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活动:小蓝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wei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绘本《小蓝》源于澳大利亚的童书作家兼插画家盖·却普曼,她“巧妙地将人类长久以来对归属感的追寻,以及柳树图案的神秘之美结合在一起,本书不只是一个故事而已,更是一件值得代代相传、永久珍藏的艺术品”。绘本中真挚动人的故事借助精致华丽的创作,传达了一个简单诗意的叙述,特别美,孩子们跟随小蓝寻找家,跟随故事进入一个美的世界。而故事最后,那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是亮点,以此为切入点,我设计了这样一节美术活动《小蓝》,意在通过活动,让孩子欣赏美丽的艺术,感受青花瓷的独特美,并且尝试创作,表达自己对美的理解。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用语言大胆表述自己对画面的想法。
  2.尝试分段绘画,体味青花瓷的艺术美。
  3.在读读画画中,大胆创作,体验让画笔讲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绘本相匹配的PPT。
  2.白色扇形纸,蓝色油性笔,白色圆形纸。
  3.扇形小蓝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1.结合PPT,故事引入
  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一个小女孩迷路了,她在哪儿?你发现她了吗?
  她一身美丽的蓝衣服,她的名字叫“小蓝”。小蓝迷路了!她想要回家,一直大声地喊叫,但是等了好久,都没有人来找她。
  2.讲述故事,进入情境
  终于有一个男孩走进了森林。“咦,你是谁?”小男孩问。“我叫小蓝,我迷路啦,我好想回家。”“我叫威尔。”小男孩说。
  提问:小蓝迷路了,你们愿意和威尔一起帮她寻找家吗?
  (评析:故事引入,借助美丽的画面,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静静地欣赏,美好的艺术探寻之旅开始啦!)
  二、阅读故事,分段绘画
  1.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一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附近有木头桥,还有阶梯通到山上。我好想念我家的山。”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有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绘本内容进行创作。
  教师:那我们把它画下来,做成一幅地图,再拿着地图去帮小蓝找家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盘子,大家拿出一张纸,画一画吧。
  2.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二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条蓝色的小河,在杨柳树下闪闪发光。我好想念我的小河。”威尔说:“我家也有一条小河,在芦苇中潺潺流过,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芦苇和小河中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3.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三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我家有很多蓝色的树。”小蓝说,“树上有很多像球一样的苹果,我好想念我的苹果。”“我家有很多绿色的树。”威尔说,“树上开满像云朵一样的花,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爬到树上,从树枝间看下去,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4.阅读故事,尝试创作画面四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一座花园和一座皇宫。我想念我的皇宫。”威尔说:“我家有一座果园和一栋温暖的小屋,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一边捡梅子,一边在树下寻找,但是,他们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
  教师提问:小蓝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5.欣赏图片,尝试创作画面五
  教师讲述绘本内容:小蓝说:“我家有爸爸和很多蓝色的鸟,我真的好想念我爸爸。”威尔说:“我家有奶奶和很多母鸡,几乎和你家一样。”他们在鸡群中寻找,并且越过门口的栅栏,还是找不到小女孩回家的路。现在,怎么办?威尔说:“你可以跟我一起回家。”
  教师提问:小兰的家附近还有什么?她想念什么?你会把它画下来吗?
  幼儿创作。
  (评析:阅读故事,欣赏画面,分段创作,感受美好。故事很美,画面更美,孩子们的创作同样不赖。他们在不一样的画纸上展现心中的故事,他们在帮助小蓝找寻家的过程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分段创作,孩子们不知不觉进行的是一段美好的创作旅程。)
  三、揭晓结局,感受惊喜。
  1.欣赏图片,探寻秘密
  总结:小蓝不是真正的小女孩,那她是什么呢?(有小蓝图案的瓷盘碎片。)
  2.答案揭晓,感知瓷盘
  原来,奶奶的橱柜上面,有一个蓝白相间的中国瓷盘。这个瓷盘缺了一小块,那是很久以前,奶奶去野餐的时候,不小心打破的。
  3.小蓝找家,圆满结局
  奶奶把小蓝粘回磁盘缺口的地方。威尔笑着说:“小蓝终于找到她的家了。”奶奶说:“恩,安全又圆满的家。”
  4.触摸青花瓷,感受艺术美
  提问:“你知道这种白底蓝花瓷盘的名字吗?”
