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路上

来源 :可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广智开着一家小公司,拒绝把生意做大。他的兴趣在路上。他确实逍遥痛快,夜半时分想起往事,起床后就搬着“家”去长春和初中好友聚会,颇有几分王子猷雪夜访戴的雅兴。久别重逢自然是喝酒,家里喝,饭店喝,深更半夜到湖边喝。
  张广智每年都抽出几个月,开着房车出门。他把房车当成家,他的博客叫“家在路上”。西沙群岛、北极村、红旗拉普、珠峰大本营……十年间,他开车走遍中国内地的所有省份,深入过沙漠腹地,走过雪山草地,行程三十余万公里。
  一个男人走多少路才能变成真男人?路遥山高川深,每一次出发,都令张广智心驰神往。
  在房车的客厅里,我们隔着小茶桌聊天。他说:“我对自己的评价是,事业上不是最成功的,同学中不少人做到大学校长,做到县长市长,但我活得比较自在。我对这种状态很满意。”
  房车的书架上堆满关于黄河的书。目前,他正在做黄河路书,为黄河之行做准备。他计划用40天走完从黄河入海口到源头的路。
  1999年,张广智开始背包周游全国。总在匆忙之中赶路,食宿问题让他的心情大打折扣。开车走过大约十万公里后,他定做了一台可以睡在风景区里的房车。
  自驾十年的张广智,最清楚什么房车适合中国。他的房车是中国第一辆自己生产改进的、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欧三排量房车,可以在没有营地外援的情况下随时使用220伏的电压,油箱装满油后能坚持800公里以上。
  房车内部基本上按照四人的空间设计,如同一套开间小居室,客厅、卧室、厨房、独立卫生间,区域分明,另有液晶电视、音响系统、冰箱、微波炉、电饭锅、抽水马桶等现代家庭必备设施。
  在张广智看来,现在已经过了自虐的年龄,买房车就是为了舒适,不让自己太辛苦。他每天开车三四个小时,遇到舒服的地方随时停下来,让节奏慢下来,因为旅游是看风景,不是赶路。
  张广智不是有钱人,只不过有些稳定的保障,有些看似宽裕的时间。他对物质的欲望不很强烈,能满足需要就行,不像有的人,做生意把自己的时间全占满。人生有限,拿时间换钱,或者等有钱了去旅游,都不是他喜欢的做法。
  1985年,张广智坐上从齐齐哈尔开往北京的火车,到中国农业大学读植保专业。来到北京的第一天,他在颐和园看到满池荷花,瞬间惊艳,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在这个城市留下来。
  大学期间,张广智几乎跑遍北京。毕业后留校做科研,三年后,他辞职了。他受不了按部就班地过日子,也受不了无所作为地浪费时间。辞职后,张广智推销了三年文化用品,做起礼品公司。经济状况慢慢好起来。1997年,他买了一辆小面包车,开始“驴友”生活。
  1999年年底,张广智一家三口开着捷达南行,用了28天时间到达千岛湖。他从此爱上自驾车旅游,后来鸟枪换炮,圆了房车梦。
  走遍中国之后,张广智又有了新的梦想。他准备再奋斗三年,用一年时间打造一辆装备更好的越野房车,在2015年开始周游世界,每年8个月在路上,15年走遍世界。他把这个梦想命名为“家在地球村”。
  每次旅行回来,张广智都会很辛苦地完善路书,放到网上,供车友们借鉴。博客里,他这样蛊惑着“驴友”们:“自己动手吧,造一辆或改一辆房车,让我们有机会一起出行,一起去体会家在风景里的浪漫。”
  (摘自《中国青年》2010年第18期图/傅树清)
其他文献
温总理曾为重庆农民工熊德明成功讨薪,熊德明念念不忘。今年春节前,熊德明精选了3块腊肉、15节香肠,总共12斤,从云阳县城邮局寄出,地址写上:国务院办公厅温家宝总理(收)。  很多人为之感动落泪。大家都希望温总理吃上这些“放心肉”、“民心肉”、“淳朴肉”。我也希望总理吃上这些香肠腊肉。可是,我不由自主地翻开各种“规定”,忽然发现,这12斤肉有可能让总理为难。  从性质上划分,它们属于“以各种名义送的
期刊
小区门口有一对卖水果的夫妻,两个竹筐支起一方木板,上面的色彩随着季节不断变化。深秋时,小摊上的葡萄乌紫如玛瑙,女人对我说:“买点吧,快过季了,再吃要等明年。”男人瞟一眼老婆,显然不喜欢她的虚假广告,仰起脸认真地对我说:“有得买,冷库里存得多,啥时都买得到。”  年底,单位攒了不少废纸旧报,一个叫徐茂兵的红脸汉子上门收购。他和老婆手脚麻利地把纸箱、废纸一捆捆整齐地码在旧货车上,又操起扫帚、墩布把积了
