切的答案,甚至进行科学猜想、提出科学假说时需要依据什么样的原则和凭借什么样的技巧等,则都不属于本课要掌握的内容。教学本单元的第二课《猜对了吗》,则只需让学生知道猜想并不一定是对的,它并不代表着事实,猜想成立与否还需要验证。只要达到这个目标,这一课也就大功告成了。知道了教材编写的意图,我们在教学中,就没有必要担心会在诸如“为什么纸杯能烧水而纸杯没有着火”等问题上与学生纠缠不清了。因为,这一课并不要求我们把这些问题很清楚地解释给学生。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没有急于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把“皮球”踢还给他们:“是呀,纸杯为什么能烧水而不着火呢?”于是,再次引发了孩子们大胆而奇妙的猜想。有人说,纸杯外面有保护膜;也有人说是里面的水渗出来起到了保护作用……这些大胆的猜想不正是本单元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吗?最后,争论不休的孩子把最终判断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然而,我的回答仍然让他们感觉问题悬而未决:“大家的猜想真的好精彩,老师也觉得一会儿你有道理,一会儿他有道理。这样吧,这个问题我们先存到问题银行里,等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具体研究好吗?”看着孩子们为这些问题而苦苦思索的样子,我不禁窃喜。果然,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孩子拿着资料来告诉我,他已经找到了答案。
  所谓“浅尝而不止”,就是说,要让“浅尝”成为学生探究的起点。作为每一册的起始单元和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必须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兴趣和激情。在教学把握上,我们需要创造一种自然而宽松的环境,不必用过于严格的科学活动规则去束缚他们的科学学习活动。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探索自然》时,一列“盲人火车”着实让孩子们为科学学习活动感到兴奋不已:用手去摸,用鼻去嗅,用耳去听……这些观察方式在蒙上眼睛之后变得分外别致而有趣。他们兴高采烈地互相交流着,反复地尝试着,下了课还迟迟不肯离去。这个活动虽然没有教会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孩子们进行的观察活动也很难算得上是严格的“科学观察”,但这种宽松自由、不苛求规则与深入的“浅尝”,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科学的激情和动力。
  “浅尝”而“不止”,让学生在“浅尝”中自由体验,在自由体验中萌发探索的激情,在激情中起步,踏上科学探索的征程。这不仅是“探究能力训练单元”的追求,更是科学启蒙教育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责 编 晓 月)
其他文献
8月上旬,我在马来西亚8天,在多个公开场合,听到马来西亚执政集团国阵的华裔成员党马来西亚华人公会(下称:马华公会)一再赞扬中国共产党的制度,声称值得马华公会“学习”、“参考”、“仿效”。说实话,这在我外访经历中是极为罕见的。  3个月前,在大选中遭受重挫的马华公会,被在野党击溃,只剩下7个国会议员及11个州议员。当下,该党基层士气低落,党员期望产生新领导层,带领马华公会走出低谷。  马华公会号称拥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随之而来的是长达20年的经济停滞,GDP长期徘徊不前。对于“失去的20年”,日本各界时有探讨,但笔者认为,导致日本停滞的最大的根源在于整个社会的保守心态,日本不愿打破“坛坛罐罐”。   回顾历史,引导日本政治、经济、社会的巨大革命的力量都来自“外压”,即外国力量的强迫。第一次是明治维新,面对美国“黑船”炮舰,日本人决意敞开国门进行制度改革。另一次则是二战之后,
鲍勃叔叔   我第一次到纽约去,是上世纪70年代末,跟我的朋友波拉克·祖穆勒一起——他当时也处于流亡之中,身在瑞典。我们约好在那里会面,因为纽约正好处于斯德哥尔摩和墨西哥城中间的位置,又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用来暂时甩开流亡的窘况,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几乎是同时到达,在一间还算体面的酒店住下,价格离谱——曼哈顿完全没有价格合理的酒店。第一天早上我们出门游览,就像第一次去公园玩的孩子们一般兴高采烈
一、高考政治试题命题特点总结    从2006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政治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命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稳中有变。2006年高考政治试题总体“稳定”:一是突出能力,注重双基,知能并重;二是结构、题型基本不变,但创新亮点不断闪现。如选择题第24、25题以一道趣味智力题为背景,新颖生动,体现思维的创新性,第29题采用了古诗词,第34、35题的引言材料采用了表格形式,
根据国家标准,酸奶类产品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或主要原料制成,产品类别应该是酸乳或发酵乳。超市里酸奶种类众多,但只有少数酸奶含有益生菌。  目前,酸奶添加益生菌的方式有两种:发酵酸奶的菌种本身就是益生菌,发酵过程增殖的活菌还能起到促进健康作用;酸奶发酵后,再添加益生菌。  选益生菌酸奶,记住以下关键点:  1.酸奶摆放位置 要保证酸奶里的活菌存活,益生菌酸奶必须在低温环境下存放。因此,益生菌酸
苹果公司第一次在中国遭受负面新闻风暴的席卷,这家曾经代表新生活方式的企业,如今陷入损害劳工权益的旧泥潭里。尽管法律上苹果无需对中毒员工承担责任,但它的社会形象,显然已经受到打击。    迟到的回应    在沉默数月之后,苹果公司终于通过《2010年供应商责任报告》,回应中国环保组织对其供应链劳工职业损伤的质疑。如果苹果期待以这份报告挽回质疑声音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今的事态显然事与愿违。  201
回顾往年高考是备战来年高考的极好策略。2006年全国共有17套高考语文试卷,这17套试卷是备战2007年高考的宝贵财富。说其是则富,绝不仅仅是指17套题是很好的练习题,更是指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平时备考的方向和需关注的问题。笔者认真分析了2006年的这17套语文试题,觉得如下几个方面是值得关注的“看点”,因为这些“看点”极有可能成为2007年高考试卷中的“热点”。    一、最大的看点:现代文阅读开始
一、对2006年高考英语试卷的总体分析    2006年全国高考英语学科共有19套试卷(其中全国卷3套,自主命题省市卷共16套),这些试题基本上体现了教育部对高考提出的“两个有利”的要求:一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二是有利于中学的教学,达到“以考促改,以考促教”的目的。试卷体现了“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命题思路。    1.所力部分  听力侧重考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对所听语言材料的反应
摘 要:本实验将重物放在电子秤上,重物对电子秤压力可以通过电子秤的示数显示出来.本实验仪器与以往的超重与失重演示仪相比较具有以下改进:物体加速减速的距离长,实验效果明显;对拉托盘的物块做了特殊设计,使得以往很难观察到的重物减速上升和减速下降阶段的演示更加直观.可以比较清楚地观察到物体在加速上升、加速下降、减速上升、减速下降的过程中,电子秤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与物体静止时的
水肿,是指体内血管外组织中水分潴留,引起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肿胀的一种症状。除由局部损伤、压迫、血管阻塞等形成的局限性水肿外,水肿的出现大都反映机体已出现较严重的病变。因此,一旦见有水肿,即当引起重视。除了积极诊治外,下列八项措施能助消肿一臂之力。    一、注意休息    凡是水肿均需注意休息,因为休息是机体康复的重要手段,休息有利于减轻有关脏器的功能负担,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水分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