  介绍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民族传统的民间工艺品,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只有蓝、白两种颜色。中间的盘底可以画上自己喜欢的画,它的周围可以有很多的图案或线条,但他们都是有规律地排列着的。
  5.完成创作,分享作品
  刚才,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5幅画,老师再把“小蓝”也发给你们,大家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盘心,贴在白色的盘底上,注意一下粘贴的位置。
  现在,大家再用有规律的图案或线条,来装饰盘边吧。
  (评析:故事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结局,也给了孩子一个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豁然发现,自己的创作原来也可以这么奇妙。此时,介绍青花瓷,显得那么水到渠成,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的美是浸透到骨子里的,孩子们此时应该能懵懂感受到,他们也会惊喜于自己的创作,因为“青花瓷”真得很美!)
  四、结束活动
  小蓝找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们也完成了自己的青花瓷盘。现在,大家一起拿着瓷盘,把小蓝的故事讲给其他好朋友听吧。
  评析:以故事开头,用故事收尾,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述小蓝的故事,分享作品,相互欣赏,这一段艺术探寻之旅就这么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初次拿到绘本,我就被里面的精致唯美的创作所震撼,我想:艺术的感染没有界限,孩子们也会喜欢上《小蓝》吧。的确,绘本给了孩子一次美好的旅行,他们在边阅读边创作的过程中,逐渐体味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我独辟蹊径,给孩子准备别致的材料——一个折成扇形、可以逐渐打开成圆形的绘画纸。孩子在创作过程中,一步一步,用画笔叙述故事,用蓝色和白色激情碰撞,感受故事的意境,感知青花瓷的独特魅力。最后,他们创作完毕,画纸全部打开,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创作体验和成功感给了他们心灵强烈的冲击。艺术活动就是要这样,让孩子在探索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熏陶,身心获得愉快体验。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cells—1,TREM—1)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回肠组织和外周血中的
近几年在教育领域“有效性”一词的使用频率很高,如何真正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确实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近期我园一系列“有效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使我深刻领悟到幼儿园教学活动有效性内涵:主要的目的是让幼儿达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能力上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在我看来,幼儿园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因素,以及降糖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按IMT正常与否将3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IMT异常组,分别对各组B
俗话说“童言无忌”,成人社会的许多禁忌,许多言不由衷,在幼儿身上本来是没有的,但在家庭或幼儿园各年龄段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语言不够“健康”的现象比比皆是。这里所说的“健康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并以此作为理解、预料和控制今后行为的依据。简单地说就是把失败与成功归于某种原因。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归因包括内部或外部、稳定或不稳定、可控或不可控的原因。一个人对自己成功或失败的行为如何归因,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成就动机的高低。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从失败的经验中总结有益的教训,消除归因偏差,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教学目标  1.学习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和安慰别人,表达自己的爱心。2.尝试播报心情,主动与同伴交流。
CCD尺寸测量普遍采用脉冲计数法,即一个脉冲代表一个光敏元间距,为了提高测量的固有分辨力,Purll,D.C.提出了解调测量的设想。本文对此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工程实现方
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景迈山的气候、地质的独特性,孕育了世间罕见的千年古茶园。从3000多万年前的地质运动及地球气候的演化,到在森林里构建的古茶园,茶树与其他动植物物种共生
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规范,是协调人们之间关系和行为冲突的社会性标准。《指南》中提出:“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
设计思路: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班幼儿已经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等现象产生兴趣,能够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