期刊
我在芬兰留学期间,结识了好友雷默。他在首都赫尔辛基政府供职。一周前,他约我到他乡下的老家,喝他父亲酿制的葡萄酒。到了约定的这天,他抱歉地对我说:“今天是公务员考试的日子,能否在考场外等我两个小时?”我爽快地答应了。  去乡下的路上,我问雷默考试的情况。他眉飞色舞地告诉我,试卷背面附有答案,答完题,考生就能估算出成绩,自己这次发挥得不错。  “什么?答案就在试卷上?”我觉得莫名其妙,“那你们一定都考
期刊
哨鹿是老满族的习俗,就是在秋高马肥的时节围猎群鹿。哨鹿的秘诀全在哨子上,一只鹰骨哨,又叫人哨,是指挥猎人的;一只桦皮哨,又叫鹿哨,能模仿出鹿的种种叫声,引导鹿进入预定的区域。  哨鹿也有一些规矩,比如要请附近各屯的人前来观摩;不能用火枪,只能用标枪和绳套;不能打小鹿,猎到的鹿净是老弱病残也不行;投出的标枪要有数,投了空枪,或者猎一头鹿用了许多标枪,都不光彩。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在东北下乡那会儿
期刊
我在书城正看书看得起劲,忽然被一声清脆的女高音吓了一跳。  漂亮的工作人员正在训斥一位老伯。老伯的穿着打扮和装修精致的书城多少有点不协调。他头戴一顶破边旧草帽,身穿一身沾满污垢的迷彩服,卷着裤腿,脚上穿着一双泛白的黄胶鞋,手里还拎着一杆秤。  这身打扮放在农村是相当普遍的,但在书城工作人员看来,却很另类和不雅。几个读者围过来,反感地看着那姑娘。这似乎更加助长了她的气焰,她对老伯说出了更为刻薄的话。
期刊
阿卜杜拉讲起自己的故事时,突然笑了起来,就像任何一个普通男孩一样,眼睛大大的,充满童真。  这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的一处高级监狱里。近一个月前,这名巴基斯坦男孩因为在进入阿富汗境内时被发现身上捆有炸弹而被捕。11岁的年龄,使他成为世界上年纪最小的恐怖袭击嫌疑犯。  英国独立电视台的编辑尼利问他:“你的全名是什么?”他只是摇了摇头,重重地咽了口口水,什么也没说。他是一个孤儿。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附近
期刊
凯西是一个澳大利亚美女,三十出头,身材苗条,不化妆,不特别讲究打扮,眉清目秀,说话措辞讲究,音调抑扬顿挫。她住在悉尼富豪聚集的东区紧邻海边的一座豪宅里,这座宅子,来自她的父母及祖父母。  我装修房子,想做比较少见的深色地板。朋友说:“凯西的深色地板做得非常棒,你一定要去看看。”  登门拜访,讨要配方,凯西把她测试剩下的颜料都给了我。我被那栋非常低调、异常美丽的豪宅给镇住了。  你看过电影《伟大的盖
期刊
《西游记》中的唐僧完全不像个师父样。  师父什么样?师道尊严嘛。你看唐僧:白鹿怪要拿他的心肝替国王做药引子,他央猴哥救命,大徒弟满肚子冒坏水:“若要全命,师作徒,徒作师。”他连忙答应:“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他逼猴哥医活乌鸡国国王,大徒弟又使损招,要他与八戒在国王尸体旁号啕痛哭至其取药回来,他真的不折不扣号哭不止。路遇剪径强盗,猴哥打死蟊贼,救他性命,他却撮土祷告:“冤有头,债有主
期刊
从日本比赛回来,摔跤队放假,两个女选手去东四长虹电影院看电影。一个是轻量级的,18岁;一个是中量级的,17岁。她俩也就是国内前六的水平,在亚洲可排不上。  那个轻量级的选手比较清秀,倒没什么。那个中量级的理了个男孩头,就有点儿惹眼。几个小青年在旁边议论上了:“你说那是个男的还是女的?女的吧,脸上都是疙瘩;男的吧,没胡子,又没喉结……”  有个小子嘴损,说了一句:“二尾子呗!”二尾子是北京土话,阴阳
期刊
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家的三个女孩就是一个“草台班子”。  小时候,我们三姐妹之间的游戏是演戏。我总是当仁不让地扮英雄;大姐长得好看,演女特务;二姐力气大,演坏人最好。一天,我们刚看完一部革命题材电影,一进家门,二姐披着毛巾被威风凛凛地站在床头,对我说:“说,你把人藏到哪儿了?”  “不知道。”我英勇不屈。  “女特务”二话不说,挥枪射击。我应声倒地。一声闷响,我的头结结实实地撞上桌角,顿时血流如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